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与康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6
/ 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社区管理与康复

宋义波

重庆市巴南区精神卫生中心 401346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有效管理与康复措施,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20年06月至2021年01月期间在社区居家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两组患者均遵医嘱进行社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一体化管理和康复干预。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的CGI-S评分与PSP评分,水平相当,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CG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GQOLI-74评分水平相当,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一体化管理和康复干预可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改善其社会功能,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严重精神障碍;社区;管理;康复

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及不同程度的行为紊乱,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已不单纯是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成为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事关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事关社会大局长治久安,如果无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则会对周围人造成较大的危害,甚至影响社会稳定[1]。精神障碍病程漫长,易反复迁延发作,患者急性发作期在精神专科医院得到有效治疗后,往往需回到社区进行居家休养[2]。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促进其康复,最终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非常重要的[3]。因此,社区就成为了承担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与康复的一个主要场所。鉴于此,本文以下就对社区精神病患者的有效管理与康复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06月至2021年01月期间社区治疗的精神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其中观察组:男33例、女31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4.21±4.73)岁。对照组:男32例、女32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5.36±4.56)岁。两组样本资料分布均衡(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医嘱进行社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社区一体化管理和康复治疗,方法如下:①心理治疗:由社区心理治疗师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抚,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调整心态,提升其抗压能力。②家庭支持:加强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提升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管理能力,指导患者家属更好的监督患者规律用药,监护患者病情,并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③康复训练:对患者开展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工操作训练、社会交往能力训练。④劳作干预:在详细掌握患者家庭情况的基础上,与患者家属共同制定劳作方案,与患者共同进行劳作。⑤定期随访:定期(每个月)随访,对患者病情、危险性、社会功能等情况进行评估,掌握服药情况,根据病情确定下一步治疗和康复方案⑥应急处理:如果患者病情急性发作加重、出现肇事肇祸等情况,及时给予应急处理,送精神专科医院给予合理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数据用“±”和t检验,计数数据用“%”和X²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和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分别应用临床印象总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评分和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对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和社会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管理前两组患者的CGI-S评分与PSP评分,水平相当,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CG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1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和社会功能恢复效果比较 (分)

组别

CGI-S

PSP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观察组(n=64)

4.79±0.72

2.86±0.78

52.73±13.68

64.22±14.02

对照组(n=64)

4.84±0.74

4.01±0.91

51.75±12.95

57.45±15.18

t

0.308

6.474

0.365

2.437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管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GQOLI-74评分,水平相当,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下表)

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 (分)

组别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

观察组(n=64)

55.32±5.28

64.26±6.42

52.45±5.36

62.58±6.25

48.27±6.25

61.83±8.52

28.24±5.49

39.84±7.62

对照组(n=64)

55.29±5.58

59.20±6.37

53.05±6.17

56.69±7.25

47.87±8.00

53.55±7.38

29.48±6.02

34.62±6.15

t

0.104

3.318

0.337

4.274

0.186

5.025

0.583

3.158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社区一体化管理和康复干预根据精神障碍患者恢复期和巩固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给予心理、家庭、劳作等干预,为患者提供来自社会及家庭的康复支持,能够促进患者规律用药,这对于控制病情有积极地作用[4];同时该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减轻患者的家庭压力,使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好的支持;且该管理模式通过对患者开展日常生活、社会交际训练,能够促进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有利于其尽早融入社会[5]

综上所述,社区一体化管理和康复干预可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改善其社会功能,从而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成. 基于社区精神科门诊规范化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成效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1, 035(002): 23-25.

[2]周林艳, 黄晓玉, 李彦博. 社区管理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家庭负担及服药率的影响[J]. 医院管理论坛, 2020, 037(012):74-76,78.

[3]李俊, 彭艳英, 潘胜琼,等. 上海市金山区"五位一体"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J]. 中国医药导报, 2020, 017(015):58-61.

[4]韩少伟, 张良伟, 刘国蓉.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社区管理应急处置情况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036(001):180-181.

[5]黄仁春, 丛伟东, 占家铣,等. 综合干预随访模式结合社区随访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出院2年的随访研究[J]. 医药前沿, 2020, 010(018): 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