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矩阵评估在介入导管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风险矩阵评估在介入导管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效果探讨

赵冬梅 陈学梅

 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宁夏石嘴山市 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矩 阵评估在介入导管室防 控新型冠状病 毒肺炎中的效果。方法:从2020.01-2021.04这一年多期间,将我院收治的导管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选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分配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有38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风险评估,而另外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矩阵评估,对两组患者的新冠防控效果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患者要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介入导管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其风险矩阵评估的效果最佳,可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有效的避免介入导管室发生新冠院内感染,值得推广。

关键词风险矩阵评估;介入导管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在2020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出现后,各地陆续公布对新冠的定点救治医院,大多数为大型的综合医院。但是由于医院的患者较多,且疾病的种类复杂,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疫情及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尤其是介入导管室,是医院各科室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主要部门,所以临床上要加强对介入导管室的疫情防控工作,应用风险矩阵评估,是提前识别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新冠感染等风险事件的发生1】。基于此,本文从2020.01-2021.04这一年多期间,将我院收治的导管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选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展开临床调查,以下为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01-2021.04这一年多期间,将我院收治的导管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选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分配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有38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风险评估,各有男、女患者19例,年龄范围在20-78岁,平均(47.64±6.48)岁;而另外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矩阵评估,有20例的男性患者以及18例的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21-77岁,平均(47.82±6.39)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介入导管室的治疗标准,且自愿参与本次的调查,签订同意书;已经对疑似新冠肺炎、患有恶性肿瘤、精神异常等患者排除开外。经对两组患者临床上的相关基本资料与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意义,可以比较(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风险评估,主要对患者进行病情的检测,做好院内的日常消毒、清洁等工作,针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加以评估。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矩阵评估,具体方法有:①由新冠肺炎防控委员会专家成员、医务科、感染科、呼吸科及消化科、护理部等等部门,组建风险评估小组。②建立介入导管室新冠肺炎院内感染的二维风险矩阵模型,明确各个因素风险等级,针对风险优先级别,制定与执行应急防控措施。③根据医院所处的地理位置、社区环境及医院的建设与结构、科室的诊疗特征及位置等等,并结合新冠传播的特点、传染源及途径、易感人群等,以头脑风暴法来讨论介入导管室新冠肺炎感染的风险因素,确定出4个感染风险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④按照感染发生的可能性作为纵坐标,以稀少、可能、有可能、几乎肯定及肯定为等级顺序,依次为1-5分,按照感染发生引起的后果严重性为横坐标,以小、一般、大、很大、特别大的等级顺序,依次为1-5分来建立风险矩阵模型,分值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总分为1-25分2】

1.3观察指标

根据我院自制的风险评估量表,对医院的风险识别、风险处理及业务能力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风险评估效果越好,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出现的风险事件。

1.4统计学分析

对调查涉及的数据,以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与处理,分别对比组间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根据t与X2用于检验,统计学意义差异为:p<0.05。

  1.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新冠防控效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患者要明显更优,(P<0.05);表中有详细数据。


两组患者的新冠防控效果对比[6168f8ef567b0_html_81fc40082e9930b5.gif ,分]

组别

例数(n)

风险识别

风险处理

业务能力

风险事件发生率[n(%)]

观察组(n)

38

86.79±4.48

97.52±2.82

96.54±4.34

2(5.26)

对照组(n)

38

74.78±3.17

71.35±2.44

74.57±3.39

6(15.79)

p值


<0.05

<0.05

<0.05

<0.05


  1. 讨论

由于新冠肺炎是病原体,主要是以呼吸道的飞沫、接触等传播,并与气溶胶、粪口传播有关。而导管室介入手术,是一项侵入性的操作,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呛咳、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因此,在介入导管室中的风险防控十分关键,其中风险矩阵评估方法,是以专家的临床经验,对风险加以识别,并按照构建的模型进行量化评分,来获取各个因素的相应风险等级,以此来拟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而确保风险评估的准确与有效,更好的保障医院内患者的安全3】。基于此,为了进一步证明其风险防控的效果,本文从2020.01-2021.04这一年多期间,将我院收治的导管室介入治疗患者,随机选7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分配法把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有38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常规风险评估,而另外的3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风险矩阵评估展开调查。根据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5.26%,相比对照组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风险事件发生率15.79%要明显更优,(P<0.05).由此可见,对于介入导管室的风险矩阵评估,可有效的防控患者的新冠肺炎感染,以此来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值得各大医院的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耕瑞, 杨丽, 赵欣,等. 风险矩阵评估在介入导管室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 2020, v.17(04):14-17.

[2] 郭群. 综合性管理对介入导管室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 2020, v.17;No.408(01):82-84.

[3] 彭庆兰. 护理风险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v.19(70):34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