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研究

杨永涛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阳泉站 山西 阳泉 045000

摘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铁路的建设,铁路已经成为我国人们出行时使用的关键交通工具,因此,人们更加关注铁路的安全性,国家也在此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对相应的设备和安全系统进行了完善,进而逐渐提升了我国的铁路运输安全水平。基于此,铁路运输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铁路运输安全理论和技术的相关研究,以不断优化运输安全体系,逐渐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理论;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极为迅速,铁路也成为了我国重要的交通工具。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我国交通部门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极为重视,并对其加大投资,增加铁路安全问题维修人员,保障我国铁路运输的安全。我国铁路在运输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运输事故,对我国国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受到了影响。

1铁路运输安全的意义

铁路运输的安全质量、运输效率、市场效益关系到铁路的发展、声誉和形象。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不断强化,但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铁路运输安全事关铁路货运质量,会影响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形象,因而铁路运输生产必须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和严格务实的作风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信念,高度重视铁路货运安全管理,遵守安全生产制度,防止事故发生,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安全生产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安全管理方法,才能形成铁路“安全第一”的理念。

2铁路运输安全预防体系

2.1铁路运输安全预防理论

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事故特性,建立了安全预防理论体系,以事故预防普遍性的机理为基础,形成一系列理论体系,由此可以为铁路运输安全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第一,行为冲突机制。事故发生是一系列行为冲突的发生过程。而使行为出现冲突的原因很多,包括心理方面的、生理方面的或者系统方面的。怎样识别出系统行为冲突,怎样建立系统行为的规范体系和预防体系,怎样对行为冲突作出一个快速的响应,这些都是冲突行为分析中必须研究的问题。第二,危险源辨识机理。站在微观的角度对铁路运输的系统行为冲突中危险因素和转化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铁路运输事故成因机理。第三,风险效应机理。此理论主要就铁路运输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类型和相应的范围进行研究,评价此事故出现的概率或者损失程度。

2.2铁路运输安全预防管理体系

在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铁路运输安全预防管理的体系,从而可以着手铁路运输安全的管理,分别是点预防、线预防及面预防,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模式。第一,安全标准体系就是以铁路运输为中心,构建安全标准体系,用该标准对铁路运输系统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开展安全监督和安全教育和安全综合协调的工作。安全教育体系将铁路运输系统中的“人”作为中心,设定为安全归宿和出发点,无论是“人机”或者是真正的“人”,都必须树立预防事故的思想,从而提升运输安全性和保证人们安全。第三,安全监督体系旨在保证安全预防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从而提升安全管理的实效性。第四,安全机制协调体系针对铁路运输系统增设系统化、有效化、全面化的安全管理组织网络,设定相应的安全组织机构。

2.3提高铁路技术设备的科学性

在铁路中,列车内拥有现代化技术设备是能够为运输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因此,我国铁路相关部门要对存在的技术设备进行改善,才是能够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措施。铁路中安全技术设备主要是围绕着铁路内的线路安全、车站安全、通讯信号安全以及列车的安全等,一旦在其中一个部位发生问题,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列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生行车事故的危险。铁路轨道的破坏以及列车行驶的信号指示发生故障和列车制动装置被破损等,都将会对列车的安全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确保乘客的生命安全一财产安全,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技术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通过改善以及维护确保列车内相关技术设备的使用性能,促使铁路安全运输。

3铁路运输技术体系

3.1动动结合检测技术

车载线路检查仪器与便携线路检查仪器是较为典型的动态检测设备,二者检测原理不同,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铁路运输安全系统检测过程中,综合2种技术手段,参照不同的检测数据与结果,具有相互补充的效果。在检测中联合应用,可以掌握铁路运输的实际状况。车载线路检查仪器会随着车辆运行而运行,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得车辆的水平、垂直方向的新型号,通过数字信号滤波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获得水平与垂直的加速度数值,在动态监测控制与信息传动单元中处理振动信号,生产反应轨道系统状态的综合数据信号包,进而实现对铁路运输的实时化监控分析。

3.2铁路运输安全保障技术

安全保障技术是对铁路运输安全的直接保障,核心作用就是强调了安全保障的联动性、实时性、系统性,具体技术组成包括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感测技术及控制技术是铁路运输系统对外接口,而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收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实时监测并控制铁路运输系统的目的,更有效地保障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

3.3铁路车辆探测技术

铁路车辆探测系统中设置了轴箱、热轮以及脱轨探测器、临界限界检查器等设备。轴箱发热探测器属于地面热传感装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检测车轴轴承的发热状况。在车辆通过的时候,探测器的测量轴承就会发射红外线辐射热,通过对比分析,分析实际状况,如果出现异常数据就会及时发送信号,根据实际状况进行处理。

3.3动静集合监测技术的运用

在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检测中,动静结合检测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手段。主要就是通过便携线路检查仪器、车载线路检查一下联合应用,形成动动结合的检测技术。动动结合检测是一种基础技术手段,通过动静集合检测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获得动态的检测信息,也可以了解静态的轨道检查数据参数。通过水平、垂直度进行分析,了解轨道的状态信息。通过不同设备的有效融合,可以实现动静集合检测的目的,精准掌握铁路运输现状。

3.4点面综合检测技术

在对铁路运输进行安全检测中,通过点面集合检测的方式联合轨道检查仪以及轨道检查车,可以实现有效互补,通过曲线布点的方式进行精度控制。通过分型三维姿态测量技术将不同传感器检测结果处理,形成三维姿态变化量,了解几何尺寸参数。

4事故处理及救援

事故处理与救援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事故处理,当事故发生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各类资源进行调配,为救援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如果没有完善的体系,当事故发生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工作开展就会无序,影响到救援工作的有效性。救援体系的建立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事故处理和理论救援,救援技术,救援管理体系。对于事故救援工作而言,事发后的半小时是救援工作的黄金时间,如果能有效地开展与指导现场互救与自救工作,事故伤亡程度将有效地被降低。

结束语

铁路运输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对铁路企业发展而言,建立完善的体系对其未来工作开展有巨大帮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处理问题时,其科学性,协同性,系统性会更加有保障。将救援,保障,处理三要素集中于体系中,在反映运输内存安全的同时,也有利于安全问题研究在深度及广度上的更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高羽中.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15):137-138.

[2]贾巍.试论铁路车站行车安全管理[J].科技视界,2019(13):218-219.

[3]关怀.铁路危险货物罐车运输安全监控技术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9,45(04):259.

[4]王海龙.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J].内燃机与配件,2018(10):192-193.

[5]鲁仲亮.浅析铁路运输安全理论与技术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8,14(10):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