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3

黑龙江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究

董 磊

哈尔滨剑桥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摘要:乡土景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文化性和传承性,是由地区人们经过世代繁衍所创造的独特景观,流传至今。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的世居民族,且是中国的六小民族之一,有千年的历史文化背景,经笔者深入赫哲族世居的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乡对赫哲族的乡土景观进行调研发现赫哲族人较少的保留有历史遗留下来的乡土景观,大部分为后期政府规划发展所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发展规划不完善,存有不合理的现象,如景观界面与景观节点之间的联系性处理不当,景观节点的设计、表现手法上不够精细,且规模较小,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其次,传统装饰手法、图腾纹样表达稍有欠缺。整体上虽反映了赫哲族的乡土景观,但就传承性而言,历史的痕迹稍有欠缺。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乡土景观;赫哲族文化;保护

赫哲族人已经由原本以渔业生产逐渐转变为渔业、农业、手工业及其他产业并存的生产生活方式,原本的“渔文化”的乡土景观也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及社会的发展下慢慢失去了原本的特色,据笔者深入赫哲族生活的地方调研发现,为保护与发展传统的赫哲族乡土景观、发扬民族文化。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作为主要核心,对赫哲族的乡土景观加以保护及发展,部分地区推出了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项目,通过走访发现部分地区的赫哲乡土景观文化特色已经不明显,急需保护与发展。

1黑龙江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原则

在文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在不同国家、地区文化的冲击下,在中华民族众多灿烂文化中,由少数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被冲淡,由赫哲族人历经千年所创造的赫哲文化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本研究针对由赫哲族人世代繁衍生息所创造的独特的赫哲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展开了以下探究。

1.1以人为本的原则

赫哲族独特的物质与非物质乡土文化景观是由赫哲族人民经过世代繁衍、不断传承、更新所创造的,赫哲族成了该地区的核心,因此对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势必要以赫哲族人为中心,即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关于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是为了让赫哲族人民生活的更加进步、更加舒适、更加幸福[1]。要想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赫哲族人世居地区的乡土景观,赫哲族人是保护和发展的主体,以人为本首先要满足赫哲族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与革新,了解赫哲族人的真正所需,需要赫哲族人的积极参与,一方面是改变需要赫哲族的参与创造,从赫哲族人本身来说,要树立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也要创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政府主导、社会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在社会发展现实的背景下,要遵循赫哲族人自身的发展规律,符合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满足赫哲族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需要以赫哲族人为中心,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由赫哲族人所创建的独具特色的赫哲景观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发展[2]

1.2彰显民族特色的原则

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其特色在于地区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民族的多样性,赫哲族的民族特色是华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特色是赫哲族乡土文化、乡土景观内容的核心组成,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赫哲族独特的文化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保持赫哲族乡土文化、乡土景观的活力。基于民族特色的原则,是在赫哲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景观中汲取特色、合理分析、综合运用于时代发展背景下乡土景观的建设中,从而赋予赫哲族乡土景观新的活力与生机,这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模式。在赫哲族乡土景观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进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与创造,时刻以民族特色为中心,不仅是尊重传统民族文化,亦是符合时代的发展,加强民族文化的认知度,提升民族文化效应。

1.3政府主导原则

在任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都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参与,此时政府可以有效的起到理论指导、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的作用。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其中形成了众多的优秀文化,为保护文化,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设立了相关的扶持机构、开设了相应的研究部门、鼓励提倡人们的学习与发扬。保护与发展赫哲族乡土景观是保护与发展赫哲族民族文化的有效形式,可以最大化、最有效的保护赫哲族的民族风貌、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因此政府的主导是必要的并且是不可缺少的。

1.4可持续发展原则

赫哲族民族文化的形成主要源于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与环境特色,自然环境与资源是该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在全球变暖、自然资源过渡开发的背景下,自然环境的保护仍是社会发展、民族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对赫哲族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中,本着长远计划的打算,应尊重自然,在发展中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行合理与适度开发,确保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坚持可持续发展。

2黑龙江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内容

赫哲族人世代生活在黑龙江境内三江平原内,经过世代的繁衍,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以赫哲族生产生活为中心的赫哲族乡土景观,关于赫哲族乡土景观保护的内容,笔者认为应主要从整体自然环境、物质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景观三个部分为主。

2.1物质乡土景观的保护

赫哲族的物质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赫哲族的传统建筑上,受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以渔猎为主的赫哲族人创建了自己独特的居住模式,根据生产生活需要分为固定居所和临时居所,由其创建的建筑形式、居住模式独具民族特色,其中以撮罗子为主要典范,其建筑形式、材料选用都是其他地区、民族所无法创建和比拟的,其次,是赫哲族传统的文化信仰影响所建的宗教建筑景观构筑物,萨满图腾是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所创建的宗教信仰文化,反映了赫哲族人对自然万物、神灵的崇拜与信仰,其表现手法、图案装饰等都独具特色。目前原本的物质文化景观已经所剩无几,传统的民居建筑原型已经不复存在,仅有少部分结构予以保留,通过后期的修补与新建,虽然较好的展现了原本的赫哲族乡土景观,但也丧失了乡土景观的原真性,使乡土景观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物质景观的保护,加强保护措施,修建的同时应注重尽可能恢复原本的乡土景观样貌。

2.2非物质乡土景观的保护

赫哲族乡土景观的核心是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赫哲族人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习俗、民间文艺、体育竞技和宗教信仰等方面,赫哲族人有着独特的民族舞蹈、民族文学、民族艺术、宗教信仰仪式及体育运动项目,独具特色色彩、纹样、装饰发源其中。目前,赫哲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加强,无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确立、还是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还是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展示民族文化艺术,只有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赫哲族的非物质文化,才可以使赫哲族的乡土景观根据生态与活力。目前,赫哲族的世居地区,均有以赫哲族民族文化开展的各项节日庆典活动,且已经有规模的长期延续了下去,号召了大批的赫哲族人及游客的参与期中,在活动中通过文艺表演、体育竞技、民俗展示等形式,将该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在现。

2.3整体自然环境景观的保护

赫哲族是渔猎民族,自然资源是其赖于发展主要依托,黑龙江地区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山林资源哺育了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的赫哲族人,并孕育出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自然环境与赫哲族人和谐相生,成就了如今赫哲族人美丽的乡土景观;此外,自然环境的保护是何时都不能忽视的,只有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才是永久持续的根本所在,因此整体自然环境的保护是尤为重要的。

3黑龙江赫哲族乡土景观的保护与发展的方法措施

3.1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据调查显示,目前赫哲族人的语言已几近失传,传统的赫哲语只有少部分老人会使用,越来越多的年轻赫哲族人已经不会使用更不会说,民族的文化即将失传,保护与发展迫在眉睫[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时代发展、世界文化的冲击下,民族的文化急需保护,民族文化的强盛源自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民族文化的自信则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坚持发展与传承上。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对由自己民族所创造的民族文化产生礼敬和自豪感,其次,是鼓励年轻人学习民族文化,只有有人传承、学习,才可以民族文化精神一直延续下去。因此,只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正确认识,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才可以使民族文化之花常开。

3.2政府主导开发建设

政府的主导是民族发展、地区的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为保护民族文化、推进新农村建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完备的民族文化保护机制,设立了相应的保护研究机构,政策扶持、经济扶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是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保障。此外,可以通过教育部门政策的确立,通过将民族文化作为一门兴趣爱好课程移入到课堂教育中去,从孩子抓起树立民族文化的传承意识;在民族文化博物馆、民俗文化博物馆中,可以加强展示手段,通过VR体验、实景互动等形式,真实展现传统赫哲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内容趣味性与互动体验感,尽可能的发挥展示教育作用。近年来享受了大量的政府的帮助与扶持政策,先后住进了政府统计规划建设的房屋内,改善了乡村环境,完善了基础服务设施,成了民族文化的保护机构,并通过民族文化村、民俗文化游、民族博物馆等手段,开展旅游项目,以此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事实表明,确实在政府的主导下,赫哲族乡村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村民经济显著提高,但发展相对缓慢,主要源于景区建设不具有整体性,内容较少,缺少全面系统的规划。可以通过学习我国南方地区优秀案例,以此来指导正确发展。

3.3加强民族旅游开发

近年来,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了为发展乡村经济、改产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弘扬地方特色的主要手段,利用旅游项目彰显民族特色,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传播达到有效促进。另一方面,对民族经济快速发展起到提升作用。现阶段赫哲族世居的五个乡、村,均通过旅游的手段,成功将原本的渔猎、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多种产业经济并存的模式,在旅游开发建设的同时,改善了村容村貌、完善了基础设施、建立了民族博物馆及民俗博物馆,多角度、全方位起到促进作用[5]。但综合考虑,旅游开发建设仍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景区环境不够精品、特色不明显、内容较为单一、不具有品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完善景区建设,加强旅游品牌推广,树立民族文化特色。

4结论

通过之前关于赫哲族民族文化与乡土景观的内容梳理及国内优秀先进案例的分析,通过调查赫哲族世居地区乡土景观现状,得出赫哲族乡土景观保护与发展的原则、内容及方法措施,乡土景观的发展保护与发展离不开赫哲族人的参与创造,需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通过政府主导开发,以发展特色民族文化旅游为形式,达到乡土景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函锐. 赫哲族鱼皮服饰中传统图案艺术的应用及研究[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3.

[2]杨承雪. 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3]王威. 黑龙江赫哲族民俗文化产业研究——以街津口赫哲族村为例[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8, 000(002):64-71.

[4]王鑫. 论赫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 赤子(上中旬), 2014, 000(003):82-82.

[5]崔玉范. 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同江市民族文化旅游为例[D].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