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叙事护理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陈淑伟 张秀 王万庆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护理的快速发展,叙事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患者对康复的高要求则是目前骨科患者新的需求,在我国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床护比失衡,护理人员处置治疗多,相较国外人文护理略显不足。叙事护理能够有效地将患者的经历、情感外化,从而达到护患共情,弥补人文关怀的不足。本研究旨在讨论如何采用叙事护理的新思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提供人文关怀,开展基于叙事护理的临床实践可以有效提升骨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进而促进其护理质量的提高,为叙事护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骨科;健康教育;叙事护理;人文关怀

1.我国健康教育现状

我国的健康教育发源早,起步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进入了一段比较高速的发展期,但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健康教育是一门集医学、行为学、传播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处于中下水平,由于没有进行骨科专科护士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健康教育的了解远远不够。虽然国内的护理模式宣传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本位护理理念,但在临床工作中实施难度大,大多数医务人员还是以治愈疾病和自身工作为主,其往往没有准确评估患者自身状态、心理和健康需求,导致健康教育效果不佳[1]

2.叙事护理概念及临床实践

2.1 叙事护理概念

20世纪末,叙事性护理的概念出现在护理领域,其起源于美国《内科学年鉴》中,是由教授丽塔·查隆(Rita Charon)提出的叙事性医学,他将其定义为:临床医生具备叙述能力进行有效的人道主义医疗。在此基础上,将叙事护理定义为:护士要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在护理工作当中了解患者内心的痛苦并实施人道主义的护理实践,为患者提供尊重、温暖及共情的护理照护,叙事护理是把后现代心理学中的叙事治疗的理念和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的模式与方法,旨在抚慰患者由病引发的心灵之痛。

2.2 叙事护理的临床实践

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临床医疗模式的不断探索,叙事护理逐渐成为护理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护理实践中,护患间的叙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现象。比如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齐晓丽[2]以叙事护理在一例脑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中也说了,叙事护理能够使患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诉说内心的痛苦和需求,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有助于其医疗救治和疾病康复,南京市第二医院的陈艳以叙事护理在改善门诊HIV感染/AIDS病人病耻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的文献中,以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门诊HIV感染/AIDS病人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叙事护理。分别于入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社会影响量表对两组病耻感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入组时和干预1个月SI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观察组SIS量表得分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叙事护理可有效降低HIV感染/AIDS病人的病耻感,改善病人因疾病产生的负性情绪。国外学者也表示,在护理操作中,不仅需要治愈患者身体疾病,还需要采用叙事方式耐心倾听患者内心情感,用温情的话语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比如K Clark的文献中表明,在健康教育中加入叙事护理能够拉近护患距离,减少临床纠纷,提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F Villar指出,在叙事护理中,护士可以对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生活等方面了解后再进行交流沟通,避免提及患者内心敏感处,有利于拉近护患距离,建立共同合作。

3.叙事护理与健康教育

3.1 健康教育中开展叙事护理

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工作密不可分,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健康教育往往多借助于学科式的理论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发展,但是缺少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模式体系。健康教育是针对健康或非健康人群开展的医疗教育活动,具有其自身的特色,是体现人本位护理的重要措施,它目前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目前为止,并没有建立起合适的一种模式去达成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常规的健康教育仅是以病治病的护理模式,只进行患者病情的宣教和照护,这一模式相对保守,忽视了患者日常行为活动的干预,时间久了导致护患关系生疏,无形中增加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在叙事护理中,护士根据不同患者的家庭情况、社会阅历和文化程度以及宗教信仰进行沟通,潜移默化地缩短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也能提升彼此的舒适度。因此,使得患者在接受健康教育时,更容易进入角色,更好的配合。

3.2 叙事护理在骨科健康教育中的具体实施

3.2.1 故事写作方式

故事写作叙事是指临床护理人员安排患者在舒适的领域下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以故事叙事的方式将患者内心情感和人生观等表达出来。骨科患者多以外伤为主,基本都是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失去自我价值,失去信心,对生活以及身边的人和事物表现出负面情绪,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通过故事写作方式可以帮助患者认清自身角色和社会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2.2 故事分享活动

故事分享活动是由心理医生、护士、病友及护工等共同参加的故事叙事实践。骨科患者康复过程漫长,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患者都会焦虑,沮丧,紧张,在身体上会出现失眠、恶心、头晕、等躯体症状。临床调查显示,大多数骨折患者都渴望向旁人倾诉内心的焦虑,希望被支持和鼓励,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

3.2.3 网络平台互动互相倾诉

再网络勇猛快速发展的时代,在网络平台互动交流,是目前护患有效交流的途径之一。充分利用网络资健康教育2622基层医学论坛2021年6月第25卷第18期源实现医生与患者、护士与患者、患者与患者间的互动。网络平台交流主要是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建立网站个人账号,治疗方案及康复等过程,让患者具有一定的知情权及参与权。总体来说,网络平台互动是一种开放、平等、共享、共进的活动交流方式,进而引导患者参与到健康教育叙事实践中,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

3.2.4 阅读或观看他人叙事作品

定期组织骨科患者通过电影、纪录片、节目等方式观看倾听他人叙事作品,介绍一些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增加治疗疾病的勇气与信心,正视自我生命价值。相对于说教式的健康教育,患者更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叙事作品,克服对疾病的恐惧感,进而加深对疾病治疗过程的理解力。

3.2.5 中医情志护理

依据中医五行学说理论,通过一种情志克制另一种情志, 以减轻或消除因一种情志太过所总成的的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护理干预措施。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五行情志相克理论中,怒胜思、悲胜怒、恐胜喜、喜胜忧、思胜怒。护士耐心倾听患者的疾苦,开导患者的悲观情绪,使患者早日康复。

4.总结与展望

叙事护理是叙事医学在尊重、倾听和共情的人文关怀基础上,把现代心理学当中的叙事治疗的模式、理念和方法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的模式和方法[3]。其特点是凸显患者的主体地位,要求患者主动发掘自身负性情绪,并寻找解决方案。目前,我国叙事护理仍在初级阶段,健康教育也刚发展,临床研究、理论研究较少,将叙事护理与健康教育有机联系是未来临床探讨的主要方向。

  1. 参考文献

  1. 晏英.叙事医学在日本医疗纠纷调解中的应用及启示[J].医学与哲学(A),2014,35(07):67-71.

  2. 王一方.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可能与不可能[J].医学与哲学(A),2014,35(01):15-17+61.

  3. 邵静,罗薇,刘晓,王晨,王志仁.叙事护理临床实践在提升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1):1713-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