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和切开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6
/ 2

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和切开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评价

曹国明

黑河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分析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应用情况。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7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行切开挂线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疗程(24.41±3.58)d明显比对照组(29.64±3.31)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和切开挂线治疗,具有相对较好效果,明显缩短了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治愈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可于临床上应用普及。

关键词: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切开挂线;高位复杂性肛瘘 疗效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类肛肠疾病,不易治疗,占所有肛瘘疾病发病的5%-10%左右[1]。常规切开挂线术是现阶段治疗该病重要方法,具有一定手术效果,容易操作,而面临较大手术风险,术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如肛管畸形、失禁等。对此,就需要寻找一种有效手段以改善以上情况,这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接诊7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其中观察组进行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并接受切开挂线治疗,获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经检查确诊的7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7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7例。对照组中年龄18-69岁,平均(34.23±5.16)岁;病程4个月-13年;平均(6.52±1.51)年;外口距肛门距离3-10 cm,平均(7.03±0.52)cm。观察组中年龄18-70岁,平均(34.24±5.15)岁;病程3个月-13年;平均(6.55±1.53)年;外口距肛门距离2-10 cm,平均(7.04±0.54)cm。两组年龄、病程及外口距肛门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治疗

对照组行切开挂线治疗,搞好常规术前准备,了解切口情况,包括切口,位置、管走行和外口分布之规律,用到的方法包括注射亚甲蓝注射液,直肠指诊协助检查肛瘘的行径、瘘管与肛门直肠环之间的关联,且运用探针等。按照各自区域,各采用挂线治疗、切开引流,以肛管外括约肌的深部为界,以上瘘管用前者治疗,以下瘘管主、支管用后者治疗。

1.2.2观察组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结合切开挂线

观察组基于切开挂线治疗,另采用切开挂线做好事手术开始前准备工作,把握切口情况,了解切口,位置、管走行和外口分布的规律,采用注射亚甲蓝注射液方法及探针,以直肠指诊协助检查肛瘘的行径、瘘管与肛门直肠环之间的关系。先找到瘘管管壁、坏死染色所在位置,给予全层缝合处理,缝合当中不要留下死腔。切掉并分开肛管直肠环上面覆盖皮肤、肌层,使外括约肌和肛周处瘘管切口呈放射状走行,同时保留肛管直肠换挂线。内口切开双侧结扎,切开后两边的黏膜瓣。手术过程中先进行清创,接着给予全层缝合,术后,使用凡士林油纱布盖住缝合的切口,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1.3评价标准

①术后创面愈合判断标准为甲级,肛周脓肿、皮肤瘙痒等临床诊断病症不见(治愈);术后创面愈合判断标准为基本愈合,肛周脓肿、皮肤瘙痒等临床诊断病症不见(好转);术后创面愈合判断标准未完全愈合,肛周脓肿多次流脓、伴发皮肤瘙痒等临床病症(无效)。

②安排科室专业人员统计两组平均愈合疗程。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处理全部对数据。治愈率采用%表示,以61500d747c3be_html_343c3a7915bdaa94.gif 检验;创面愈合情况采用61500d747c3be_html_259f35daba16247e.gif ±s表示,以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愈率分析

对照组中治愈26例,占比70.27%,好转3例,占比8.11%,无效8例,占比21.62%,总有效29例,占比78.38%;观察组中治愈34例,占比91.89%,好转2例,占比5.41%,无效1例,占比2.70%,总有效36例,占比97.30%。观察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00d747c3be_html_343c3a7915bdaa94.gif =4.554,P=0.033)。

2.2两组创面愈合情况分析

观察组平均愈合疗程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创面愈合情况比较见下表:

两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61500d747c3be_html_259f35daba16247e.gif ±s,d)

组别(n)

平均愈合疗程

对照组(37)

29.64±3.31

观察组(37)

24.41±3.58

t

6.525

P

0.000

3讨论

肛瘘发病原因和诸多因素有关,包括肛周脓肿、直肠肛门损伤等,该病导致患者排便困难及精神萎靡等,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对此,需要寻求合理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是当前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2]

高位复杂性肛瘘疾病临床常规治疗方式多是切开挂线的手术方式,在运用该手术方式中,无法精确探查患者,术中容易给患者带来较大损伤,不利患者术后康复,导致疾病复发。而运用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和切开挂线的方式,可对患者全部切口予以全层缝合,微创,效果好[3]。术中只有主管切口表现出放射开放状,并不会影响到引流。同时将胶片置于术中缝合处,防止了血肿的生成。该手术的应用,保护患者皮肤不受损,缩短治疗病程,有助于切口愈合。

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肛瘘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平均愈合疗程较短(P<0.05)。提示,相比单一切开挂线治疗,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联合切开挂线,具有相对较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愈情况,有助于尽早出院。

综上所述,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联合切开挂线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效果明显,明显提升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文海,魏多刚,张瑞芳,陈海超.切挂选择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28):70-71.

[2]许惠勇.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12):2868-2869.

[3]赵素花.切开挂线选择性缝合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9,42(0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