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压迫止血带在动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自制压迫止血带在动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

孙腊梅,韦利金,鲍菊华

柳州市中医医院 手术室 广西柳州市 545006

[摘要] 目的:探究自制压迫止血带在动静脉穿刺失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21年1月-3月期间的385例均需行动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动脉采血后使用自制的动脉压迫止血带进行止血;对照组动脉采血后使用传统的按压止血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有效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P<0.01);实验组的止血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护士对实验组止血方法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传统按压止血方法(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全部患者动脉采血止血后,实验组仅有1例出现局部轻微淤斑,对照组8例出现大片青紫,24例局部瘀斑。实验组动脉采血后并发症评分(0.59%)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74%),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 结论:自制动脉压迫止血带在手术患者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效果明显、并发症较少、护士操作时短、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随着外科技术飞速发展,手术室工作日趋现代化。手术中为了解患者各项血液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动脉穿刺是常见的有创性操作之一。然而因患者病情多样、情绪波动以及手术需要禁食禁饮影响,常导致动脉穿刺难度增加,难免造成血管穿刺失败。而患者常常因动脉穿刺后压迫止血时间、压力不够或者压迫位置变化导致病人穿刺部位肿胀淤青。为保护患者周围血管,便于提高再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因穿刺部位周围瘀斑、血肿以及反复穿刺带来的心理与身体不良反应,我科设计使用自制压迫止血带效果很好,能有效压迫患者四肢动静脉穿刺点,减少人力按压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现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2021年1月至3月对照组经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217例次,采用常规患者直接压迫止血方法,发生穿刺部位周围瘀斑及大片青紫63例次。实验组患者经动脉穿刺采集血标本168例次,对自制止血带的使用进行持续追踪与改进,发生穿刺部位周围轻微瘀斑仅1例次。并对同期病例次采用回顾性的统计进行比较。纳入标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的依从性较高。

  1. 临床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操作时间、满意度、采血止血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瘀斑、大片青紫。

  1. 数据统计

所有研究数据均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分析,止血操作时间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止血效果、满意度以及采血止血后并发症情况表示方法为(n%)行x²检验,以P<0.05判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4.1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止血操作时间、满意度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止血效果高达100%,数据明显更高,且止血操作时间也较短,并且满意度明显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操作时间及满意度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止血效果/例(%)

止血操作时间/min
(x±s)

满意度/%

有效

无效

实验组

168

168(100)

0(0)

1.04±0.24

9.87±1.14

对照组

217

154(71)

63(29)

5.63±1.01

8.13±1.23

χ²/t

43.43

43.837

12.204

P

<0.01

0.000

0.000

4.2 两组患者动脉采血止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比

相比较于参照组,实验组动脉采血止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0.59%,显著更低(P<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动脉采血止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瘀斑

大片青紫

合计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168

1

0

1

0.59

对照组

217

24

8

32

14.7

χ²


12.69

P


<0.01

5.材料与制作:约5cm宽的松紧带一条,魔术贴一对,普通家用缝针、缝线。

将大约5cm宽的松紧带根据上、下肢不同取15-20cm长,其中一端用普通家用缝针缝线把魔术贴的一半缝牢固,另一端的背面同样方法把魔术贴的另一半缝牢固。见图(1)

6.使用方法:当动静脉穿刺失败拔针后先用无菌棉球或纱球压迫,再根据患者肢体的粗细选用长短合适的压迫止血带,一端魔术贴朝上压住纱球,另一端以穿刺点为中心缠绕一周, 松紧以能容纳一指为宜[1],妥善固定棉球或纱球,再用手将另一端魔术贴轻轻按压粘贴,压迫5-10分钟后及时取下。见图(2)

7.优点:(1)常规方法使用胶布和棉签固定压迫,不但固定不便,还易使患者感 觉不适,而且一旦遇到出汗、躁动等情况, 易发生意外脱落,我们采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固定压迫,增加按压面积,操作简便、外观美观、固定牢固,有效防止了意外脱落致穿刺点再次出血引起的肿胀淤青,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2)自制压迫止血带,作用点固定,压力恒定,能根据需求调节松紧度,确保了止血的有效性,可减少局部出血、瘀斑、肢体缺血的发生,保护了患者的血管,所用材料对皮肤没有粘性,不会损伤皮肤,弹性及透气性好,患者舒适度高,皮肤不会出现压痕、水泡等并发症。[2](3)使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后有效的节约了人力资源,避免医务人员在人为压迫穿刺点消耗大量时间,可提高其它工作效率。(4)自制压迫止血带可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节约资源,节约成本。

618c94d5b36e4_html_20f92331f8ff1a86.jpg618c94d5b36e4_html_9e57ac292d539588.jpg








图1 图2

  1. 讨论

据临床资料表明,动脉血气标本检验已经成为每日检查的必要步骤,而且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作为抢救患者的常见的护理操作,可以更加便利的观察到数值动态的变化情况,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护理人员对动脉穿刺技术的掌握不足,导致动脉穿刺失败,对于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动脉止血压带,目前,对于动脉止血压带在临床中没有专门制定的成品,因此护理人员常常进行传统的按压止血时,由于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耗费人力,甚至还经常出现皮下血肿的情况,导致止血效果较差[3]。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进行自制压迫止血带,经过实验证明,自制压迫止血带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还具有受压均匀、动脉采血止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操作简单、取材容易、制作简单、减少污染、节省时间、经济实惠等优点,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止血效果,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

结合本次研究,相较于传统的按压止血法止血,自制压迫止血带能够缩短止血操作时间、提高止血效果的同时还可明显减少动脉采血止血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结合研究结果,自我院采用自制压迫止血带,取得了很大成效,止血效果显著提高。所以对于动脉穿刺失败的患者,给予自制压迫止血带,充分达到压迫止血目的,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以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香琴. 3M自粘弹力绷带 在动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体会. 医疗装备. 2011,24(03)

[2]穰佳熙 自粘式动脉压迫止血带在临床危重患者动脉采血后压迫止血的应 用 西南军医.2020.22(06)

[3]唐荣珍. 动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 内科,2009,4(3):475-476.

[4]梁玉花. 自制止血压带在ICU动脉采血患者按压止血中的应用[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5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