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1
/ 2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观察

刘雪峰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中医医院 017500

【摘要】目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观察。方法:选取62例肾性骨病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仅应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另一组在血液透析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应用联合治疗的一组,效果明显较好,血钙、血磷水平较优,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肾性骨病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钙、磷水平,效果更优。

【关键词】肾性骨病;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效果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导致患者体内钙、磷代谢出现紊乱,出现血磷潴留、血钙减少的情况,持续发展将引起纤维性骨炎。病情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征为骨痛,全身均有可能发生,常见于下半身,活动时疼痛感加剧,在肋骨处可能引起病理性骨折,成人意见骨骼变形,病症对于日常生活影响极大,会显著降低生活质量[1]。临床上主要采取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单独应用效果不甚理想,因此采取了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的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62例肾性骨病患者开展研究,所选对象均经过临床诊断,确诊为肾性骨病,身体状态适合应用研究拟定治疗方案,无相关禁忌证,且意识清晰,能够正常反馈信息,研究开展已经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确保能够完成所有流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在46-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25±7.92)岁。随机分成两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有男18例,女13例,年龄在4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72±6.85)岁。观察组有男16例,女15例,年龄在47-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63±7.41)岁。基本信息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 方法

对照组应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选择患者不常用的手臂,构建透析通路,开始透析治疗,血流量控制在190ml/min左右,超滤量控制在0-4.5kg/次,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进行调节,确保患者身体耐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时间为4h。

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将透析液钙浓度调控至1.5mmol/L,血流量控制在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设置为500ml/min,根据患者状态进行调节,确保不会引起异常。每周治疗1次,与第3次血液透析治疗共同执行。

两组患者,除治疗方案的区别外,其余治疗指标保持一致,治疗2个月之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1.3 分析标准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骨痛症状完全消失,身体未感到不适;

有效:骨痛症状有明显改善,身体仍有轻微不适;

无效:骨痛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记录显效与有效案例为有效率,同时测量患者血磷、血钙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明显较优(χ2=7.631,P=0.006),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钙、血磷水平

根据血钙检查结果,对照组为(2.21±0.24)mmol/L,观察组为(3.16±0.37)mmol/L,观察组明显较优(t=11.994,P=0.001),根据血磷检查结果,对照组为(1.81±0.27)mmol/L,观察组为(2.14±0.31)mmol/L,观察组明显较优(t=4.469,P=0.001),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是因患病期间,钙、磷、维生素D代谢异常,继而引起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酸碱失衡,又进一步导致钙质释放,从而不断损伤骨质,诱发骨病。疾病常见于儿童、先天肾脏畸形患者,主要表现为骨痛,即使是轻微外力冲击,也有可能导致骨折,还可以导致骨骼出现畸形,由于负担较重,下半身骨骼出现异常的情况更多[2]。若是重症患者,可能引起身高缩短,通气障碍的情况。治疗以改善钙磷水平,调节代谢平衡为原则。

血液透析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透析中弥散的效果,清除机体内有害的残留物质,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小分子,难以充分清理遗留的甲状旁腺激素以及磷离子,效果不甚理想。该方法对于一些病情不是很重的患者,能够起到较好效果,但若是患者体内已经出现了大量血磷潴留,常规血液透析根本无法发挥效果[3]。基于此种情况,需要寻找能够清理血磷的方法,用以调节钙磷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若是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出血,或是伴有严重休克、精神障碍,不得采取血液透析治疗。

血液灌流也属于血液净化技术,应用上是将血液引入灌流器中,设备中含有固态吸附剂,能够吸附大分子物质,该方式主要用于抢救药物、毒物中毒患者,也常用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治疗前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设备、药物、抗凝剂,首选深静脉置管的方式构建通路,与血液透析联用则共用通路

[4]。治疗没有明确的禁忌证,但是需要注意,若是出现出血、休克、心功能不全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还需要关注是否出现身体指征异常的情况,诸如寒战、发热、呼吸困难,处理后无明显改善者,需要停止治疗。另外,血液灌流会引起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低血压等并发症,需要多加关注[5]。该方法治疗能够较好的清除大分子物质,弥补透析治疗存在的不足,更符合肾性骨病的治疗需求。

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肾性骨病时,采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钙、磷水平,效果更优,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陈晓凤.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9):63-64.

  2. 刘维佳, 黄俊波.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效果分析及对患者炎症反应、骨形态发生蛋白、血钙/磷和甲状腺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 16(3):237-240.

  3. 王雪娜.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30):91-92.

  4. 何文婷, 杨雄华, 叶东梅, 等.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7, 38(1):121-123.

  5. 王莉莉.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