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刚

阜阳市颍东区种子管理站 236000

摘要:为提高农业生产产量,改善作物质量,农业产业广泛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种调节剂对作物生长环境、萌芽质量及其产量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势进行简要概括,然后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浸透种子、种子包衣过程中的应用方式加以介绍,以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正确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种子处理


引言:在对种子处理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发育、果实生长有促进作用。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使用频率等进行控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与质量,确保种子的整齐程度,保证农作物的产量有所增加。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种子的抵抗能力,确保其绿色健康的成长。

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势

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子,在成长全过程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干扰,使得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增强,同时还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控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可以促使种子根系的发育速度加快,调控种子内部各项机能的同时,又能使其内部细胞原生质的粘滞性进一步增强,使其在逆境中依旧有很强的生存能力。

2植物生长调节剂种子的具体处理方式

2.1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浸透种子过程中的应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丰富,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时,应按照其结构、生理作用等明确划分调节剂的类别[1]。最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乙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而乙烯和脱落酸在生活中最为常见,如水果香蕉就自带乙烯;脱落酸抑制生长植物激素,一种生理性调节剂,可以抑制细胞生长繁殖。在实际处理种子过程中,主要使用的调节剂有三种,即赤霉素、乙烯利、三十烷醇[2]

以玉米种为例,以叶酸浸泡种子之后,通常情况下会凸显出其抗早衰的性能,使得玉米种子的实际效能进一步增强。在正式播种玉米种之前,需要使用赤霉素浸泡种子,让其协助调控种子萌发、叶与根茎伸展、果实发育等,日常管理得当可以进一步激发酶活性,提升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在种植禾木本科植物之前也需要进行浸种,目的是提升胚轴的质量与预期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禾木科植物的胚乳加速新陈代谢。浸种之后还有一个优点,即植物内部的储备物质可以得到充分降解,对胚轴结构内物质合成有促进作用,拥有良好的生长效果,种子发芽如图1所示。

616e43712c61a_html_a304882760da317c.jpg

1种子发芽

浸泡种子时,需要对赤霉素的浓度进行把控,在刺激生长的前提下保证其循环系统稳定,满足唤醒休眠种子的条件即可,以促使种子发芽率有效提升。以大量实验数据为调查依据可以发现,浸泡之后的小麦种子与葡萄种子与未浸泡的种子相比,其发芽成活率显著提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调查数据中,有一项关于莴苣和番茄的试验,将种子浸泡处理之后,可以将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唤醒,重新焕发其生命活力。有相关数据证明,浓度对种子生长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借助浓度为1×10-4的赤霉素溶液,再与清水搭配开展浸种处理工作,周期控制在7小时左右即可,然后将最终实际结果进行记录。实验结果表示,经过赤霉素浸泡的种子呈纵向趋势生长,并且植物个体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增加,这是因为赤霉素对植物淀粉酶与POD有刺激作用,使其活性不断提高。除此之外,还能使小麦质膜强度提升,足以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进而促使幼苗的成活几率提高。当幼苗根系稳固扎根、加速成长,自身的抗倒伏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小麦浸种如图1所示。

616e43712c61a_html_dab2b322dcd30c34.jpg

2 小麦浸种

2.2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种子包衣过程中的运用

在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时,需要用到大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种子萌芽效果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在种子包衣处理过程中,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会缓慢渗透到组织细胞中;另一方面,包衣种子进行播撒后,吸水阶段表现最为地明显,此过程中会出现溶解现象,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在水分的协助之下,进入植物组织细胞中,也有部分水分会出现蒸发的情况,但进入组织的生长剂会主动调节植物各项机能,充分发挥其实质性效用。通常情况下,如果在种子包子处理时合理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为其带来积极正向影响,推动种子萌芽与生长。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试验不少,做了大量研究,其记录也相对完整,有效调节了种子的活性。具体情况如下:

某地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开展实验之前对该地区的综合情况进行调研,主要对霜期、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气候特征以及最冷月与最热月的平均气温等情况进行了解,以供种子包衣处理工序参考。选择作物对象为芹菜与莴苣,在开展种子包衣工序时,将种衣剂作为制膜复配,把制成的膜当作载体,便于种子吸附。一般情况下,种子遇水之后会自动成膜,其活性成分会立即被激活并释放至根系。基于此,在开展包衣工序时,相关人员应在聚乙二醇中加入赤霉素,以起到光照的作用,使种子从休眠期中提前“苏醒”,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优势,即种子可以免疫脱落酸,以免受其更多影响。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基质中加入适量的乙烯利,促使引发过程加速,有效提高莴苣种子与芹菜种子的发芽率,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结语:施加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促使农业经济提升,彰显出科技技术的先进性。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弊端,对植物生长全过程进行调控,进一步改善了生长作物的品质,作物的抗逆性能也将显著增强。对使用剂量、时间、施加方式加以把控,规范使用将发挥出生长剂的真实效用。

参考文献:

[1]纪发达,王敬伟.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制备及其应用[J].化肥设计,2021,59(04):8-11.

[2]孔令仁.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栽培中的应用探讨[J].农家参谋,2021(16):29-30.

作者简介:张刚(1966年01月)男,汉族,安徽阜阳市人,现就职于阜阳市颍东区种子管理站,研究方向: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