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脉地域的青岛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基于文脉地域的青岛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

徐静 1,张肖 2,陈超 3

1.烟台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5200; 2.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山东烟台 265200; 3. 山东省核工业二七三地质大队,山东烟台 265200

摘 要:纺织工业是世界工业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青岛作为近代中国的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纺织工业遗产。本文将针对青岛地区的纺织工业遗产如何基于文脉地域进行因地制宜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可参考借鉴的策略方案。

关键词:纺织工业;因地制宜;工业遗产

中图分类号:TU277.2

引言:

从世界工业发展史来看,蒸汽机的发明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带来的纺织工业设备的变革——机器代替手工。这一变革使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3年内(从1766年到1789年)增长了5倍,提供了大量市场商品并加速了资本积累。“纺织工业作为世界各国工业化先导产业,在解决就业、发展经济、促进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而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史却是一段自强却又屈辱的历史,从主动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被动的外来资本输入都与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从古代 “丝绸之路”至今,中国的纺织工业却始终颇具世界影响力,“纺织工业也历来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之一。”[2]青岛在近代中国三大纺织工业基地中的地位仅次于上海,其随着城市工业结构的变化,遗留下了丰富的纺织工业遗产。因此,调研评估青岛地区的纺织工业遗产,并基于文脉地域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保护与再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青岛纺织遗产的调研与评估

与其他古迹遗址不同的是,工业遗产时刻面临着技术不断更新或产业结构持续更替所带来的冲击,必须与延续的工业活动、向前发展的生产方式相适应,而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也使工业遗产极易受到破坏。“工业遗产改造使文化建筑具有两个层面的文化价值。首先,它是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次,遗产建筑本身是重要的城市文化景观。”[3]在城市工业化更新中,青岛老城区发展遗留下大量纺织工业遗产,而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工业建筑遗产都曾在青岛的社会和城市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1纺织工业遗产的历史研究与普查测绘

纺织工业遗产的价值认定、记录和研究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掌握遗产资料,青岛纺织工业系统有数量庞大的工业遗产资源,如表1所示棉纺厂众多,需要通过对青岛纺织工业历史的研究,对纺织工业遗产的总体价值进行分类定位;根据分类定位结果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测绘现存工业遗存的情况,对各类可移动实体档案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整理,收集口述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在内的信息,对这些资料使用图纸、文字、照片和录像等形式进行记录。

1 1988年青岛棉纺织工业基本建设情况(数据来源《青岛市志•纺织工业志》,作者自绘)

厂区名称

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建筑总面积/

占地总面积/


青岛第一棉纺织厂

6293

95868

302713

青岛第二棉纺织厂

4547

95323

375443

青岛第三棉纺织厂

4614

96192

196000

青岛第四棉纺织厂

3345

122728

173531

青岛第五棉纺织厂

7938

172700

273600

青岛第六棉纺织厂

6942

185505

411433

青岛第八棉纺织厂

3931

125942

292194

青岛第九棉纺织厂

2859

47047

161076

青岛第十棉纺织厂

2363

52989

100112

合计

42832

994294

2286102

1.2纺织工业遗产的资料信息分析与评估

在前期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对青岛纺织工业遗产现状进行准确资料信息分析,根据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技术价值等,综合评估确定工业遗产保护的范围、名录及等级,在工业遗产受到任何破坏以前保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建立兼容国际标准的青岛纺织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估标准,针对不同形成年代应给予有差别的科学尺度,形成量化指标;建立青岛完整的纺织工业遗产记录档案,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网上查询系统,以作为未来研究和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目前,通过调研分析可以看出,工业遗产的现状不容乐观,急需适当地保护与再利用。

2青岛纺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策略

赋予青岛纺织工业遗产全新的生命和内涵需要在地域性、生态性的视角下,利用经济适用的建筑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生态环保材料以及功能改造策略,在确定的保护框架下结合周边城市建设,进行统一“工业景观”规划,可打造形成棉纺织工业旅游线路。青岛地区的纺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具体策略及实践方法可根据保护与再利用程度分为三类:

2.1不改变外观的内部结构加固修复

对于此类纺织工业遗产应当重点考虑结构安全,同时充分意识到纺织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既要以建筑的实际用途为基础,又要充分考虑历史渊源和文化记忆,保证场所记忆的传承与延续。[4]不能改变文物原状但可适当进行功能更新,如增设电梯、电路管线等;不能更改建筑的外形与形制,但可采用、借鉴多种措施改正结构安全方面的缺陷,如利用自流平混凝土加固楼板或喷射混凝土加固墙体。总体上来说,“保护性更新”不仅保存、再现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同时也进行工业遗产功能构成的有机更新。

2.2保留部分建筑的新旧整合更替

国棉六厂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依托青岛铁路北站,建成为跨境电商产业园。园区内部大部分为低密度日式建筑,具有大量历史见证景点。同时,国棉五厂部分老厂房改造成为了纺织谷•纺织产业集成创新平台,园区为围绕历史和文化展开功能改造构想,并将其整合到新的城市结构中。[5]对于此类纺织工业遗产的而言,须在保留厂房及日式工人宿舍等部分优秀历史建筑和纺线机等纺织工业代表性物品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城市功能,进行新旧建筑相结合的内部功能更新。

2.3仅保留标志性遗产的整体改造利用

青岛新100创意文化产业园是由原青岛刺绣厂的旧厂房改建而成,位于南京路100号。是山东省首个由老厂区改造而成的时尚创意设计类广告文化产业园区,是纺织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实现转换的成功案例。从园区入口处可以明显看到纺织工业厂房的标志性烟囱,具有工业遗产符号的文化象征意义。对于整体保留意义并不大的此类纺织工业遗产,可以仅保留部分工业遗产内容进行整体厂区功能及外观改造,“形成具有标志性、创新性的新功能空间,以此激发面域活力的工业遗存微更新路径”[9]。选择保留的标志性遗产将有助于深刻理解工业遗产背后隐藏的工业历史文化并将为直接、间接地为证明纺织工业建筑遗产的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经济价值等提供史实依据。

“一个城市中的建筑创作并非肆意发挥的艺术设计,它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针对性和环境适应性”[6],在青岛地区的纺织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可以通过这三种不同形式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引起文脉上的共鸣。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赵永霞,刘凯琳,张荫楠. 世界纺织版图与产业发展新格局(四)[J]. 纺织导报,2020(01):25-42+44+46-47.

[2] 王礼茂. 我国纺织工业东、西部合作与产业转移[J].经济地理,2000(10):25-29.

[3]羊烨,李振宇.工业遗产改造中共享策略对城市可持续更新影响的研究[J]. 工业建筑,2021,51(03):8-14.

[4]王绍森,吴帆,胡璟.艺·忆·意——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院(鼓浪屿校区)文化提升与艺术重塑工程[J]. 城市建筑,2019(01) :120-124.

[5]王润生,王晓静.青岛近代工业建筑再利用模式浅析[J].工业建筑,2009(10):20-23.

[6] 徐静. 基于地域文脉的青岛市环境协调区建筑创作风格构建研究 [D].青岛理工大学,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