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糯黑村传统村落的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糯黑村传统村落的保护

母潮

昆明城市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

在中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根基,它体现着每个民族的灵魂。如果民族文化逐渐的消失,那这个民族的生命力也在逐渐的消失;同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也不断的更新,如果不与时俱进的创造,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生命力。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现状的基本措施,也是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将文化与乡村的建设融合在一起,保护和传承有具有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有利的发展现代的文化,有利于以后形成连续的,完整的文化体系,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

云南;糯黑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文化传承


引言

传统村落是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的诞生地,储存着大量文化遗产,特别是传统村落融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的价值。但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传统村落的文化在近现代的文化冲突下也在逐渐的消失,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来,在此现状下更是让人心痛。近几年来,我国大力的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就是在让村民享受到近现代的文明,又能更好让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这样是对传统村落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调整。

  1. 调研背景

从人类文明到现在,中国的传统村落和乡村居民就形成了一条生物链,所以中国民族把中国文化一代一代的延续着,主要体现在民族特色建筑和民族的文化。所以,在中国近现代发展美丽乡村,保护村落的特色,发展村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中华文化基因。”这对保护和传承古人留下的文化遗址和民族的特色建筑,特色小镇,特色的文化街有着重要的依据。还有相关部门对民族文化遗址的调查,其对保护进行的工作,进行创新。

  1. 调研目的

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糯黑村进行调查,从而了解现代文化对糯黑村传统文化产生怎样冲突问题及解决措施,总结出保护传统村落的经验与方法[3]。


  1. 基本情况

糯黑村属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西边,距离圭山政府4公里左右,距离当地的县城也不远,去村里的交通也很便利。东南西北都近邻着村庄分别为海邑村,宜政村,雨胜村,额冲衣村。辖大、小糯黑2个村民小组。

3.1糯黑村的特色

糯黑村在石林属于岩溶喀斯特地貌,附近多为石山,人们就地上山采石,开采石头时是纹理层次进行的,改制成大小不等的石条、石板,用来建造房屋。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玉米 烤烟 洋芋,主要销售往本县。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玉米 烤烟 洋芋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玉米 烤烟 洋芋产业。

3.2基础设施

该村近几年来,全村有371户通自来水,有5户饮用井水, 有376户通电,有16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50户 ,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00户。 该进村道路为属于柏油、水泥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积为2000.0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0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0亩。 经计算,有2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1. 发展现状

糯黑村在不断的发展,在这过程中也是制定了一些规则。一是制定村长带动村民的能动性,并对村庄进行划分,划分区域给村民打扫对打扫区域进行监督。二是对周边的山林进行封山,进山砍柴也是有规定的,只能砍哪些死了的树,这样可以保护山林,也可以的防火得到保障。三是制定对山林分化保护,每家每户分一片保护,到年底进行检查。检查到管理不当那死的树,负责人要其重新种植。四是给全村人进行培训现代的东西。糯黑村倡导资源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农业。糯黑村石头建筑景观较为突出,原生态彝族撒尼人文化底蕴深厚,红色历史文化突出,生态自然景观优美,交通区位优势较大,乡村旅游日趋见好,已经成功创建为市级文明村,昆明市旅游特色村,云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云南省特色文化产业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


  1. 建议

强化规划设计引领,最大程度地保存村落历史风貌。加大基础设施改造,统一古色格调保留乡村文化肌理。在改造提升过程中,坚持“注重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记得住乡愁,留得住绿水青山”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乡村文化肌理,让乡村更像乡村。平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把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以时尚元素增辉传统村落,开发品类丰富、层次多元的乡村旅游产品,探索形成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良好的宣传将对石文化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改善诺黑村的外部形象,做好旅游开发工作。这也促进了外来人员的引进和村庄产业发展的复苏[2] 织专员探索糯黑村的历史、文化、传统工艺、民俗和习俗,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分类好的材料做成书籍和广告[1]


  1. 结语

传统村落所蕴含的宝贵文化资源包含有形的物质文化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两种形式。物质文化形态具有典型可识别性特征,它包括了乡土建筑、乡士景观、历史遗迹、农耕器具等有形文化形式;非物质文化形态则主要包含了宗族制度、民风民俗、民间技艺、特色饮食等无形文化形式。传统村落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表面化以一般形式的呈现,到隐性化深层次的内在文化结构,都充满了浓厚淳朴的乡土气息,与现代城市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极具经济开发价值。深入研究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实施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是美丽乡村建设中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守护文化根脉的重要支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价值影响[4]。

参看文献

[1]张晓萍,李鑫.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J].学术探索,2016,(06):105-109.

[2]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6,(13):81-88.

[3]陈清鑿,余压芳.传统小村落的大保护观--以 贵州为例UI.现代城市研究.201611);99.

[4] 郭琳琳王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