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用于腰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用于腰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曹馨月 程小琼

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大南院区推拿科 四川南充 637200

【摘要】 目的 研究腰痛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痛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腰痛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腰痛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关键词】腰痛;温针灸;体位调整护理;疼痛;生活质量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已经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患者在发病的主要症状是下腰部和腰腿部等位置有牵扯痛产生,疼痛范围能够波及到膝盖以下[1]。本文研究腰痛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痛患者,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腰痛护理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腰痛发病时间1-8天,平均3.4±0.6天;患者年龄32-76岁,平均57.4±3.9岁;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腰痛发病时间1-8天,平均3.2±0.9天;患者年龄30-73岁,平均57.1±3.4岁。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腰痛护理;观察组: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1) 温针灸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帮助患者取俯卧位,取穴包括双侧的大肠俞、脊穴、膀胱俞、患侧的委中穴、腰阳关,对穴位局部匍匐实施常规消毒处理,以规格为0.3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垂直于皮肤进针,深度控制在1寸左右,在确定得气之后连接好电针仪,连续波频率设定为10Hz,以患者能够正常耐受为准,针灸治疗强度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调节,持续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 取长度为2cm的艾柱,取腰阳关和双侧的大肠俞,将三穴毫针穿过艾条的正中,点燃艾条。每次使用1壮,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天。(2)体位调整护理:首先对功能障碍指数、疼痛分期、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治疗期间嘱咐患者要保持绝对卧床休息状态,定期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在急性期阶段,以人工牵引法,对患肢实施持续性的牵拉治疗,时间控制在10min左右,随后采用红外线治疗仪进行局部照射,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 嘱咐患者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保持屈膝屈髋且双手抱膝状态,体位每次保持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每天进行3次。在缓解期阶段嘱咐患者取低枕仰卧位,注意对腰部进行保暖。

1.3 观察指标

(1)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分;(2)不良反应情况;(3)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疼痛:采用VAS法评价,10分为最高,分数高疼痛严重[2]

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价,100分为最高,分数高生活质量高[3]

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问卷,进行不记名打分调查,100分为满分,<60分不满意,<80分且≥60分基本满意,≥80分满意[4]

1.5 数据处理方法

以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计数和计量资料进行X2和t检验,以[n(%)]和(6142be6e2b524_html_6a5fbe5689beb935.gif ±s)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

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SF-36评分高于护理前,组内比较P<0.05。护理前组间比较P>0.05,护理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评分(分)

组别

时间

SF-36

VAS

对照

护理前

67.61±4.37

7.13±0.52

护理后

84.29±4.65

4.62±0.41

t1值


12.629

12.743

P1值


<0.05

<0.05

观察

护理前

66.13±3.58

7.39±0.85

护理后

92.06±5.42

1.97±0.36

t2值


14.861

15.884

P2值


<0.05

<0.05

t值


12.304

12.568

P值


<0.05

<0.05

注:t1、P1为对照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2、P2为观察组护理前后组内比较,t、P为两组护理后组间比较


2.2 不良反应

两组分别有1例和7例不良反应,且治疗组较少,发生率分别为2.5%和17.5%,组间数据比较P<0.05。

2.3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P<0.05。见表2。

表2 满意度[n(%)]

组别

例数(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5(37.5)

16(40.0)

9(22.5)

31(77.5)

观察组

40

26(65.0)

12(30.0)

2(5.0)

38(95.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对椎间盘源性下腰痛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受到手术指征把握难度大因素影响,远期疗效往往不是十分理想[5]。临床上多数情况下建议采用针灸、推拿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关于体位调整法在该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本次研究说明,腰痛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干预,能够在短时间内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使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 程秋平,刘晓瑜,谢慰,等. 温针灸结合体位调整护理法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9):1749-1752.

[2] 杨本孝. 脊神经后支射频热凝联合经皮髓核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18,39(5):581-583.

[3] 陈飞宇, 刘小平, 徐福, 等.2014-2016年国内针刺治疗腰痛临床观察指标的组合定量分析[J].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7):1183-1187.

[4] 尹佩玉, 王国军, 韩庭良, 等. 体位调整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3):1423-1426.

[5] 寇贤丽,张德娟,魏欣妍.中医特色疗法配合中医护理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甘肃医药,2016,35(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