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干预对首次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影响及患者不良情绪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5
/ 2

情绪干预对首次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影响及患者不良情绪研究

陈兰兰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究首次血透患者护理中应用情绪干预对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5例与参照组45例,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情绪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试验组较低较参照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参照组为26.67%,试验组较参照组低,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参照组为75.56%,试验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经情绪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焦虑、抑郁、血液透析;情绪护理

临床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方法为血液透析,能够延长患者生命。然而,尿毒症患者长期需要透析治疗,对饮食要求较高,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若患者在治疗后不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极易引发诸多不良反应[2]。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纠正患者负面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本研究选取于我院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0例,45例实施常规护理,另外45例实施情绪干预,分析其对不良情绪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于我院首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9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试验组45例与参照组45例。试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12±6.24)岁。参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0.19±6.35)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尿毒症;患者及家属知晓且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凝血功能障碍。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

    1. 方法

参照组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内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并发症预防及用药指导等。

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情绪干预,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掌握其日常行为习惯、文化程度等资料,若患者存在疑问应耐心解答,交流期间应用通俗易懂语言、面带微笑,纠正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促进治疗依从性提升。其二,健康宣教。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宣教,将血液透析治疗方法、疾病相关知识等讲解给患者及其家属,增强其疾病认知。同时,把治疗前年后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告知给患者及其家属,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治疗,有利于促进治疗效果提升。其三,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文化程度及年龄等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沟通方式,纠正患者不良心理。鼓励患者宣泄自己情绪,多与其他患者交流、沟通。鼓励患者家属多给予情感支持,多陪伴患者,细心照顾患者,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进而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1.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应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临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代表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痉挛、高血压、失衡综合征等。

应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疾病,十分满意:>85分,满意:70~85分,不满意:<70分。十分满意率+满意率=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焦虑、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为主,焦虑、抑郁评分比较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前与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析对比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在护理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所降低,试验组较低较参照组效果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与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析对比(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45

56.78±2.47

48.32±0.57

57.31±2.57

49.37±0.38

参照组

45

56.76±2.45

52.41±1.06

57.07±2.72

51.24±1.32

t

/

0.039

22.797

0.430

9.132

P

/

0.969

0.000

0.668

0.000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对比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参照组为26.67%,试验组较参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对比[n(%)]

组别

例数

肌肉痉挛

高血压

失衡综合征

发生率

试验组

45

2(4.44)

1(2.22)

0(0.00)

3(6.66)

参照组

45

4(8.89)

5(11.11)

3(6.66)

12(26.67)

χ2

/

/

/

/

9.720

P

/

/

/

/

0.00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对比

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5.56%(43/45),参照组为75.56%(34/45),试验组较参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需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延长生命,血液透析给患者心理及身体带来一定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治疗效果[3]。因此,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采取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纠正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情绪干预指的是依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采取多元化方式调节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4]。情绪干预中首先建立良好护患管理,护理人员掌握患者临床资料,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建立融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配合度提升[5]。护理人员加强健康宣教,将透析治疗、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给患者,增强其对疾病认知[6]。将治疗期间常见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介绍给患者,使其做好心理准备,积极应对[7]。本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试验组焦虑、抑郁评分较参照组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参照组低,满意度较参照组高。

综上所述,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经情绪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升,陈海英.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123-125.

[2]尹浦苹,张春花.认知情绪与行为护理干预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189-190.

[3]李碧芬,甘菊芳,朱江浩.控制论指导下的综合护理对尿毒症血透患者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7):1083-1084.

[4]钟淑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02):151-152.

[5]董红玲.心理护理干预对在押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37+42.

[6]王丽芳.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7):38+42.

[7]解盼盼.情绪行为护理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饮食科学,2017(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