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康复按摩对初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0
/ 2

乳房康复按摩对初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影响

常凡凡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儿童医院),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初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采取乳房康复按摩的影响作用。方法:选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初产妇,单双号分入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实施乳房康复按摩护理,对比各组泌乳情况、乳房胀痛缓解情况等。结果:经统计评估,实验组指标项组别间较为良好(P<0.05)。结论:乳房康复按摩的开展,可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促进其乳房胀痛情况缓解,存良好干预作用。

【关键词】乳房康复按摩初产妇泌乳;乳房胀痛


初产妇产后泌乳情况及乳房胀痛情况相比经产妇普遍较差,原因在于初产妇母乳喂养及乳房护理认知较为匮乏,对新生儿喂养尚且具有抵触情绪,由此在产后易出现排乳量不足、乳汁淤积等情况,引发乳房疾病,造成产妇产后不适感受的同时,对新生儿喂养存在较大影响[1]。因此,对初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进行干预,采用乳房康复按摩方式,疏通其乳腺,改善其乳房状态,可使产妇泌乳时间显著缩短,提高排乳量,由此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改善产妇乳房健康水平,护理干预作用极为显著[2],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4例初产妇,单双号分入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7例。常规组年龄(27.06±2.18)岁;孕周(38.67±0.25)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2例,剖宫产17例,阴道助产8例;实验组年龄(27.15±2.09)岁;孕周(38.71±0.30)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5例,剖宫产15例,阴道助产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产妇分娩后,对其及家属实施产后健康宣教,重点强调乳房护理、新生儿喂养等内容,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极早进行接触,以促进其乳汁分泌,对存在不适情况产妇,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做适度干预及情绪疏导,改善其产后身心状态。

实验组实施乳房康复按摩护理,详细方法如下。

(1)极早干预:产妇分娩结束后,除开展基础护理干预外,极早进行乳房按摩,由专业乳房康复按摩团队与产妇进行接触,并对乳房康复按摩实施意义及干预作用等对产妇做详细讲解说明,在安静、舒适环境下,对产妇双乳进行探查,明确产妇乳房干预重点,制定适宜按摩计划,以此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情况做针对性干预。

(2)乳房康复按摩方法:调整产妇至仰卧位,开展按摩,操作方式如下:①乳周:操作者对手部充分清洁后,指导产妇袒露双乳,以温度适宜的清水,对乳头、乳周等位置进行清洁,乳房使用热毛巾进行热敷,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以毛巾温度温热为宜,取适量凡士林涂抹后,自乳周行顺时针按摩,按摩前保持力度适中,如产妇反应有疼痛或不适感受,应减轻按摩力度,保障产妇体感舒适度;②乳头:以左右大拇指自乳晕下方位置,自下而上对乳晕进行缓慢提拉,逐渐使乳头外突。③乳房:单手轻拖乳房底部,另一只由除拇指外四指自乳房底部至乳头方向进行按摩,使乳腺管得以疏通,分别以环形按摩、螺旋按摩、向内施压等手法,对产妇乳房状态进行调整,如在按摩期间触及结节,可采用环形按摩方式,促进结节散开,单次按摩时长控制在5分钟左右,④穴位刺激:乳房按摩结束后,调整产妇至坐位,分别按压檀中、乳根、中庭等穴位,上述穴位均按压10次。⑤脊背放松:揉按产妇双侧肩胛骨、脊背等位置,促进产妇脊背放松,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因产后卧床所致不适感受。

(3)环境管理:乳房康复按摩开展前,需对产妇所处病房环境进行管理,保持室内安静,必要时可清场,避免闲杂人等在场引发产妇紧张、羞愧等异常情绪,也可使用窗帘等遮挡病床周围,调整室内温度适度,使产妇身心状态能够充分放松,积极配合按摩。按摩实施期间,采用聊天方式,引导产妇注意力,充分重视产妇反馈信息,调整按摩手法及操作力度,以保障产妇良好体感舒适度,增进其依从性,由此促进按摩有效开展,从而使产妇个人状态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1.3观察指标

泌乳情况采集产妇产后首次泌乳时间、血清泌乳素。

乳房胀痛缓解情况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进行评测,评测时间:干预前、干预24小时后、干预7天后,分值10分,低分为疼痛程度较轻。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泌乳情况

统计比对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泌乳情况较为良好(P<0.05),见表1。

1初产妇产后泌乳情况统计(x±s)

分组

n

首次泌乳时间(h)

血清泌乳素(ng/ml)

常规组

47

28.66±7.05

391.44±23.06

实验组

47

17.28±2.13

418.29±16.47

-

10.5933

6.4957

P

-

0.0000

0.0000

2.2乳房胀痛缓解情况

使用量表对产妇乳房疼痛情况进行评测,显示实验组经护理后疼痛缓解明显(P<0.05),见表2。

2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缓解情况统计((分,x±s)

分组

n

干预前

干预24小时后

干预7天后

常规组

47

4.63±1.09

4.29±0.94

3.10±0.40

实验组

47

4.58±1.12

3.13±0.57

1.12±0.05

-

0.2193

7.2340

33.6734

P

-

0.8269

0.0000

0.0000

3.讨论

产后泌乳时间长、乳房胀痛等情况在初产妇中极为常见,其成因多是由产后机体分泌催乳素,但产妇乳腺管不通,促使乳汁在乳腺内发生淤积所致,初产妇相比经产妇乳腺管较为细小,当乳汁开始分泌后,无法顺利到达乳头使其排出,长此以往,极易导致乳腺发炎增生,由此引发乳腺疾病,影响产妇哺乳及产后生理机能恢复[3]

按摩属理疗方式,在临床中,按摩能够对人体血液循环、肢体功能、肌肉组织状态等起到调节、干预作用,乳房康复按摩便是基于此所建立针对性女性乳腺进行状态调整的一种护理干预方式,在实施期间,采取环形按摩、螺旋按摩、向内施压等手法,对乳腺进行调节干预,可有效达到疏通目的,由此产生干预作用[4]。以乳房康复按摩对初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情况开展干预,通过专业操作人员给予产妇专业乳房按摩,刺激神经系统,实施后,产妇乳腺管能够得以疏通,提高乳房血液循环及淋巴液回流,从而增进产妇泌乳量,使乳汁能够顺利排出,缓解乳房压力,由此缩短其泌乳时间,缓解产后乳房胀痛情况,可见良好干预作用及实施效果[5]

综上所述,乳房康复按摩对初产妇泌乳及乳房胀痛等具有良好干预作用,实施后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使其产后乳房疼痛情况快速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葛爱萍, 汪淑香, 郑聪霞. 磁珠压耳辅以乳房按摩对初产妇产后泌乳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 26(24):57-58.

[2]张丽丽, 冯怀, 刘昕,等. 产后康复仪配合乳房按摩在初产妇产后泌乳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23(9):1281-1282.

[3]吴冰. 艾叶熏蒸联合中医手法按摩乳房对产后乳腺泌乳功能的作用分析[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 26(11):65-67.

[4] 潘奇霞. 低频脉冲治疗仪结合中医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 25(18):91-92.

[5]陈兰兰, 肖春芳. 产后不同时间行乳房穴位按摩对乳汁分泌情况及乳房胀痛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 11(21):54-55.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