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MP-DNA载量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4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 MP- DNA载量 与临床特点 的相关性研究

胡明 王亭 范楚平

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医院 郴州市儿童医院 ,湖南省郴州市 4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MP-DNA载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8年01月到2021年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MP-DNA载量将患儿分为低值组(MP-DNA≤106/mL)和高值组(MP-DNA>106/mL)。从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这几个方面来比较两组患儿的病情特点。

结果:高值组的患儿在总热程、热峰上均高于低值组;高值组的C反应蛋白、血沉均高于低值组;高值组行气管镜检测肺泡灌洗及使用激素的比例高于低值组;高值组肝脏受损的发生率高于低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PP患儿的病情与MP-DNA载量具有相关性,早期行肺炎支原体核酸定量筛查有利于评估患儿的病情及指导用药。

关键词:儿童;MP-DNA载量;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 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我国 MPP患病率约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0%左右[1]。各个阶段的儿童均可感染肺炎支原体,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的儿童多见[2],MP感染后主要特点是持续干咳及发热[3]。目前,临床诊断MP感染主要依靠MP-IgM抗体、MP-DNA检测[4]。本文章主要研究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MP-DNA载量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为诊治MPP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01月至2021年01月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住院并临床诊断为MPP的患儿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14岁 ;(2)符合《儿童MPP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中的诊断标准[1](3)诊断为MPP并完善MP-DNA检测的患儿;(4)入院时完善血常规、MP-IgM检测、胸片等相关检查。排除标准:(1)患儿生长发育不良;(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3)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

1.2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嘱患儿清理口腔,用棉棒刮取患儿咽部的分泌物并放入试管中,6小时内及时送检。

1.2.2 检测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MP-DNA,抽取分泌物后予以离心、去上层等一系列操作,加入DNA提取液充分混合,取上层清亮液进行PCR扩增。

1.2.3 采用统计学资料分析方法 SPSS18.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613eae0311834_html_b15acff8c2d72289.gif ±s) 表示,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研究共收集79例12岁以下的临床诊断为MPP的患儿,其中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43例。根据MP-DNA载量将患儿分为低值组(MP-DNA≤106/mL)和高值组(MP-DNA>106/mL)。低值组一共45例,男18(40.0%)例,女27(60.0%)例,平均年龄(4.26±2.47);高值组一共34例,男18(52.9%)例,女16(47.1%)例,平均年龄(3.85±2.03)。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MP-DNA载量与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高值组在总病程高于低值组,高值组发生呼吸窘迫、混合感染的比例高于低值组、高值组发生胸腔积液的比例低于低值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高值组在总热程、热峰上均高于低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表现的比较

组别

低值组

n=45

高值组

n=34

c2/t

P值

总病程(d)

13.04±6.14

18.76±10.72

-2.99

0.112

总热程(d)

4.35±2.29

9.58±3.52

-7.74

0.004

热峰(℃)

38.17±1.17

39.05±0.98

-3.49

0.010

呼吸窘迫(n%)

5(11.1%)

8(23.5%)

2.172

0.220

胸腔积液(n%)

2(4.4%)

1(2.9%)

0.120

0.729

混合感染(n%)

21(46.7%)

16(47.1%)

0.001

0.972

使用激素

1(2.2%)

11(32.3%)

13.648

0.000


2.3 MP-DNA载量与实验室检查 比较两组的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PLT)、是否行气管镜检测及肺泡灌洗。结果表示高值组的CRP、ESR高于低值组;高值组行气管镜检测及肺泡灌洗的比例高于低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

组别

低值组

高值组

c2/t

P值

WBC(*109/L)

7.74±3.13

8.95±5.20

-1.27

0.06

PCT(ng/ml)

0.11±0.18

0.07±0.07

1.273

0.058

CRP(mg/L)

7.64±8.20

10.18±10.88

-1.186

0.040

ESR(mm/h)

10.38±6.64

19.76±13.08

-4.162

0.000

NEUT(*109/L)

4.46±3.66

4.94±2.80

-0.626

0.496

PLT(*109/L)

320.75±91.33

360.79±106.84

-1.790

0.528

行气管镜检测及肺泡灌洗

11

26

16.127

0.000


2.4 MP-DNA载量与并发症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肝脏、心脏、皮疹、消化道、肾脏、电解质紊乱等。其中肝脏的表现主要为肝大、肝酶升高等;心脏的表现主要为有心肌酶异常、心电图异常等;皮疹多表现为散在的红色斑丘疹;消化道表现主要为呕吐及腹泻等,肾脏的表现主要为尿常规中有隐血、尿蛋白;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主要为低钾、低钠等。其中,高值组肝脏受损的发生率高于低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 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

组别

低值组

高值组

c2/t

P值

肝脏(n%)

3(6.67%)

11(32.35%)

8.764

0.006

心脏(n%)

20(44.5%)

22(64.7%)

3.193

0.111

皮疹(n%)

3(6.67%)

4(11.8%)

0.559

0.693

消化道(n%)

5(11.1%)

6(17.6%)

0.69

0.516

肾脏(n%)

12(26.7%)

16(47.0%)

3.520

0.096

电解质紊乱(n%)

6(13.3%)

8(23.5%)

1.381

0.254


3 讨论

MP是一种无细胞壁、能独立生存并能进行自我复制的特殊病原体。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革兰染色呈阴性。由于MP缺乏细胞壁,因而对作用于细胞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5]。对MP感染的患儿,目前治疗上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其中阿奇霉素因具有快速渗透到组织中、抗菌谱广等特点,已成为临床MP感染的一线用药[6]

MPP的病理特点是由于MP感染后粘附于气道黏膜中,通过刺激患儿呼吸道上的受体,从而诱发产生大量毒素、炎症,引起气道分泌物增多,气道净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形成的黏液堵塞气道而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等一系列症状。MP感染后易导致肺外并发症的发生,可累及皮肤黏膜、血液、神经、胃肠道等,大龄患儿肺外并发症比例高于低龄患儿。且MP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影像学均不典型,因此病原学检测在诊断MP感染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检测手段有分离培养血清学诊断、MP-DNA检测等方法;培养分离需要有专属培养皿、培养所需的时间长、培养过程繁琐,阳性率较低等不足,临床上应用较少; MP-IgM 测定方法较简单,临床应用较广,但MP-IgM一般感染后4~5d才出现,常常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7]。采用荧光定量的PCR检测法检测MP-DNA,检测过程简单,只需要MP-DNA 少量片段,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就可以进行检测,不受病程的影响,且灵敏度及特异性高,有研究显示,MP感染后1个月时其DNA的检出率仍然高达 50%[8]

本研究通过检测肺炎支原体MP-DNA,并根据MP-DNA载量的数值,分成低值组(MP-DNA≤106/mL)和高值组(MP-DNA>106/mL),来探讨MPP患儿的病情是否与MP-DNA载量具有相关性,以此做到早期评估病情和及时用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在总热程、热峰上均高于低值组患儿,这一点与多位学者的结论一致[7]。但在发生呼吸窘迫、胸腔积液的比例上来看,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高值组患儿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值组患儿,提示高值组患儿的病情更为危重,单纯的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无法使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糖皮质激素可使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下调,降低充血的程度,对炎症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减少由细胞免疫产生的肺损伤[9]。本研究使用甲泼尼龙剂量约2-4mg/(kg.d)静滴,所有高热患儿在24h内体温得到控制。高值组行气管镜检测及肺泡灌洗的比例远高于低值组,提示高值组的患儿气道情况较差,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的程度更严重,更容易发生通气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均可出现不同症状的肺外并发征,高值组肝脏受损的发生率高于低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明,MP感染造成肝脏受损在儿童患者中呈轻、中度受累大多数在一周左右恢复,在一月内全部恢复,MP感染相关急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有学者表示MP直接攻击肝脏上皮细胞。也学者表示MP定植在肝脏上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间接的造成血管损伤。

综上所述,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DNA载量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MP-DNA数值较高的患儿,病情可能更危重,在抗生素的使用基础上还需要视情况加用糖皮质激素及时行肺泡灌洗等。早期对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儿,行MP-DNA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17):1304-1308.

[2] Yang HJ, Song DJ, Shim JY.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acquisition and treatment of 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J].Korean J Pediatr. 2017 Jun;60(6):167-174.

[3] 陈晶晶,叶芝旭,崔玉霞.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液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J].中国医药,2021,16(05):780-783.

[4]万姣,江李莉,索风涛,等.鼻咽抽吸物MP-DNA拷贝数与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9,37(02):81-85.

[5]谢维波,谢俊波,鄞晓峰,许瑾.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01):26-29.

[6] Poddighe D. Extra-pulmonary diseases related to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children: recent insights into the pathogenesis[J].Curr Opin Rheumatol, 2018, 30(4) :380-387.

[7]夏红.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15-216.

[8]卢志威,赵辉,郑跃杰,等.三种方法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动态评价[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04):382-385.

[9]冯孝强,高春燕.小儿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免疫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3):174-176.





胡明(1996-),男,汉族,籍贯:湖南郴州市,硕士研究生,单位: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方向: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