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怎么鉴别?需要做什么检查?

/ 1


心血管疾病怎么鉴别?需要做什么检查?

郑纯书

自贡市中医院 四川 自贡 643010


心血管疾病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周围的亲朋好友中都能见到患有此类疾病的中老年人。该疾病在临床上的检查方法较多,甚至一些检查方法都未听说过,那么这些检查需不需要做呢?那么本次我就和大家一起在下文中了解下关于心血管疾病的一些检查项目,应该如何选择检查项目。

一、心血管疾病的检查通常检查以下几种情况

1.心脏和其他结构

通常对心脏形态、大小、瓣膜是否发生异常,以及心脏多个流出道和房室有无发生外形、构造的异常情况予以检查。

2.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主要是检查心脏血管有无发生狭窄、堵塞等情况,并且评估是否发生分流、无血流速度等情况。

3.心脏电活动

检查心脏跳动有无异常发生,以及心率是否发生过快、过慢以及不规律等情况。

4.心脏功能

诊断心脏的功能有无异常发生,例如收缩、舒张功能等情况。

根据上文,在进行心血管检查的过程中,务必要采取针对性的检查,那么下面我就跟大家讲解下在进行心血管疾病的各项检查项目。

二、心血管疾病各项检查项目

1.心电图

心电图是临床上检查心血管疾病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在需要对心脏的结构异常、心血管异常和电活动异常,均需要采取心电图检查。

2.血压

血压检查和心电图一样是临床上普遍检查心血管疾病的检查项目,同时血压能够对心脏的功能予以有效体现。在进行血压监测的过程中,可包含了两种情况,分别为普通的血压监测以及动态血压检查,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血压监测,均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检查项目。

3.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能够对心脏相关情况予以评估,对心脏的大小、结构予以观察是否发生异常,同时能够对心功能受损、心脏运动不协调以及心包积液等异常予以有效诊断。心脏彩超在较多的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中具有较好的检查效果。

4.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能够对心律不齐、窦房结功能、心肌缺血的动态演变等情况予以较好的检查。该检查项目更适合心律不齐以及电图是动态异常变化的检查。

5.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中也更为常见,例如肝肾功能,血脂和常规血液检查。其是调整心血管药物的主要反应指标。 心肌坏死标记物可以更好地表达心肌坏死的存在与否。在发生心肌梗塞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则会明显上升,新功能可通过BNP和NT-proBNP予以表达。

6. 运动平板心电图

该检查项目一般反映运动过程中有无发生心肌缺血,心律不齐以及运动耐力。同时还能够对病患血管起到较好的反应,可对不明确的病患血管以及病因予以较好的诊断。

7. 放射性核素

心肌吸收核素用于诊断有无存在缺血性心肌,是否进行血运重建以及确定病患血管,这在手术评估中有着较好的辅助效果。

8. 放射科相关检查

胸部X射线,CT,MRI和透视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相邻心脏的形状,大血管的状况等。CT增强的血管造影还可以对冠状动脉等大血管做出重要判断。 CT增强扫描检查还能够对心房粘液瘤予以有效诊断,在检查时应当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施行检查。

9. 腔内电生理检查

使用侵入性方法来对心脏的异常传导予以了解,该方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早搏,房性心动过速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有着显著的检查效果,同时也是射频消融之前的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

10. 冠状动脉造影术

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该检查方法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并且是确定冠状动脉是否异常的最常用检查。

11. 中心静脉压监测

是对中央静脉系统的一种侵入性监测。 主要用于监测危重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一般情况的患者很少采取该检查方法,该检查方法是解释心功能的标准。

12. 血管内超声、FFR/OCT

血管内超声、FFR/OCT这些都是侵入性检查项目,具有创伤性,主要用于血管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以及血流情况的观察。有助于在冠状动脉造影后进一步的治疗。

13.心包穿刺术

对于心包积液患者的侵入性手术,能够对积液的性质予以评估,这有利于对心包积液进行较好的诊断。

14.经食道超声检查

经食道超声检查能够较好的确定是否存在心房附件血栓形成和其他血栓的形成。 有必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检查。

对于不同的心脏病,也有很多检查,较多不是常规的检查,可根据需要来采取相应的检查。 同样,每次检查都有相应的指示和缺陷,不能相互替代。 例如胸闷不适,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看冠状动脉有没有问题,不做动态心电图不能排除心律失常引起的症状,不做心脏超声则不能对心力衰竭予以排除。应该进行基于个人情况的针对性检查,而不是盲目检查。 更重要的是,所有辅助检查均应作为临床参考,对病史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