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1

COPD患者的心理护理

李金燕

四川省第二退役军人医院 四川崇州 6112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现阶段,此病尚不能根治,患者临床多表现出慢性咳嗽、咳痰等症,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气流受限,影响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临床正常的治疗。本文对COPD患者的心理障碍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保证治疗效果,论述如下。

1.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

COPD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由于缺乏对疾病的了解,家庭经济负担重及担心社会舆论等问题,都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会影响生活质量,患者过度关注病情变化,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敏感情绪,面对挫折会表现出自我责备,任何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情绪波动,加剧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COPD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患者临床表现出持续的心境低落,身心疲惫不堪,对工作、对生活、对未来都丧失了信心,合并严重的自卑、自责情绪,严重时还会发生自杀行为。这是由于患者与外界沟通少,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甚至不能交流。

COPD患者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具有难治性的特点,患者大脑长期缺氧,会影响到大脑的皮质功能,影响到正常的智力和记忆力,表现出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严重时还会影响到日常的活动,无法配合临床治疗,影响身体的康复,增加经济负担,导致患者痛苦情绪加重。

2.COPD患者的心理护理

针对COPD患者临床护理工作,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同时,也要实施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才能促进临床康复。通过心理护理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认知疾病,配合医生完成临床诊断治疗,利于身体的恢复。通过护理人员的心理支持、安慰和鼓励,可以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护理人员要学习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自身具备健全品格和职业道德,才能实施专业的、科学的心理护理服务,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恢复正常心理状态,顺利配合完成临床治疗。护理人员倾听患者心声,鼓励患者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

针对临床实际情况,为患者讲解COPD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和护理配合注意事项。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病情详细为患者讲解,使患者了解疾病病因、病理、预后、转归等基本知识,了解疾病具有难治性、长期性的特点,从而了解长期治疗的意义,掌握疾病的自我控制和缓解方法,配合医生完成临床各项治疗措施。

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沟通,患者叙述病情发展中的表现,护理人员对病情发展变化进行讲解,使患者了解这一过程是正常现象,以此消除焦虑、抑郁的情绪,可以建立康复的信心,配合治疗。配合基础护理工作,从患者入院开始,护理人员要细致为患者进行床旁健康教育,在各项检查治疗时要细心操作,针对患者的生活、饮食各方面实施护理,满足患者的需求,在日常生活、饮食等各方面都为患者提供便利,避免患者有不方便的感觉。针对书面材料,了解患者意见后,提供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指导家属为患者讲故事、读书等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配合呼吸肌锻炼,可以保持患者身心的舒展。如果心理护理效果不佳,可以配合抗精神病药物干预。临床医学护理已从针对疾病的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工作模式转变,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COPD心理障碍严重的患者,要重视各种心理障碍问题,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人员为COP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供告知疾病症状和可能出现的反应,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可以控制病情进展。与患者多沟通交流,生活上、心理上都关心和照顾患者,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得到高质量护理服务,潜移默化的影响患者,利于保持积极情绪和疾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