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3

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观察

邓媛文

长沙市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方法: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时段内牙周病患者共160例,依据抽签法纳入对照组(80例)、试验组(80例)。对照组使用牙周翻瓣术,试验组使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比较患者总有效率、PD和HPD状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6.26%)高于对照组(87.50%)、PD和HPD状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25%),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周病患者,牙周引导再生技术的运用,可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改牙周袋、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翻瓣术;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总有效率

牙周病是因牙周支持组织慢性炎症导致的,好发于35岁以上群体,常出现牙槽骨损伤、骨质损伤、牙周膜损伤、牙周附着丧失等状况。现代医疗理念下,该病常采用药物治疗、基础治疗和修复治疗等方案,虽可有效减轻牙周组织炎症,但却难以恢复原有牙槽骨、骨质和牙周膜等组织,导致病情复发[1]。取牙周病患者共160例,明确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时段内牙周病患者共160例,依据抽签法纳入对照组(80例)、试验组(80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高值78岁、低值35岁,均值(45.79±5.27)岁。试验组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高值79岁、低值36岁,均值(46.87±5.17)岁。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方法

对照组使用牙周翻瓣术,即对患处施行浸润麻醉,作斜切口依次清除脓肿组织、肉芽组织,再切除部分上皮组织,尽量保留健康组织;彻底显露牙石部位,彻底刮除后对牙根面施行平整处理;利用冲洗器冲洗术区,随后对牙龈组织瓣予以复位操作,再涂抹牙周塞治剂,缝合切口;术后冷敷,酌情服用抗生素[2]

试验组使用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即预先对上下牙龈予以清洁处理,若为创伤牙齿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7d后复查;施行牙周翻瓣术操作期间,向牙周袋内置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再刮除龈瓣上皮组织,胶原膜应置入龈瓣和根面间隙处,确保其和彻底覆盖根分叉(上到釉牙骨质、下到牙槽骨嵴3-4mm、双侧均超过缺损部位3mm),复位龈瓣;缝合切口,妥善固定牙周,施行创面保护性操作[3]

    1. 观察指标

(1)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若牙龈出血、松动等症消退,X线牙片可见阴影缩小,为显效;若牙龈出血、松动等症好转,X线牙片可见阴影缩小,为有效;若牙龈出血松动等症、X线牙片阴影均未改变,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4]

(2)比较患者PD和HPD状况。即为治疗前、治疗后等时段牙周袋深度(PD)及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HPD)。

(3)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感染、排斥反应、牙齿松动。

    1. 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使用SPSS 24.0处理。PF、HPD以614aeba2c8c63_html_aad98f118e8127b2.gif 表示、614aeba2c8c63_html_398202ac9ee36fbb.gif 检验;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614aeba2c8c63_html_ff7518cd01decdf8.gif 表示、614aeba2c8c63_html_44be3ddf4075b4a6.gif 检验。P<0.05证明数据比较有意义。

  1. 结果

2.1 比较患者总有效率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低于试验组96.26%,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比较患者总有效率[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80)

52(65.00)

18(22.50)

10(12.50)

70(87.50)

试验组(n=80)

70(87.50)

7(8.75)

3(3.75)

77(96.26)

X2




4.1026

P




0.0428

2.2 比较患者PD和HPD状况

治疗前患者PD、HPD状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试验组PD、HPD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比较患者PDHPD状况[614aeba2c8c63_html_aad98f118e8127b2.gif]

组别

PD(mm)

HPD(mm)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80)

5.56±1.25

4.85±0.54

7.34±0.30

5.26±0.38

试验组(n=80)

5.62±1.12

3.53±0.43

7.43±0.31

3.49±0.27

t值

0.3197

17.1036

1.8660

33.9616

P

0.7496

0.0000

0.0639

0.0000

2.3 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5%、高于试验组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感染

排斥反应

松动

总发生率

对照组(n=80)

8(10.00)

3(3.75)

2(2.50)

13(16.25)

试验组(n=80)

2(2.50)

1(1.25)

1(1.25)

4(5.00)

X2




5.3311

P




0.0209

  1. 讨论

牙周病(periodontaldisease)是现代口腔常见病,包括牙龈组织、深层牙周组织等病症,如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等部位。发病期间,表现为牙龈炎症、牙龈出血和牙齿松动等症,也是部分成年群体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牙周病不仅和菌斑、牙石、创伤性咬合、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密切相关,还可下列因素存在相关性,如内分泌失调、饮食不节及营养不良、血液病、血友病等。

调查发现,牙周病不仅会影响容貌美观度,还会对牙周支持组织造成侵犯性损伤,降低其支持能力和咀嚼功能,较为严重时还会威胁心脑肺等器官功能。现代医疗模式下,该病是以常规治疗为主,以清除牙周组织炎症为导向,保持牙齿稳定度,但却难以重构深层组织结构、功能,致使其疗效较差[5]

牙周翻瓣术是牙周病首选治疗方案,借助翻瓣操作,逐层剥离牙龈、骨组织,清除牙石、肉芽组织和菌斑的基础上,处理牙周袋,改善牙周病。但术后感染和牙齿松动等问题,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预后效果。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是现代新型治疗方案,是以组织再生材料为基础,依据其骨诱导活性,加快新骨再生和愈合,还可有利于骨相关蛋白合成,促进牙本质沉淀,修复损伤牙周组织[6]。本研究可知,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较高(96.26%)、PD和HPD状况较优、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牙周病患者对症治疗过程中,科学运用牙周引导再生技术,呈现疗效佳、并发症低等优势,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凌.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01):12-14.

[2]杨艳霞.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89-90.

[3]李潇,徐丹丹,臧思爽,张瑞,刘金明,吕银鹏.引导性牙周组织再生术在牙周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23):2954-2955.

[4]谢红帼,姚琴,卢骁鹏,吕敏.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颌骨缺损[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38(08):489-493.

[5]王广华,刘静静.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03):75-76.

[6]叶小华,邱允豪,林小琨.生物材料再生技术与传统翻瓣刮治术治疗牙周病的效果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17):2773-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