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3

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

胡璐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  244000

摘要目的:探究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方法:随机从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2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疾病认知情况、负面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后干预后感知益处、接纳评分高于护理前,无助感评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而言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感,改善负性情绪,患者更为满意。

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冠心病;住院;负性情绪;疾病认知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心脏疾病,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导致出现管腔狭窄甚至堵塞情况,引起心肌缺氧缺血,严重时甚至出现坏死情况,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冠心病病情存在恶化风险,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其中患者认知及行为状况尤为重要,而很多患者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伴有不良行为和负性情绪,均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在住院治疗期间,配合科学护理夫妇意义重大,而护理工作需要注重认知行为干预,以此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引导其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促进疾病更快更好地恢复[3]。本文探究了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应用认知行为干预的价值及对改善负面情绪的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2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2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9-82岁,平均(62.13±3.89)岁,其中心肌梗死11例,心绞痛9例,心律失常7例,缺血性心肌病9例;试验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47-81岁,平均(61.78±3.77)岁,其中心肌梗死12例,心绞痛10例,心律失常6例,缺血性心肌病8例。两组上述资料均衡性理想,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 常规护理,(1)患者入院初期,护理人员介绍医院、医护人员、治疗和疾病基础信息和知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2)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定期查房,评估患者状态,解答患者疑问,做好不良事件处理准备工作;(3)出院时留取患者练习方式,做好出院指导;

试验组 认知行为干预,措施:(1)强化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方式,综合应用座谈会、一对一咨询、病友讨论和线上答疑等方式,向患者介绍疾病影响因素和自我护理技能,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错误认知,通过具体案例向其展示错误认知的危害,并进行正确引导与教育;(2)情绪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评估其情绪状态,综合分析患者性格特点等,明确患者心理特征,针对性对情绪进行疏导,同时重视放松训练,叮嘱患者日常多进行深呼吸训练,日常休息时可注意放松肌肉,让自己处于完全放松状态,这样的训练每天要进行3次,每次在15min左右;(3)行为指导,护理人员说明可能影响疾病恢复或引起不良事件的行为,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务必早睡,不要熬夜,日常不要过度劳累,家属多陪伴患者。

1.3 观察指标

(1)疾病认知情况,使用疾病认知问卷(ICQ),包括感知益处、接纳和无助感3方面,每个方面6-24分,评分越高,此方面感知越高[4];(2)负面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兴趣、情感功能等进行评估,100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重,临界值分别为50分和53分[5];(3)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填写调查问卷,0-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佳,3个等级:非常满意(91-100分)、满意(61-90分)、不满意(0-6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2*2析因设计,其中认知及情绪指标为连续性变量资料,用(6168f13f0e1f3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表示,t检验,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护理满意度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6168f13f0e1f3_html_b8f02d5d37082df.gif 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若比较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或P<0.01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认知情况

两组护理后干预后感知益处、接纳评分高于护理前,无助感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试验组感知益处、接纳评分高于对照组,无助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6168f13f0e1f3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分)

组别

例数

疾病感知

接纳

无助感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36

10.78±3.37

21.65±3.26#

13.73±2.85

22.32±3.51#

14.61±2.54

6.57±2.18#

对照组

36

10.21±3.84

16.71±3.45#

13.72±2.82

17.01±3.19#

14.63±2.87

10.04±2.25#

t

--

0.670

6.244

0.015

6.717

0.031

6.646

P

--

0.505

0.000

0.988

0.000

0.975

0.000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负性情绪

两组护理后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组间对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6168f13f0e1f3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分)

组别

例数

疾病感知

接纳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36

56.39±3.97

48.15±3.77*

58.73±3.76

51.12±3.71*

对照组

36

56.44±3.91

52.41±3.85*

58.72±3.81

54.71±3.55*

t

--

0.054

4.743

0.011

4.195

P

--

0.957

0.000

0.991

0.000

注:*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试验组

36

15(41.67)

19(52.77)

2(5.56)

34(94.44)

对照组

36

11(30.56)

17(47.22)

8(22.22)

28(77.78)

6168f13f0e1f3_html_b8f02d5d37082df.gif

--

--

--

--

4.181

P

--

--

--

--

0.041


3.讨论

冠心病对患者身心健康状况均会造成严重影响,很多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会增加机体应激反应,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及家属负担。因此在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配合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以此帮助患者调整状态,但是具体护理模式选择需做进一步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认知情况、负性情绪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来源多为担忧自身疾病,而这些问题主要由于对疾病了解不足所致,很多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认知和行为存在偏差,从而影响疾病恢复,而认知行为干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针对性处理,强化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疾病知识,对错误认知进行调整,转换患者思维方式,从而利于其正确看待自身疾病状态;同时对负性情绪进行系统疏导,帮助患者学会放松自身状态,调节负性情绪,此外配合行为干预,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利于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消除对疾病恢复的干扰因素,进而利于患者病情恢复,而患者病情稳定后其情绪波动也会减轻,形成良性循环状态,利于患者整体状态改善。而常规护理干预重视疾病护理,以疾病为中心开展工作,容易忽略患者自身情绪及行为习惯,而后两者是影响病情恢复的关键因素,因此常规护理效果欠佳。

综上,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冠心病患者而言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提升其对疾病的认知感,改善负性情绪,患者更为满意。


参考文献:

[1] 代红伟, 张洁, 杨文郁,等.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胶质瘤患者自护能力,疾病进展恐惧及负面情绪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 47(2):208-211.

[2] 李慧, 杜娟. 认知行为干预在乳腺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29(6):656-659.

[3] 陈珺, 丁金玲, 马红梅,等. 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 现代医学, 2019, 47(04):99-102.

[4] 李大严、黎福理、潘妙丹,等. IMB联合综合护理对冠心病PCI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负面情绪管理及预后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20, 29(6):59-63.

[5] 杨君.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20(7):1195-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