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马淑华

诸城市辛兴自然资源和规划所 262218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生态环境对于保证人类基本的生存条件,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对大量自然资源的利用缺乏合理性,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因此,在现阶段及未来发展阶段,国家需要针对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有效对策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引言

对于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等方面的内容,这类资源中有一部分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另外一部分则属于可再生资源却有着形成周期长的特点。社会发展至今,人类的发展与进步都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前提,但是现阶段而言,由于人类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这就导致了资源危机,因此,为了避免资源出现枯竭的现象,必须采取有效的人为手段进行保护,实现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与协调。

1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1.1环境保护

对于环境保护问题而言,其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各国所需要面临的重大危机,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①当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建设所产生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问题严峻;②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无法为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帮助;③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还存在欠缺,这主要是由于有关部门在技术、资金、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欠缺,这就使得环境保护工作无法全面开展,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就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应多措并举,从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环保工作的质量水平。

1.2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缺乏科学认识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通常认为商品的价值是受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决定的,而没有投入劳动或不能进行交易的事物的本身是不存在任何价值的。受这种传统认识理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本身的价值缺乏科学明确的认识,从而在进行一切活动过程中往往存在对资源过度和掠夺性占有、开发的现象,无限制地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在人类经济活动中不断恶化。我国现阶段用于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为国民生产总值,主要涵盖了工农业生产的产品及其服务等方面的价值,其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了计算,但却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损耗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造成的损失。因此,我们会发现,在当下国家经济指标不断提升的同时,自然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大量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些现象都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制约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

1.3森林面积的减少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很多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急剧上升,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另外还有政府对深林资源的控制不全面,再加上民用木材燃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的增加,使中国原有的森林资源迅速减少。目前,中国的森林资源在世界上排名第120位,森林储蓄量为80.91m³,平均到每个人来说不到9m³,可以说少的可怜。世界上的人均森林储蓄量是我们的9倍还多。现在,中国的森林资源还在处于负增长的阶段,每年生长量为3.29亿m³,而消耗量则是3.45亿m³。这样就使得中国的深林面积在一步步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森林的减少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增加。目前,生态环境问题是全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

2.1推动环境修复和保护工程

积极地推动环境修复和保护工程的建设,不但能够对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与还原,而且能够有效地预防和保护环境遭受更严重的破坏,有利于提升整体的自然环境质量。在进行环境修复过程中,应当对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屏障进行优化,积极地构建生态廊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等方式,从而提高环境修复的质量与效率。由于各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开展环境保护工程过程中,要提高有效性与针对性。例如,由于北方城市受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则要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理念,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有效降低污染的排放量。而对于西北地区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则应当进行国土绿化,通过大面积种植植物和绿化,以此提升土壤的稳固性,这样就能防范和处理好土壤的沙漠化。

2.2通过宣传教育等途径强化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如果国民普遍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那么就会造成自然资源过早地消亡,对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最终只会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公民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能否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是否具备较强的环保意识。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强化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各大媒体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向社会大众宣传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唤醒公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企业可以通过建设企业文化,组织企业内部员工开展一系列自然资源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并鼓励社会群众积极参与,与社会各行业领域共同营造出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此外,国家还需要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中增加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教育内容,从学生时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2.3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力度

为了能够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森林的巡逻工作,并且增加巡视岗位,避免对森林资源做出进一步的伤害。同时,对于游玩的游客,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工作,提升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一些游客可能随身携带易燃等危险品,此时必须要及时制止,避免森林出现火灾的危害。此外,对于企业而言,其要提高自身的认知,明确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在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只有将企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4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由于自然的范围其实还是很大的,所以在正常的生物圈内都可以实现生态系统的无限制循环。但是由于人类不正常的干预,以及一直自然的循环,导致自然环境出现了问题,从而引发很多天灾人祸。比如水土流失问题,温室效应等,都是由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损害所导致的。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球表面中的无机和有机静态和动态等自然界中各类物质和能量所形成,但所以其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且受自然资源的控制以及环境整体的影响。所以人类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反过来地理环境又影响到人类环境,所以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不要过度的进行人为干扰或抑制。

结语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能量保障,因此,应该全民共同参与,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保证环境问题的条件下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并且应该有节制性的合理的利用。我们还应该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一定程度上讲自然资源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有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磊.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3):50-51.

[2]盛冰清.探讨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9(08):170-171.

[3]杨晶,李智尧,张元霞.辽宁宽甸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4(01):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