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肾病vs肾性高血压:二者不是一回事!

/ 2

高血压肾病 vs肾性高血压 :二者不是一回事!

黄嬴睿

成都市 锦江区三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四川省成都市, 610011



高血压肾病、肾性高血压虽然二者名称比较相似,但其是两种疾病,在本质上其治疗、形成机制均不同。若诊断不清就开始盲目治疗,不仅短期疗效不佳,也不会获得良好的长期结局,甚至还会发展为尿毒症。所以,我们要正确区分开肾性高血压、高血压肾病,进而才能给予针对性治疗,以便彻底控制病情发展。基于此,本文讲一讲高血压肾病、肾性高血压等知识,帮助各位读者正确区分这两种疾病,别再傻傻分不清。

一、高血压肾病vs肾性高血压之形成机制不同

(1)肾性高血压:该疾病是因肾动脉病变、肾脏实质性病变等导致血压升高所引起的。

(2)高血压肾病:其是原发性高血压导致的,对肾脏功能、肾脏结构均会造成一定损害,其可分为恶性或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

6168f2e730e93_html_8ba481c0c5708292.jpg

二、高血压肾病vs肾性高血压之病因不同

(1)肾性高血压:其病因有肾动脉受压迫、肾动脉本身病变、机械因素等,其肾动脉受压迫包括腹主动脉瘤,而肾动脉本身病变包括肾动脉瘤、非特异性大动脉炎、肾动脉内膜粥样硬化瘢快、先天性肾动脉异常、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等。机械因素包括纤维素带、肿瘤、肾动脉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囊肿、主动脉旁淋巴结炎、血肿等,这些因素均会引起肾性高血压。

(2)高血压肾病:正常情况下,我们体内的肾脏具有过滤体内毒素的作用,并将体内多余的钠盐、水分等排出体外,同时防治血细胞、蛋白等漏出血管。但长期高血压就会增高血管内血液压力,引起蛋白漏出,严重损伤肾脏滤网系统。若不积极降压,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会引起结构破坏,且无法逆转,久而久之,就会发生慢性肾衰竭、肾功能损害,最终演变成尿毒症。

三、高血压肾病vs肾性高血压之临床表现不同

(1)肾性高血压:其是继发性高血压范畴。所以,病人不仅会表现出高血压症状,对于药物治疗不佳的患者、中度与重度高血压的年轻病人、恶性高血压病人,其症状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后,肢体脉搏会表现出不对称性缺失、减弱、粗糙血管杂音、腹部杂音等。

(2)高血压肾病:该疾病患者初期会出现明显的夜尿增多,尿检后,其小管性蛋白会明显增多,但一般在2g/24h之下。若患者出现高血压危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恶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时,患者会出现大量蛋白尿,若发展为肾病综合征,肉眼会看到患者出现血尿症状。但该现象要和肾小球疾病进行详细鉴别。

四、高血压肾病vs肾性高血压之治疗方式不同

(1)肾性高血压:治疗肾性高血压时,需积极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等疾病。虽然也需要降压治疗,但更重要的是肾脏疾病的治疗。若患者出现肾衰、蛋白尿等风险比较大,则可采取免疫抑制剂、激素药物等进行治疗。若患者短期内肾衰风险比较小,则可选择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若患者肾功能已经出现损伤,治疗重点则要侧重肾功能改善、并发症控制。具体方式有:①肾血管性高血压疾病治疗时可选择介入治疗(肾动脉支架成形术、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非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外科手术,包括自体肾脏移植、肾血管重建、肾切除术等)、药物治疗(较适合非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注意,药物医治时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其次选择β受体拮抗剂。不宜选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服用这两类药物之后,会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与形成,进而降低肾小球滤过率(GFR),促使病情加重。②肾实质性高血压疾病治疗时可选择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其药物治疗时首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简称RAS),包括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需遵循联合用药、低剂量开始等原则治疗,且不宜使用可损伤肾脏的药物。

(2)高血压肾病:治疗高血压肾病时,要遵循下述几项治疗原则,分别是:①积极控制血压:可通过运动锻炼、饮食等降压。但还需辅以降压药进行治疗,以提升降压效果。②选择适宜的降压药:首选药物有沙坦类降压药、普利类降压药,其次可选择地平类降压药、洛尔类降压药、利尿剂类降压药等,但联合用药获得的效果要更好。③积极治疗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五、血压、尿蛋白的控制目标

(1)血压控制目标:对于24h尿蛋白在1g以下的病人,血压水平需降到130/80mmHg以下。对于24h尿蛋白在1g以上的病人,血压水平需降到125/75mmHg以下。注意,血压水平无固定的最低值,若血供能满足各器官需求,不必害怕血压低于90/60mmHg。

(2)尿蛋白控制目标:尿蛋白在0.3g/24h以下时,则是理想状态,比较安全。其处于0.3g/24h至0.5g/24h之间时,则是临床治愈,比较安全。其处于0.5g/24h-1g/24h之间时,若不积极控制,肾衰风险较大。

上文内容即是高血压肾病vs肾性高血压相关知识,其不是一种疾病,需先鉴别疾病类型,然后才能确定管控重点,进而才能根据每种疾病的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尽早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