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3

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

黎媛,覃欢(通讯作者),梁丽媛,覃鸿,封萍,张建芬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广西柳州 54500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之间本院收治的20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参比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使用早期泌乳穴位按摩护理。对比两组产后乳房胀痛产妇护理后的泌乳情况和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乳房胀痛产妇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泌乳情况好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参比组(P<0.05)。结论: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使用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能够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减轻乳房胀痛情况,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产后乳房胀痛;泌乳情况


产后乳房胀痛是临床上常见问题,主要是由于产妇产后大量乳汁滞留乳腺管,形成结块导致其堵塞,进而形成乳房胀痛情况,引起产妇不适感,不利于产后恢复,且增大母乳喂养难度,影响母婴生活质量[1-2]。临床上常使用合适的护理方式进行管控,促进产妇泌乳,保障产妇平稳恢复健康状态。本文对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妇产后乳房胀痛和泌乳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3月至2021年03月之间本院收治的20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参比组产妇年龄22岁到36岁,平均年龄(29.03±3.49)岁。实验组产妇年龄23岁到35岁,平均年龄(28.96±3.52)岁。两组产妇的各项资料进行比对后差异性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出现产后乳房胀痛产妇;自愿参加并签订协议产妇;各项资料完整产妇。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疾病产妇;存在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产妇;无法进行言语交流产妇;不配合研究调查产妇。

1.2方法

参比组产妇使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进行产后护理知识宣讲,设计个性化饮食方案,制定科学运动计划,嘱咐产后注意事项等。

实验组产妇使用早期泌乳穴位按摩护理。具体如下:多与产妇交流,了解产妇不良情绪状态来源,针对具体原因展开有效疏导,维持其良好心态,积极配合产后康复工作。在安抚好产妇情绪后,辅助产妇转变为仰卧位体位,对产妇乳房做好消毒工作,利用包有热水瓶的毛巾对产妇乳房进行局部热敷,软化乳房表面乳痂便于去除。在为产妇进行按摩前,护理人员应摘掉饰品、剪好指甲、洗净双手并涂抹精油;按照乳腺管走向使用右手手指按压乳头,同时,利用手掌按摩乳房;选取产妇乳中、乳根、膻中、合谷等多处穴位,以点按法进行穴位按摩,每个穴位时长为1min,每个穴位按压20次左右,以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胀痛感;为患者乳晕部进行全方位的按摩,促进乳房泌乳反射能力;选取神封、乳根、天池等穴位进行按摩,利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对穴位进行按摩,同时,向两侧胸壁处挤压乳房、放松乳房,反复10次左右,促进乳腺管打开,有利于顺利泌乳,改善乳房胀痛情况。需要注意具体按摩强度需要以产妇耐受程度为宜,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给予患者尊重感和安全感,提高患者满意度。在进行按摩完毕后,需要使用温水对产妇的乳房部位进行清洁,提高产妇舒适度,并使用无菌干净的毛巾擦干乳房,为产妇穿好衣物,讲述按摩情况,嘱咐注意事项。

1.3观察指标

泌乳情况包括开始泌乳时间、产后24h泌乳量以及产后24h血清泌乳素水平。乳房胀痛情况包括乳房疼痛情况和乳房肿胀情况,乳房疼痛情况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表示无疼痛感、轻微疼痛感、中度疼痛感、重度疼痛感;乳房肿胀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分别表示乳房轻微肿胀、乳房中度肿胀、乳房重度肿胀。。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泌乳情况

实验组产妇护理后的泌乳情况好于参比组(P<0.05)。见表1。

1 泌乳情况对比(614d4c16e09fb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开始泌乳时间(h)

产后24h泌乳量(ml)

产后24h血清乳泌素水平(ng/ml)

实验组

100

15.28±2.85

17.41±1.32

231.25±20.82

参比组

100

20.66±3.39

16.83±1.35

168.47±16.33

t


12.1476

3.0718

23.7262

P


0.0000

0.0024

0.0000

2.2 对比乳房胀痛情况

实验组产妇护理后的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参比组(P<0.05)。见表2。

2 乳房胀痛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乳房疼痛情况(%)

乳房胀痛情况(%)

0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实验组

100

43(43.00)

51(51.00)

4(4.00)

2(2.00)

67(67.00)

22(22.00)

11(11.00)

参比组

100

27(27.00)

37(37.00)

20(20.00)

16(16.00)

41(41.00)

35(35.00)

24(24.00)

χ2


5.6264

3.9773

12.1212

11.9658

13.6071

4.1467

5.8528

P


0.0176

0.0461

0.0004

0.0005

0.0002

0.0417

0.0155

3讨论

乳房胀痛是指乳房及其周边出现疼痛情况,疼痛可向肩背部、胸前、腋窝处等部位放射,甚至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时加重。此疾病多见于大龄未婚、已婚未育、已育未哺乳的25岁-40岁女性。产后乳房胀痛是常见一种情况,主要是由于乳腺导管不畅导致的。患者患病后因疼痛折磨常会出现抑郁、烦躁情绪,不利于产后恢复[3-4]。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常规护理虽有一定效果,但具有局限性。而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是一种优秀的护理方式,通过多与产妇交流,了解不良情绪来源,排解不良情绪,维持良好心态,提高治疗配合度。正式按摩前为患者乳房做好消毒工作,清除乳房乳痂,减少对按摩效果的影响;剪好指甲、洗净双手、涂抹精油顺着乳腺管走向按摩乳头、乳房,放松产妇紧绷状态;选取产妇乳中、乳根、膻中、合谷、天池等多处穴位,以点按法进行穴位按摩,有效促进乳腺管打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减轻胀痛感;对乳晕部全方位按摩,促进乳房泌乳反射能力。此外,在按摩期间注意保护产妇隐私,根据产妇耐受程度决定按摩强度,提高产妇满意度。按摩完毕后,做好清洁工作,提高产妇舒适度[5]。经过上述一系列护理,显著改善乳房血液流通,促进乳汁分泌,减轻乳房胀痛程度,临床使用价值较高。本研究表明,实验组产妇护理后的泌乳情况好于参比组,且乳房胀痛情况少(P<0.05)。

综上所述,对产后乳房胀痛产妇使用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的效果更佳,能够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乳房疼痛,改善乳房肿胀,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 朱卫平. 早期乳房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后乳房胀痛及产后泌乳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1,36(3):476-478.

[2] 陈锡红,崔晓琴,丁萍. 早期乳房穴位按摩配合早吸吮对产妇乳汁分泌和乳房胀痛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8):65-68.

[3] 仇亚飞. 产后穴位按摩对产妇乳房胀痛及生活质量的 影响分析[J]. 系统医学,2019,4(14):175-177.

[4] 吴冰. 艾叶熏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乳房对产后乳腺泌乳功能的作用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11):61-63.

[5] 朱晓雪,孙丹. 早期乳房穴位按摩联合大黄玄明粉外敷对产后乳胀影响的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8):140-141.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