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评价

王利青

国药一机医院 内蒙古包头市 014030

【摘要】目的:评价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普罗帕酮及胺碘酮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就诊心律失常患者32例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胺碘酮治疗,B组普罗帕酮治疗。结果:A组疗效93.75%高于B组68.75%,P<0.05;A组不良反应风险6.25%低于B组25.00%,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选取胺碘酮治疗,可改善心律失常症状、指征,缩短心律失常发作时间,还可降低肺功能损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风险,安全高效。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普罗帕酮;疗效


心律失常与窦房结激动或窦房结外激动异常有关,致传导缓慢、阻滞,引发异常通道传导,如心脏活动起源障碍、传导障碍等引发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异常等,发病风险较高,典型表现为心慌、乏力、胸闷,临床多以对症药物干预,病情严重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1]。目前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种类繁多,疗效及安全性各异。本文以32例样本探究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在心律失常患者中治疗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2018年5月-2020年5月,心律失常样本中择取32例,随机分组。A组,10例男、6例女,年龄46-74岁,均值(55.71±3.25)岁;B组,11例男、5例女,年龄47-75岁,均值(55.73±3.27)岁。选入标准: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符合心律失常标准、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入组前3月心肌梗死病史者;感染性病变者;服用免疫抑剂治疗者;伴严重脏器病变者;胺碘酮或普罗帕酮过敏者。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比32例心律失常样本资料,P>0.05。

1.2治疗方法

A组胺碘酮治疗,剂量结合患者心率及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确定,心率处于100-120次/min者,3次/d,单次剂量200mg;心率处于80-100次/min者,2次/d,单次剂量200mg;心率低于80次/min者,未发作心律失常,1次/d,剂量200mg。

B组普罗帕酮治疗,初始给药剂量1.0-1.5mg,置入5%葡萄糖内稀释,等待5min肌注给药,随后静滴给予0.5-1.0mg/min。

1.3疗效观察

心律失常未发作,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正常,归入显效;心律失常发作时间、频率明显降低,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好转,归入有效;心律失常发作频繁,发作时间长,归入无效。

1.4统计学研究

SPSS 21.0计算心律失常患者资料,%、61284fed92d45_html_36b2a6c93bfa11eb.gif ±s记录心律失常患者数据,X2、t检验。P<0.05,具备对比差异。

2 结果

2.1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分析

A组疗效93.75%高于B组68.75%,P<0.05。如表1。

1 两组心律失常患者疗效分析表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A组(n=16)

12(75.00)

3(18.75)

1(6.25)

93.75

B组(n=16)

7(43.75)

4(25.00)

5(31.25)

68.75

X2

-

-

-

4.0361

P

-

-

-

<0.05

2.2两组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分析

A组不良反应风险6.25%低于B组25.00%,P<0.05。如表2。

2 两组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分析表n,%

组别

肺功能损伤

恶心呕吐

慢性心律失常

发生率

A组(n=16)

0(0.00)

1(6.25)

0(0.00)

6.25

B组(n=16)

1(6.25)

2(12.50)

1(6.25)

25.00

X2

-

-

-

3.2872

P

-

-

-

<0.05

3 讨论

心脏病变中,心律失常发病风险较高,主要与心搏结率、冲动传导、起源部位功能异常有关,典型症状为胸闷、乏力、心慌,若未及时诊治,可危及患者生命健康[2]。目前临床多以药物方案治疗心律失常,不同药物疗效、安全性不同。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可提升心肌局部血液浓度,改善临床症状。此外,胺碘酮还可减缓传导速度,影响窦房结自律性[3]。胺碘酮经口给药,起效缓慢,生物利用度低至50%,且此类药物组织转运较慢,但胺碘酮半衰期长、亲和力高,给药后药物有效成分在组织内蓄积,数天后药物浓度降低,逐渐恢复稳定浓度。因此服用胺碘酮治疗期间,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不可在短期内增加给药剂量,由于此药半衰期过长,因此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时,需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同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肝功能、肺功能、甲状腺功能及心电图等指标,若QT期延长,超过0.48s,需暂停给药,同时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若心率低于60次/min,需停止服药[4]。普罗帕酮为膜抑制性抗心律失常药,可阻滞钠离子内流,同时可抑制β受体作用,经口给药,生物利用度仅为4.8-23.5%左右,一般用药30min左右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结合本文数据分析,A组疗效93.75%高于B组68.75%;不良反应风险6.25%低于B组25.00%,P<0.05。提示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更佳,可减少心律失常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心律失常患者选取胺碘酮治疗,可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提升疗效,且用药期间,肺功能损伤、恶心呕吐、慢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用药安全性较高。因此患者无胺碘酮用药禁忌证,建议优先选取胺碘酮治疗。

参考文献:

  1. 崔玉华. 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 008(005):72-73.

  2. 李海芹. 对比分析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s-CRP的影响[J]. 新疆医学, 2020, v.50(05):55-58.

  3. 张丽娜.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效果评价[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 009(003):13-14.

  4. 许云耀, 陈友莲, 黄世安. 比较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指标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20, 010(001):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