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业经营管理机制助推农业经济加快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5
/ 2

完善农业经营管理机制助推农业经济加快发展

王燕

黑龙江省绥滨县富强乡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 黑龙江 绥滨 156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不过,和先进国家的农业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那么,如何进一步完善农业经营管理机制、进而助推农业经济加快发展,成为一项政治性任务摆在我们的面前。

关键词:农业经营,管理机制,农业经济发展,

一、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1、道路设施落后。在农村许多道路并没有开通,即便是开通的道路也是质量薄弱,道路狭窄,负重不足,不能满足日常车辆或是大型货车的通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民不能及时获得外界信息,使新的科技水平不能及时被宣传到农村中。

2、水电、通讯设施不完善。虽然目前农村的水电设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然存有许多不足.

(二) 经济模式落后

从现实来看,目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农村的经济模式比较落后,受传统的经营方式影响较重。其问题集中表现在:

  1. 生产力落后。生产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我国大多农村经济的生产力比较落后,依然存在对天气过度依赖的现象,生产模式局限于小家生产、自主消费,农民科技知识欠缺,导致生产技术含量不足,劳动者素质低,进而导致生产力不强。

  2. 农业结构单一。目前,土地是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也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并没有形成科学上的农业生产一体化,农、林、牧、副、渔的经营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经济作物和粮食品种单一,经济收入刚好自足。

  3. 农村市场规范性欠缺。从我国的农村市场建设来看,市场管理不规范,场所设立不完善,经济农贸市场规模小,商品流通力度不强,再加上农村市场的网络性不健全,导致农村许多农产品卖不出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村资源开发力度低,劳动力过剩。在农村由于资源开发利用不科学,导致许多资源闲置,农村的劳动力也因此过剩,这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第一大难题。

  1. 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不健全

对于农村经济来说,完善的经济发展制度是当务之急。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建设中,由于发展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1. 给农民带来严重的负担。由于农村经济制度发展不完善,导致许多不良经营出现,给农民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使他们不能积极生产和经营,缺少投资热度。

  2. 基层干部管理机制。在经济制度不完善的环境下,我国基层干部的管理机制也有所影响,基层干部不务职,甚至腐败管理,使许多农民问题不能解决。

  3. 农村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农村许多经济发展激励措施没有被实施,使农民的积极性不能被鼓舞,大部分的经济发展政策不能被有力执行。

  4. 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健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就是缺少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使村民的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将科技引用到农村,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完善农村各项管理机制,是建立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发挥特色经济“特色带来发展,特色就是生命力”,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结合农村的现状发展特色经济。如城市郊区的可以利用交通的便利条件和市场的流通条件来发展蔬菜的种植产业,在给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给城市市民提供了方便,树立特色的农村产业,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力度。

2、发展农村产业集群,创立重点龙头企业在农村发展产业集群,建立龙头企业,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行一帮一,一带一的经济发展措施,在集群中创立龙头企业,打响知名度,对外实行招商引资策略,对内实行人员培养计划,内外结合推动农村的经济建设。

3、建立农村专业市场,专业的农村市场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和经济产品的销售。在农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的销售是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农村市场,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扩大农村产品和农村企业的销售渠道,实现产品的集中销售。此外,也可以跟某些大型签订交易合同,或是对外出口,实现物流式运输等等,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4、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土地是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农民生活的根本保障。近年来由于科技的发展,农村的生产模式也逐渐实现机械化,这就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在农村发展非农业,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条件来创造特色产业和企业,这样一方面减少依赖土地的农民数量,另一方面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5、加强农村干部建设,要实现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基层农村的干部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水平,培养他们勤政爱民的作风,严格对其进行考核,从各方面提高农村干部的建设水平,使他们将自身的发展与农村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为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起到带头的作用和引导作用。总之,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课题,只有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种植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内强素质,洞察经济发展方向

1、掌握必要基础知识,运用经济专业理论。关于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和事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等基本经济理论知识,关于财政收入和税收原理、金融市场监管、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现代企业管理以及经济法学等知识,都是身处经济领域工作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知识,关于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如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特征、分类、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结构方面,倾销反倾销、技术创新等市场行为方面以及市场绩效方面等等。各种知识交织在一起丰富而有序,能够切实指导我们实践,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学深学透、能用会用、用好用精,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自身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全面掌握经济政策,明确和保证发展方向。近十年以来,我国国家经济政策非常明晰。2010年明确为调结构,防膨胀。经过实践得知,我国针对经济发展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当,特别是面对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我国积极地成功应对,体现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之魄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法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我们要加强国内外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探究,从而保证国家和地方经济不偏离方向和轨道。如关于国际商业交易的私法方面,包括货物买卖、运输、契约的法律,保险费,公司法和海商法;如关于国际贸易制度、国际货币和金融制度和国际机构投资制度的国际法和国际经济机构法方面,包括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区域性国际开发银行(如亚洲开发银行)的法律,国际商品协定;还有国际税法,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法,包括组织机构、决策程序和职能范围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的法律制度等等。

参考文献:

[1]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策略分析[J]. 辛宝江.  中外企业家. 2020(06)

[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彭泽兵.  科技经济导刊. 2018(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