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19
/ 2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策略

吴伟

青岛市黄岛区海洋发展局 山东 266400

摘要:近年来,水产品产业发展快速,水产品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也是水产品消费市场容量最大的国家。但是近几年,水产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安全质量问题和法律纠纷问题引起了食品安全部门的高度重视,本研究结合水产品质量的实际问题对水产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一些管理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策略


我国作为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行业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水产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尤其是蛋白质含量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做好水产品安全生产工作,是保障人们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水产品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相关具有质量问题的水产品被人们误食,则导致人们的健康受损。对此,相关部门加强对水产品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无论是对于动、植物来说,还是对于人类而言,水都是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一类物质。尤其是对于水生物来说,水系统更是它们的赖以生存环境,将直接决定水生物的生存时间。过去,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工业生产污水、生活废水等,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河道中,从而造成部分水体的污染。在水循环作用下,有害物质逐渐汇入江海湖泊,进而造成整个水系统的污染,不利于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污染严重的水域周围,不仅对水生物的生存安全造成影响,人类的身体免疫系统也会受到相应损害。所以说,加快解决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已经成为当前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除此以外,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漏油事件、养殖业管理不规范以及人为活动对水系统自我调节的破坏等,都会造成海洋生态的破坏,进而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加大水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

2.养殖环节的药物滥用

我国水产品行业很少有企业进行大规模养殖生产,多为家庭作坊式小型生产养殖。这些数量多、规模小的水产养殖者通常质量安全意识较弱,很难严格遵守国家或者地方规定进行药物的限量使用。同时,他们对于政策的更新,药物使用限量的变动很难第一时间了解,或得到信息的更新。这些问题都很大程度地导致了水产品生产源头环节的安全质量难以保证,生产养殖过程难以监管等问题。药物滥用包括不遵守药物使用限量、不遵守鱼药休药期、使用禁用药物。这些药物在水产品体内的残留,会在人们食用这些水产品的过程中,转移到人体内并不断堆积,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相关部门早在2002年就将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一些会对人体有致癌、致畸等副作用的药物,列为禁用药物行列,禁止在食用性动物的养殖环节中使用或添加。但是,许多个体养殖户为了防止或者控制病害、感染等问题在养殖过程中发生,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仍然会在养殖过程中选择使用氯霉素或孔雀石绿等抗生素。甚至一些商家,会在了解该类型抗生素禁用的情况下,在销售的过程中,向养殖水产品的循环水中加入一些抗生素,以延长水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存活时间,减少经济损失。

3.水产品相关法规仍不够完善

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国近几年逐步建立起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监管方式和流程更为规范合理。随着水产品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的确有了进一步完善,且各项规则的制定也顺应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及水产品市场的发展,但是对于水产品质量问题的预警措施、管理机制仍不能够完全有效地实施及推行。且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标准仍制订得不够完善,监督处罚机制不够健全,制定法规到推行的进程缓慢,各项细节措施的实施有难度。上述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效率的低下。

二、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策略

1.加大检验检疫力度

水产品的检验检疫在水产品质量控制环节必不可少。做好检验检疫队伍建设,检验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基础。加快检验检疫的实验室、机构等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暨水产品质检站的建设,积极扩大监测覆盖面。主要检测水产品中的重金属、抗生素类药物、保鲜剂以及环境中的污染物等。以质量安全保障体系HACCP为标准,对水产品生产、加工、储藏与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的产品危害分析,找到关键点控制点,加大检测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

2.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除了监管部门和政府的监管作用之外,养殖企业还要对水产品进行合理规范、科学健康的养殖技术推广。对于渔民或者水产品养殖散户还要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指导。对于水产品的种类、不同的营养价值、不同的养殖成本要做好具体划分。监管部门可以树立一些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作为示范企业。提高水产品质量,让起到标杆作用的企业可以很好的进行科学养殖,并大力推广成功养殖的养殖技术,培育优良的种苗,对于相关水体的维护技术要及时培训,通过多种合理手段进行水产品养殖丰富化、科学化,达到预期的收益标准。

3.重视水污染问题及相关治理方案

水污染问题给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危害,治理水污染能从源头上降低水产品遭受有毒物质侵害的可能性,是后续整个水产品产业链有序发展的基础。首先,需对排放入河流湖泊的各类用水进行严格的处理和检验,达到合格标准方能排放。减少水污染的源头问题,目前这方面已经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眼下也在大力宣传及推行。其次,对于水污染的治理方式也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及优化,不仅需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也需要加入新技术,例如生物技术,进行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理。最后,加强对水质的定期检测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人为干预,防止因为水体流动造成大规模污染。同时对养殖户进行合理养殖宣传,防止由于不合理养殖对水源和水产品造成不利影响。

4.养殖运输环节控制用药

对在养殖运输环节经常需要使用的药物,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加大科研投入,尽可能地进一步减小药物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重点关注水产品使用的营养剂,治疗水产品中流行疾病类的药物,以及运输环节使用的调节水产品生理活性的渔用麻醉剂等,提高我国在渔用药剂方面的核心技术。通过对药物的改进,使养殖运输等环节可以更为放心地使用药物,避免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也可以在消费端,给消费者带去更放心的水产消费品。对在水产养殖和运输环节药物的使用量,也需要更加严格地控管,通过监管药物购买流通的渠道,来监管养殖户对于药物的使用量与使用频率,对于不正常的购买量与购买频率进行严格的调查。在水产品的流通环节设置检测关卡,只有水产品体内的药物残留在合格标准内或无残留,才能进入到下一步骤的流通或销售。同时,加大药物使用限量标准的宣传,推荐通过减少养殖密度,从根本上减少水产品中传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通过嘉奖规范生产操作户的方式,从水产品生产的源头,减少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总结:

无论是对水产品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来说,还是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而言,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都十分必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重视对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严格按照国家管理制度开展工作,为我国水产品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缪苗,黄一心,沈建,等水产品安全风险危害因素来源的分析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19)

[2]陈金玉,钟锐宇,林俊弟,等.我国水产加工质量与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2(474)

[3]何力.试述我国水产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食品安全,2019,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