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黄宇迪

七台河七煤医院 黑龙江 七台河 154600

摘要:研究硬联合麻醉运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发挥的作用。剖析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病患一共8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一样把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对照小组(n=40)运用全身麻醉的方法,研究小组(n=40)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对比两个小组麻醉需要的时间、手术之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研究小组麻醉发挥作用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运动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都比对照小组更短(P<0.05),镇痛持续时间比对照小组更长(P<0.05)。研究小组手术之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5.3%,远远低于对照小组的21.5%,小组之间对比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适合运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麻醉成效佳,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老年病患麻醉

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状况显著,老年群体生理机能因为年龄的增大而显著减退,尤其是骨骼钙质流失状况,由于外伤、肌肉群老化等方面的影响,更容易出现关节损伤与骨折等事件,常常需要通过手术来医治。有研究表明,老年病患通常普对手术与麻醉的承受程度比较差,当前经常运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法和腰硬联合麻醉法两种,精准选择麻醉方法十分重要,要在确保病患安全的基础下符合手术的需要。较多研究认为,腰硬联合麻醉具备高效性与安全性,特别适在老年骨科手术中运用。因此,此次研究主要分析腰硬联合麻醉运用在老年骨科手术中的影响,报告如下。

1临床的相关资料和方式

1.1临床的相关资料

剖析2019年8月到2021年8月期间在我们医院行骨科手术的老年病患80例,按照麻醉手段的不同把它们分成对照小组(n=40)和研究小组(n=40),其中对照小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在61到80岁之间,平均的年纪是(71.2±4.5)岁,体质量指数21到30kg/m2范围内,平均体质量指标是(22.5±1.5)kg/m2,其中有8例运用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0例运用的是胫骨骨折内固定术,14例运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8例运用的是行膝关节置换术;研究小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纪在60到78岁之间,平均年纪是(71.4±4.3)岁,体质量指是在19到30kg/m2之间,平均体质量指数(是22.1±1.2)kg/m2,其中9例运用的是股骨骨折内固定术、11例运用胫骨骨折内固定术,15例运用的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例运用的是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个小组以上资料,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排除要求

纳入要求:年龄要达到60岁;具备骨科手术指征;病患知晓本研究同时表示同意。

排除要求:过敏体质或对此次研究有关的麻醉药物有过敏的状况;患有血液类型的疾病;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重要脏器性能出现障碍,或者是肿瘤病患。

1.3方式

对照现组病患在手术中运用全身麻醉,运用异丙酚、舒芬太尼以及顺阿曲库铵来麻醉静脉,病患肌肉松弛之后行气管插管,切皮之前运用舒芬太尼10到20μg,手术中按照病患情况吸入小剂量七氟烷,手术之后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小组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在L2-3或L3-4间隙方位,进硬膜外针至硬膜外腔,接着运用25G笔尖式腰麻针经过硬膜外针到至蛛网膜下腔,可以发现脑脊液流出,注入7.5~15mg左旋布比卡因,接着拔针;向头端方位放置硬膜外导管,深度是3cm上下,按照手术时长注入0.5%罗哌卡因,手术之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1.4观察的相关指标

1.4.1麻醉时所需时间对比

麻醉发挥作用的时长;感觉阻滞的时长;镇痛持续时长以及运动神经阻碍持续时长。

1.4.2手术之后一小时应激反应比较

评价标准有:血管紧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

1.4.3不良反应出现状况的比较

观察同时登记两个小组病患是否会出现下面这些不良状况:高热症、尿潴留、恶心呕吐、神经损伤,按照登记结果算出总出现率。

1.5统计学方式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来分析此次研究得到的信息数据,麻醉时所需时长、手术后一小时应激反应运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组间对比、组内对比都运用t检验;不良反应出现状况运用百分数表达,行卡方检验,以α=0.05当检验标准,P<0.05表明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麻醉期间需要时长对比

研究小组麻醉发挥作用的时长;感觉阻滞的时长;镇痛持续时长都比对照小组的要短(P<0.05),镇痛维持时长则比对照小组要长(P<0.05)。

2.2术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对比

对照小组有3例产生高热症、3例产生恶心呕吐、2例产生神经损伤,研究小组有1例产生高热症、1例产生恶心呕吐,研究小组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是5.3%远低于对照小组的21.5%,小组之间对比差别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认知性能障碍是麻醉手术常常出现的手术后并发症,有关医学调查表明,按照手术种类、病患年龄和麻醉手段的不同,手术后认知性能障碍的发病概率在达10%到62%范围内,其中老年麻醉手术病患是极易出现并发认知性能障碍的人群。手术后认知性能障碍的实际发病体制当前还没有定论,医学界通常认为发病体制主要包括免疫体系、内分泌体系以及中枢神经体系。除了认知性能障碍外,应激反应也是病患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要素因素,手术产生的创伤、手术期间出血和输血、手术之后疼痛等都会导致病患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病患的认知性能。

现阶段,全身麻醉是一种运用的比较普及的麻醉手段,但是全身麻醉的麻醉时长比较长,所用的药物剂量比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患的预后。当前,医学界以为手术中麻醉可能是因为下面两种方法影响病患的认知性能:麻醉药剂和乙酰胆碱出现反应,造成中枢体系紊乱,妨碍脑组织信息传送,进而作用在记忆性能上;并且麻醉药剂引起机体Tau蛋白出现异常,从而影响神经递质传送,导致认知性能缺损。而腰硬联合麻醉是硬膜外麻醉结合蛛网膜下腔进行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发挥效果迅速,阻滞成效明显,可以高效压抑术位的神经元兴奋,抑制交感神经,从而减少手术诱发的应激反应,同时所需的麻醉剂量比较低,从而让而明显缩减麻醉剂量对认知性能造成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结果表示:两种麻醉方法都会导致显著的应激反应,但是运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段导致的应激反会更小,同时对病患认知性能方面的伤害也比较轻,麻醉的效果也较好,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李鹤,李传翔,宋冬梅,等.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5,27(5):86-89.

[2]高书军.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100-103.

[3]周红梅,邓龙蛟,李水英,等.MoCA和MMSE在老年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肢骨科手术后认知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比较[J].山东医药,2016,56(16):57-59.

[4]赵晓英,杨建新,白晓丽.不同麻醉方法与药物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10):1480-1481.

[5]瞿巍巍,王志云,黄培.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3):453-455.

[6]付瑜,陈杰.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43(07):1076-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