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糜烂型胃炎临床病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隆起糜烂型胃炎临床病理研究

陈婷婷

泰州市中医院 病理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目的:探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病理。方法:选择2019.01-2021.01期间,到我院接受检查治疗的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并选取隆起糜烂最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及时送病理检查,并观察统计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等相关数据。结果:经检查后,患者中I级26例、II级31例、III级23例。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中有6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确诊,两种诊断方法符合率达到75.00%。隆起糜烂型胃炎的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结论:将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方法结合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隆起糜烂型胃炎;临床病理;诊断


隆起糜烂型胃炎在临床上又被成为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属现代人常见及多发疾病之一。当前将隆起糜烂型胃炎归属为慢性非萎缩胃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患者发病症状主要包括上腹部出现疼痛感、不适感,伴有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低下等,少数患者无明显症状[1]。通过对患者进行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疣状、丘疹样隆起,最大径可达到5-10mm,并且顶端位置存在黏膜缺损、中央糜烂等。为有效提高确诊率,本文主要研究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病理特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2019.01-2021.01,研究对象:我院所接诊的80例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其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范围在24-79岁,平均(52.79±4.36)岁。所有患者均在1个月内未服用抗幽门菌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同时存在较为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表现出上腹部胀满、疼痛不适、反酸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常规胃镜检查,即是在最大病灶顶部的糜烂处、幽门前区3cm位置、胃角以及胃体大小弯等位置上,各钳夹1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开展检验,将隆起糜烂最为明显的部位活检2-4块黏膜,放置在10%甲醛溶液中,并送病理检查[2]。同时对送检组织需要给予石蜡进行定向包埋以及常规HE染色,在光镜下实施观察。由同一位病理医师按照慢性胃炎的相关病理诊断标准以及分类阅片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确定疾病分级、发病位置以及发病数目等。同时观察患者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的相关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针对本次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数据指标,均利用专业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618ca4d08d551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形式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用(%)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内镜检查结果

对8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分级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I级患者26例,占32.50%;II级患者31例,占38.75%;III级患者23例,占28.75%。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的80例患者中,有60例经病理诊断为糜烂型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符合率为75.00%

表1 患者内镜检查结果

分级

例数

发病位置

发病数目

I级

26(32.50)

胃窦及幽门口部

单发

II级

31(38.75)

胃窦及胃体部

多发局部≤5


III级


23(28.75)

弥漫性分部于胃窦、胃底、胃体和全胃


多发广泛≥6


2.2 患者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

内镜检查经病理诊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的60例患者中,I级17例,II级26例、III级17例。根据不同分级,病理诊断时其炎性反应程度以及糜烂程度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如表2所示。

表2 患者内镜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情况

组别

病理胃炎分级

1级

2级

3级

I级(n=17)

12(70.59)

5(29.41)

0(0.00)

II级(n=26)

8(30.77)

16(61.54)

2(7.69)

III级(n=17)

4(23.53)

6(35.29)

7(41.18)


3 讨论

当前临床上对隆起糜烂型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研究推测其可能与HP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3]。对存在不同程度消化不良症状患者进行内镜诊断,如患有隆起糜烂型胃炎,其病灶位置表浅、一般不超过黏膜肌层。随着近年胃镜技术发展日益成熟,对该疾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促使隆起糜烂型胃炎的临床检出率大幅提升[4]。内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相结合,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80例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其中胃镜下分级显示I级26例、II级31例、III级23例,且发病部位多在胃窦部。且观察到患者胃粘膜上皮呈现柱状形态,伴有脱落现象,黏膜层多发局灶性出血坏死。经胃镜检查诊断为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中有60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确诊,两种诊断方法符合率达到75.00%。由此判断隆起糜烂型胃炎的内镜下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则是胃炎严重程度随内镜下疣状分级的增加而增加。

综上所述,针对隆起糜烂型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应采用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有利于提高检出率和确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资料和依据,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艳鹤,靳菲菲,孙萌萌.清利化浊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型胃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20,47(10):118-120.

[2]刘晓波,高子夜,雷玉娥,等.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联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外生型胃间质瘤一例[J].临床内科杂志,2020,37(5):381-382.

[3]吕栋,张丽君.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8):1386-1388.

[4]魏群,李颖.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