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渔业水质变化的特点及调控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9
/ 2

阴雨天气渔业水质变化的特点及调控措施

张宪跃

梁山县淡水养殖实验场 山东济宁 272600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大中型水面生态渔业,当地有关管理部门应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乡村生态文明水产养殖策略;进一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优化自然资源合理分配利用,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不断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立新的经营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大中型水面生态渔业的优势,将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紧密结合,开创绿色水产品养殖发展道路。

关键词:阴雨天气;渔业水质变化;特点;调控措施

引言

夏季是池塘养殖的黄金季节,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生长迅速,年增重的70%均是来自于这个季节。同时,由于病菌、寄生虫等生长繁殖较快,夏季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因此夏季池塘养殖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想方设法提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另一方面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养殖效益。

1淡水养殖技术现状

根据史书记载,我国淡水养殖历史悠久,在明万历年间就已经有水产养殖相关的记载,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和探索,我国淡水养殖技术不断更新,水产养殖已然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由于我国水系相对较为丰富,其中有着大量的鱼、虾、蟹等淡水生物,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淡水面积也位居全球首位,因此为我国淡水产养殖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淡水产养殖不仅投资小,而且回报相对较高,是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我国淡水养殖多以湖泊河道、池塘、稻田等为主,养殖的种类也相对较为复杂、结构合理、技术较为成熟,已经从传统粗放养殖逐渐转向精养。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即便当前我国淡水养殖技术已经越发成熟,但是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良种选育、水质污染、技术推广等方面仍需要不断提高和改进。

2阴雨天气渔业水质变化的特点

夏季天气经常会产生突变,晴天光照强烈,气温高,水温也高;在阴雨天气下,无光照,再加上雨水是高空冷暖空气对流产生的结果,一般而言,雨水的温度要远远低于养殖水体的温度;如果长时间的降雨,将会使水体温度持续降低,特别是当降雨发生在中午时,水温的变化就更大了,很容易引起鱼、虾、蟹的应激反应。若无外来动力的作用,表层水温往往较低,会出现池塘水体分层的现象。当水温骤降导致鱼、虾、蟹不能适应时,就会引起鱼、虾、蟹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常出现不摄食,消化吸收不良,出现空胃、空肠以及肝脏不正常等现象;而免疫功能降低后,鱼、虾、蟹的抗病力较差,在病菌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正常池塘养殖水体的pH值在8.0-9.0,而连续阴雨天气使得弱酸性的雨水不断注入池塘,导致池塘水体pH值持续降低;若突遇暴雨,大量雨水汇入池塘,水位急剧升高,pH值也会大幅度降低,极易引起池塘养殖品种产生应激反应。

3阴雨天气渔业水质变化调控措施

3.1 优化淡水鱼养殖技术

养殖人员要通过优化鱼类养殖技术的方式,加强对淡水鱼的养殖和管理,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要加强对淡水鱼现代化养殖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国家和政府加大对淡水鱼养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积极引进养殖和培育设备,促进技术推广,全面降低淡水鱼养殖工作的经济成本,促进鱼类养殖行业的发展;第二,要加大淡水鱼养殖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将淡水鱼养殖与现代化生物工程相结合,提高淡水鱼选种的科学性,同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打造淡水鱼养殖和管理的专业化队伍,优化淡水鱼养殖流程,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3.2加强水质净化

我国生态环境目前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虽然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是生态环境的修复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由于当

前我国水体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给淡水养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病害爆发、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等,严重阻碍了淡水养殖的发展。因此,未来我国淡水养殖技术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水质的关注,提升水质净化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强农村以及养殖户密集地区的环境保护和水质管理工作,不仅要管控好各种污水的排放和净化,还需要降低淡水养殖产生的各种残渣。

3.3转变生产方式,种植藻类水生植物,改善水源污染情况

传统的渔业养殖技术多为集中养殖,大量的外界物质加入水中不但破坏了水质,也严重影响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相关生态渔业养殖经营者应根据当地水域生态学原理,测量养殖水域的实际容量,根据水域实际容量确定投放鱼苗比例密度和有机肥料的使用量,保证在科学合理养殖方法下,做到鱼与水和谐发展。除此之外,通过对大中型水域投放种植藻类植物,来改善因生产方式不当导致水源污染的情况。研究表明,藻类植物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净化作用,通过在水中种植藻类植物,来减少水中残余化肥量和代谢物,进而改善水源污染,提高水源质量。同时,藻类植物还具有改善水中微生物循环的作用,可将生物排泄的废弃物进行高效能生物转化,转废为宝,形成天然的养殖肥料

3.4防止滥用渔药

为提高用药效果,应根据鱼类发病情况,掌握好用药品种、用药方法与用药量及用药时间,不可随意、滥用渔药。清晨不宜泼药,因清晨水中溶氧处于最低状态,此时泼药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而中午施药影响药效。药物施用的时间一般在傍晚前为宜。而雨天和雷雨低气压天气,水中溶氧也较低,此时也不宜泼药。鱼在浮头时或浮头刚结束时,不要用药,否则会造成大批鱼死亡。应综合分析鱼病发生情况,判断发病主要原因,如果是鱼体自身感染的,可依鱼病症状对症用药,并结外泼渔药提高治疗效果。若是水质引起的,应调节改良水质,必要时使用水质解毒药物,以快速降解水中有毒物质。

3.5勤巡塘,多监测

每天早、中、晚巡塘三次,早上巡塘,观察池塘鱼、虾、蟹有没有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中午巡塘,结合投饵检查鱼、虾、蟹活动和吃食情况;晚上巡塘,检查全天鱼、虾、蟹的吃食情况以及判断鱼、虾、蟹有无浮头先兆;对巡塘发现的池塘安全问题应及时解决。巡塘时,还应密切观察渔业水质变化,可依水域水色、水质指标和鱼、虾、蟹的活动情况来判断池塘水质的优劣,必要时取水样及时送到专业部门检测,经专业人士综合分析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范水质恶化。

3.6科学预防防病

除了做好以上几项工作外,要经常巡塘、观察水质变化情况、鱼类日常摄食、活动情况;尤其在傍晚以及凌晨观察鱼类活动情况,是否有慢游状态、浮头现象、发病前兆等不良现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夏季鱼病多发季节还要定期在饵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保肝护胆系列产品以及中草药等,积极预防鱼类常见烂鳃、肠炎、肝胆综合征等疾病,发现鱼类患病,要及时进行显微镜检查,结合化验水质理化指标,及时准确确诊,做到鱼类患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做到健康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大中型生态渔业发展问题,养殖业和生态环境部门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修复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加强地方水域生态管理。改变传统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提供新技术来帮助养殖户更加科学绿色养殖,进而推动我国大中型水面生态渔业健康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玉玺.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227+235.

[2]秦鹏,徐海俊.水产养殖污染防治的现实困境与规范进路[J].农村经济,2019(12):88-95.

[3]靳明平,苑修震.健康水产养殖综合配套技术讨论[J].渔业致富指南,2019(24):20-22.

[4]王文秀.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乡村科技,2019(36):107-108.

[5]李广洪.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分析[J].新农业,2019(2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