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指导与服务高校就业创业路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4
/ 2

精准指导与服务高校就业创业路径探讨

杨曦

大庆职业学院 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挑战是当下社会的热门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分析高校精准指导就业与创业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研究精准就业与高校创业咨询服务战略的实施,对高校精准就业、高校创业咨询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精准指导;高校;就业创业(双创);路径探讨

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水平逐年提高。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新变化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创业和就业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已经成为大学生和大学急需解决的问题[1]

  1. 精准“双创”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

1.人才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不再缺乏。近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劳动力供给始终处于高位,结构性矛盾突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差异很大。大学毕业生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职位,用人单位也很难招到适合的人才。总体而言,就业形势十分严峻[2]

2.就业指导教育精准程度不够高

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单一、无针对性、精准度不足。在就业和创业咨询方面,来自各个研究领域的学生以简单和标准化的方式接受培训,例如。通过组织集中推介会,讲座内容侧重于提高政策意识和求职技巧,忽视学生的专业差异和不适应产品化学品需求和不同市场需求的学生个性.就业创业辅导服务范围不够广,细化程度不够深,各类创业就业导师作用不够。

3、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联性较浅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高就业率并不能代表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我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校应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以提高工作质量为指导,而不是只关注表面数据[3]。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对现有经济体系产生巨大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我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当代大学生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浪潮中。但是,学生创业时往往缺乏资金和经验,高校给学生的理论建议不系统、不全面,学生难以理解。在理解和正确评价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往往与社会脱节,创业之路布满陷阱[4]

二、大学生“双创”服务的具体策略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毕业生精准“双创”

在“双创”框架下深化高校就业创业培训改革,是国家实施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聚焦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是更重要的举措。以河南畜牧经济学院为例,本校积极建设创新型建设,加快学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改革,不断完善课程教育体系,加强创新进取型师资队伍培养,加强精准咨询和研究。大力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大力推进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具体,优化服务,创新方法,促进毕业生精准“双创”。

2.深化就业创业辅导服务改革路径

总结高校教育和“双创”培训的经验,建立具体的就业创业辅导和服务成功案例。当前深化就业改革的路径和技能型创业教育培训创业需要融入培训的全过程。要加大对就业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认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增加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和场所。加强就业创业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就业创业双师型教师队伍[5]

3.搭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

全面实施下一代“需求导向”战略,更好地整合和深化行业、公司和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办学、设立校外就业咨询服务、设立校内外实习等方式,增强就业创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业、专业相结合的广阔领域。通过就业创业项目向学生介绍创业实践、基本素养和基本就业技能。创业精神有待提高。突出行业和职业特色,邀请成功的商业人士、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优秀校友等到校为学生提供一个无距离接触企业家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了解公司的工作参数和工作内容理解并学会适度表达、组织、协调等,有效提高一般就业创业技能。

【结束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高校毕业生实际需求信息不足,整体就业压力依然存在。在“双创”框架下的学生就业创业定向定位和服务研究,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方法和机制的相关研究理论,也有助于促进科学发展。和标准化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教育科研创新水平,提高整体就业创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汪英晖.我国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研究[D]北京: 北京科技大学,2018.

  2. 邱仙艺.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8.

  3. 周学智,周博智,官伟.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新途径[J].石油教育,2015(03) : 5 - 7.

  4. 刘滇鸣.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工作的思考[J].中国就业,2015( 05) :45 -47.

  5. 吴红,付士磊. 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咨询,2015( 07) : 184 - 184.


个人简介:杨曦,男,民族:汉,198605,籍贯:黑龙江大庆,工作单位和城市:大庆职业学院,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物理化学,研究方向:党建,化工,职称级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