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运维管理与运维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2

风电场运维管理与运维模式探讨

王文生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 山西 晋中 030600

摘要:风电建设项目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况且其自身带有显著的特点,风电施工建设规模不算大,工期较短,相对火电施工来说较易。大多数的风场所在区域都处于相对闭塞的山区,地势相对较高,气候条件很差,在进行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吊装的时候,一般需要大吨位吊车,条件艰苦。所以说,在选择建设风电项目的员工时,遵循有经验者优先原则。面对即将进行施工的风电项目,一定要对建设环节重点管理,严格把关。
关键词:风电建设工程;运维管理;管理要点

1 引言
        由于风力发电和风电技术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特点,目前对于风电场的运维管理形式仍然在探索中不断完善。风电建设和风电场运行维护平衡发展,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准确掌握风电运行特点,加强风电场运行分析,提高风电场维护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寻求科学管理大型风电场运维方式,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问题。

2 风电场运维管理的特点
        2.1设备台数多,高空作业难度大

每个风机本身都属于发电单元,故障几率比较大,进而导致其工作点十分的分散,进而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风机本身的高度比较高,所以,导致风机作业大部分都是高空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给操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外,虽然风机比较小,但是其内部十分的全面,所有的发电系统以及能源传动链都需要同一批人员进行运维,进而对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进而导致风电场运维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给风电场后期的生产运维工作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2.2运维管理人才少

由于风电场属于高科技领域,并且由于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进而导致其工作岗位不稳定,并不能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另外,风电场大部分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工作条件比较差,风电场的设备诸多,不仅要求运维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还必须要具有长期的经验,导致诸多经验十分丰富的技术人员望而却步,最终导致风电场的优秀运维人才十分的短缺,给风电场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2.3运维管理模式旧

风电场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进而导致诸多管理模式和制度还没有成熟,我国风电场的前身大部分都是火电厂,进而导致风电场运维管理模式依然沿用了火电厂模式,无法与风电场适配,最终会直接影响到风电场的正常运行,不能充分的发挥出运维管理工作的能效。

3 风电场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运行调度管理的经验
        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风电场建设与运行起步较晚,存在很大差距。这是由于目前中国风电场运行管理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其运维管理要求。目前,风电场维护管理中,核心风能发电技术存在一定缺陷,并且相应管理维护队伍建设不足,缺乏专业维护管理人才,一般情况下只有机组厂家才有能力处理设备检修。此外,中国风电场电力系统在运行管理模式上生搬硬套,完全照搬其它形式的电厂管理模式,然而显然与其它形式的电厂如水力、火力发电厂运行模式与风电场运行管理不同,所以,为保证中国风电场运维管理发展,建立健全风能发电调度运行管理体制非常重要。
        3.2运行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建设对能源的要求越来越高,风能发电厂自然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风能发电场已达到上千家,并且相关风电厂运行与管理工作人员建设已经基本成熟。然而这并不代表中国风电厂运行与管理人员建设已没有问题,风电厂运行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大部分风电厂地理条件比较恶劣,多处于远离城市、人烟稀少的郊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因此存在对专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吸引力不够的问题,许多专业人才并不愿意来风电厂工作。再加上现在风电场运行与管理人员大部分是毕业于技工学校,常规电厂人员相关风电场运行管理培训不足,没有充分了解与掌握风电厂运行与管理专业知识及电力系统的有关内容,导致在风电场运行管理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3.3故障处理过于被动
        目前,中国风电机组存在运行故障处理过于被动的问题,在风电场运行与管理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在风电机组质保期内,开发商与整机厂家运维交流与沟通欠缺,难以充分掌握风电机组故障情况及处理过程。由于缺乏深度故障分析,风电机组历史故障档案建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4 风电场运维模式
  4.1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一体化模式
  在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一体化的模式中,可以在风电场中配置较少的检修维护专职人员,甚至可以不设置专职的检修维护人员,将风电场中的日常检修维护的监护和协调职责交由运行值班人员完成。此种模式在目前新建的且没有超出质保期的风电场中比较适用,这主要是由于虽然表面上配置了较少的专职运维人员,但是其实这部分人员是由设备制造厂家提供的,所以其费用也由制造厂家来承担,但是也体现在设备的初期投资中。而如果超出质保期,及会出现运维人员不够专业或者短缺的问题。所以此种模式容易导致运维职责不清以及相关人员互相兼任而导致互相推诿的现象,造成检修维护工作中工作流程不规范等安全隐患较多,并且对厂家的依赖程度较高,一旦厂家相关人员不配合或运维不及时,就会对设备运行和发电指标造成影响。此外也会导致风电场运维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且缺乏责任意识,不利于风电场长期运维人才的培养。


  4.2风电场运检分开模式
  风电场运检分开模式中专门成立了检修班组和运行班组,分别负责风电场的检修维护以及设备的运行监控和巡检监控等。对运维一体化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增加了检修维护专职人员的数量,导致每个风电场中的检修维护人员编制名额的大大增加,而风电场长时间运行稳定期内就会造成大量的检修人员闲置,而风电机组需要批量检修时又会出现人手不足的问题,尤其随着目前装机容量增加,此种矛盾更加突出,所以有必要进行专业化检修维护管理模式的应用。
  4.3风电场整体委托检修维护模式
  区域集中监控,风场日常维护、巡检外包,各风场留少人进行运行倒闸操作及日常管理,定期维护及大部件更换再分别进行外包。此种模式就是将风电场的检修维护工作整体委托给具有相关资质和经验第三方企业进行检修维护,这样就可以对专业检修队伍的管理经验和检修优势进行有效利用,但是每个风电场的运维模式都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照搬不同风电场中的管理经验,需要针对某个风电场进行具体检修工序和工艺的制定。而且在目前的委托合同中也通常会流于形式并且难以严格执行,从而会对服务质量造成影响,难以真正实现在现有的社会检修维护队伍基础上进行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

5 结束语
风电场安全、稳定、经济、高效地运行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要加强风电场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不断探索风电场运营管理模式,有效地对运营成本进行管控,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设备的管理水平,持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先民,辛璐.对风电场流转式运维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5(12):62.

[2]杨金宝,查显宝,张健,等.浅析优化风电场运维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J].风能,2014(12):50-54.

[3]周先民,辛璐.对风电场流转式运维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5,v.25;No.329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