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次入院率的降低和满意度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延续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再次入院率的降低和满意度评价

任丽娟,张月,陈延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肿瘤血液病二科,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摘要:目的 探讨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其满意度评价、再次入院率的影响。方法 在2020.8-2021.1期间选出54例再生障碍贫血病人,根据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延续护理、常规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再次入院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果显著,既能提升护理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满意度;再生障碍性贫血;延续护理;再次入院率

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因多种因素(免疫异常、化学药物、病毒感染、辐射)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主要表现为感染、出血、贫血等症状[1]。此外,该疾病具有用药时间长、病程长、病情易反复、疗效慢等特点,导致患者院外治疗依从性差,严重影响其预后生活质量。为此,需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让其在院外也能享受到科学的护理干预,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增强其生活质量,进而促进其身体康复。基于此,本文将分析采取延续护理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8-2021.1期间选出54例再生障碍贫血病人,根据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观察组内有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31-82岁,平均(58.33±4.13)岁。而对照组内有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30-87岁,平均(58.28±4.17)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指导、健康锻炼、用药指导等。而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具体措施有:(1)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由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血液科主任、责任护士等组成延续护理小组,其血液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对组内成员进行知识培训,且培训之后还需对组内成员进行考核,待其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工作,负责研究与调查。(2)出院前:出院之前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其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电话号码、家庭地址、微信号、病情等,并将病人拉入微信群。于此同时,每日在微信群推送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关知识,包括治疗措施、防治并发症的措施、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调理等知识,且要保证信息的多样性,以丰富患者的阅读量。(3)每月上门随访1次,以了解病人的院后生活情况、病情变化,并给予患者专业指导,以提升患者自护能力。(4)对于治疗比较成功的患者,鼓励其向病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于此同时,护士还需通过微信主动和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为病人解答其内心的疑惑,并给予个性化指导,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一步提升患者院外自护质量。(5)每隔3个月举办一次病友活动,以增强病友间的交流,并给予病人一对一指导,以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自护能力、掌握能力。

1.3观察指标

持续干预3个月后,观察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再次入院率,其护理满意度用自制调查问卷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软件计算试验数据,计算资料用%表示,检验用X2值,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30%)高于对照组,且该组再次入院率(11.1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再次入院率 [n(%)]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再次入院率

观察组(27)

20(74.07)

6(22.22)

1(3.70)

26(96.30)

3(11.11)

对照组(27)

15(55.56)

5(18.52)

7(25.93)

20(74.07)

11(40.74)

X2




5.2826

6.1714

P值




0.0215

0.013

3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多因素共同导致的,表现为皮肤出血、鼻出血、经期大量出血等各种出血症状,其治疗难度比较大,不仅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加重其家庭负担。且该病治疗周期比较长,导致病人后期康复需在家庭中完成。但患者一旦出院,因其缺乏护理知识,再加之无专业的自护能力,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2]。此外,很多患者在药物不良反应、经济原因、侥幸心理等影响下,其治疗依从性较差,易增加其再次入院治疗风险。为此,需给予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将院内的专业护理发展到院外,促使患者在院外仍然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指导,以提升其自护能力与治疗效果,避免再次入院治疗。

以往常使用常规护理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干预,其能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护理系统并不完整,无法对出院的患者继续实施护理干预,也就无法有效降低其再次入院率[3]。而延续护理模式则能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该护理模式较注重患者的院外护理,能有效增强病人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并让其认识到正规治疗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其治疗信心,避免其再次入院率[4]。通过本次试验数据显示,实施延续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6.30%,再次入院率仅有11.11%,均比常规护理获得的效果要更好,说明延续护理更适合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

综上叙述,采取延续护理模式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邱榕.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14):69-71.

[2]黄秀莲.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9,40(04):890-891.

[3]陈默.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5):21-23.

[4]张凤华.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