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正畸患者31例相关因素分析探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再正畸患者 31例相关因素分析探述 商一华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 100069

摘要:目的:探讨再正畸患者31例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31例再正畸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矫治过程和矫治效果等,调查和了解患者在正畸等方面情况。结果:正畸患者再正畸主要是正畸治疗期望高,经过综合治疗对治疗效果不满意,希望获得期望的矫治效果。结论:再正畸患者的相关因素较多,要根据患者的矫治情况综合评估,提出合理的再正畸预防对策。

关键词:再正畸;矫治效果;相关因素

正畸是一种矫正牙齿和解除错牙、畸形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采用各种矫正装置对面部骨骼和牙齿、颌面部神经、肌肉等骨与软组织协调性进行有效的调整,有效纠正上下颌骨和上下牙齿、牙齿和颌骨间的异常关系,包括神经和肌肉的关系调节,促使患者的口颌系统呈平衡、稳定、美观的状态[1]。由于正畸涉及的因素较多,部分患者矫治后容易出现复发的问题,对患者的病情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关于矫治后复发的情况较多,包括错牙合畸形诊断和矫治计划、治疗方法以及保持方式、患者配合等方面情况,导致患者再正畸。再正畸对患者的畸形矫正效果影响较大,严重时可能致使患者出现较大的并发症,本文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再正畸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1)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31例再正畸患者为对象。(2)入院病历资料和制作模型、影像学检查资料等。(3)愿意配合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不具备完善的诊疗资料。(2)经临床检查证实有全身性感染。(3)听说读写能力欠佳。一般资料:(1)31例患者年龄11-30岁,平均(16.98±2.50)岁;男女占比为8:23。(2)31例患者初始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诊疗资料等,综合分析患者的初次治疗情况和再就诊情况、矫治情况等,用问卷调查患者的各方面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各方面情况。

1.3矫治效果观察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适宜于患者的保持方法,综合治疗1-2年,经口腔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结果评价疗效,个别牙达到正常牙合标准时,指导患者开始保持[2]

2、结果

2.1初治情况

31例患者的初次诊治年龄为12.52岁。正畸治疗原因有:20例前牙排列不齐,5例前牙反牙合,4例前牙前突,2例前牙开牙合;16例患者在初次治疗时,治疗医师为不具备执业医师资格的个体牙医,15例患者就诊于正规医院,医生具备专业资质,其中9例患者接受正畸专科医生治疗。31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原始资料详细,能查询到病程记录和颌骨全景片影像学、头颅定位侧位片与模型等;10例患者并无记存模,但医生并未综合观察。31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并不合理,应拔牙的患者未能拔牙,2例患者的拔牙位置欠佳,有患者的方案并未综合考虑上下牙弓的协调关系,治疗仅注重患者的前牙问题;10例患者的治疗方案未见明显异常,矫治效果评价显示1例患者的矫治达预期效果。

2.2再诊情况

31例患者中16例患者的初治结束,5例患者有复发的情况,11例患者对自己的矫治效果并不满意;15例患者因原治疗中断而继续治疗。临床检查:16例患者表现为深覆盖和深覆牙合,14例患者表现为颌前突,13例患者表现为前牙拥挤,9例患者表现为后牙拥挤,3例患者表现为上牙弓中线偏移的情况。3例患者有4枚出现牙根吸收的情况,4例患者有5枚出现邻面去釉过渡的情况,致患者发生牙髓病变。

2.3初治失当情况

31例患者中8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说明女性对容貌美的关注度高,或者女孩子的家属对其容貌的关注度较高,正畸治疗的期望高,但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其会立即再次就诊。

3、讨论

3.1正畸初治失当原因

  1. 正畸初治失当问题是正畸矫治的关键问题,临床调查显示,正畸矫治的部分患者在治疗后会发生正畸复发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是患者的牙齿与颌骨位置较大程度变化,牙齿和颌骨表现出原有状态的恢复趋势,严重影响正畸矫治效果与预后。(2)本次回顾性分析显示,正畸矫治的患者多为女性,说明女性对自己的容貌更为关注,以及女孩子的家属对其容貌的关注度更高,对正畸治疗有较高的期望值,故而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心态较稳定地接受正畸矫治效果不满意的情况,随即再次就诊接受正畸矫治方案调整。(3)31例患者在初次接受正畸矫治时,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前牙不美观就诊,但患者对牙颌畸形的危害并不知晓,或者知之甚少,并不能真正认识到牙颌畸形的功能性危害,提示要高度关注关于牙颌畸形各方面知识的宣传。(4)本次研究对象接受非正畸专科医师治疗的占比较高,超过一半的患者就诊的医师并不具备专业的口腔执业医师资格,治疗操作属于个体牙医操作,提示接诊医生并未接受专业的培训,导致初治失败或者不能达到预期矫治效果,致使患者的正畸矫治失败或者中断。(5)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并不适宜,故而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据实践调查显示[3-4],非专业的医生大都仅关注经济利益,致使其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出现误差,比如因为迎合患者的喜好而较大程度的调整方案,导致方案并不适合患者,或者医生的操作技术并不专业、规范,使患者的矫治出现较大误差。

3.2再正畸预防策略

  1. 为患者进行正畸矫治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病情综合评估,严控正畸矫治年龄,全面检查患者的口腔状况,包括患者的深覆盖和深覆牙合、锁牙合等情况,深度评价患者的牙根吸收和牙髓病变情况,确保治疗方案科学合理,为患者进行个体化正畸矫治。(2)注意和患者及其家属及时沟通,耐心的了解患者的认知情况,给患者做正畸矫治知识宣教,引导患者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牙齿畸形和矫治情况,增强患者的矫治器佩戴依从性[5]。(3)叮嘱患者按时复诊[6],遵医嘱按规定进行矫治,提高患者的矫治配合度,嘱咐患者出现异常时,一定要即刻就诊,比如托槽脱落、弓丝损坏等问题,确保患者的矫治顺利展开和完成,保证正畸矫治的效果。医生要注意对患者的正畸治疗情况进行及时指导,根据治疗目标对患者进行指导,以确保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满意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正畸矫治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患者发生再正畸的原因很多,正畸矫治时要高度关注患者的病情,综合评估患者的口腔状况与牙齿畸形,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矫治方案,注意对患者进行专业知识宣教,提高患者的正畸矫治依从性,保证患者的矫治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何党恩,田东源,金红. 正畸模型大鼠磨牙龈沟液IL-6水平与其正畸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5(05):771-774.

[2]高睿,闫伟军,安晶涛,等. miR-146a激动剂对正畸复发过程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和IRAK1、TRAK6表达的影响[J]. 口腔医学研究,2020,36(05):469-472.

[3]汪益益,梅梅,张疆弢. 固定正畸术后复发与保持的研究进展[J]. 新疆医学,2020,50(04):401-404+372.

[4]易小兵,袁咏梅,高秀丽,等. 151例正畸患者再矫正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11):683-686.

[5]高睿,闫伟军,安晶涛,等. miR-146a激动剂对正畸复发过程牙周组织中炎症因子和IRAK1、TRAK6表达的影响[J]. 口腔医学研究,2020,36(05):469-472.

[6]易小兵,袁咏梅,高秀丽,等. 151例正畸患者再矫正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9,35(11):68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