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下片区开发模式实施方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5
/ 2

高质量发展下片区开发模式实施方案探究

马玥 1 姚明来 2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可以说是全世界发展最快和规模最大的。现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让片区开发在我国推行的如火如荼。这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名词—都市圈化。但是在这个环节当中,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中心城市独大但县域的发展相对落后。甚至还容易被中心城市所拖累。这个问题是必须进行解决的。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片区开发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就专门讨论高质量发展下片区开发模式实施方案,提出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建议。并且事实上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形成供给和需求相平衡的格局,能够明显的调节发展平衡度较差的问题。这在我国已经有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案例。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片区开发模式;实施方案


一、高质量发展下片区开发模式的重要意义

过去很多年里,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在城市大型化,城市群发展的同时,都市圈化逐渐成为新特征。然而目前中国都市圈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中心城市一枝独秀,周边的县域发展困难重重,面临着缺资金、缺人才、缺产业、缺机制的四块短板,还面临着中心城市强大的虹吸效应[1]。因此,区域开发,尤其是大城市的郊区/卫星城/周边区域开发,成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重要课题。

区域开发项目,可以统筹供给侧与需求平衡,促进和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物资、诸多要素的流动。例如,在珠三角-广州和佛山,厦门-晋江-泉州-福州,滁州-南京等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之间,地铁连接两端城市的房价可以相差一半。区域规划,统筹发展可以把城市群纳入一体化进程,对人们生活,生产就业,对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作用非常明显,可观察到TOD和产城融合理念的实际效果。北京通州副中心启用后,公共服务布局和城市功能区再定位也将改善城市交通和工作生活便利。

城镇化和工业化,曾经是我国加入WTO后,促进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两大支柱。在发展过程和实现路径上,近些年出现的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开发项目恰好与国际上广泛存在的大城市集聚现象同步。互联网信息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更是催生了各行各业向纵向的产业链整合,以及横向跨界协同,形成多种互生方式的生态系统。随着互联网创新和各类经济活动、区域发展逐渐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呈现经济一体化融合趋势。区域开发的地理范围没有统一界定,可以应用于省级主体功能区,大城市群,周边小城镇,中小城市群,县域经济体,乡镇和农村,以及特色小镇。

二、片区开发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使城市成为一个开放演化的系统

我们看到区域开发过程中,合理的规划和规模经济,中心大城市群与其经济影响辐射地区、形成产业链的中小城镇,如果看作不同范围的区域开发,在区域开发视角下,城市就像一个复杂的自适应有机体,而且是开放演化的系统[2]。交通路网,公共设施,政府行政区,住宅、学校、医院、商业区,文化休闲、工业园与产业集聚区,都经历过着从无序到有序,受到自然资源、历史和现实条件、资金、技术、理念以及各种规划方法、决策过程和运作模式的影响。区域开发的方法在理论层面,离不开规划学、区域经济学。而规划学领域,已出现地理空间规划与经济规划、产业规划的深度融合,并且综合运用诸多最新经济发展理论。大数据和AI应用的出现为规划领域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分析工具,例如交通规划,智慧城市各层次分支子项目,经济学与数学规划结合将出现N种预测未来需求量与经济运行的先进方法。

(二)根据风险与实施能力进行评估

我国城乡规划与国土规划的政府职能部门在2018年刚刚进行合并,政府治理全面提升,未来的决策过程,程序上将更加简便,实质上的复杂度、工作量、灵活度和难度将显著提高,也为项目的统筹决策、投资决策与全过程综合咨询提出了要求。

项目投资万变不离其宗。区域开发需从国家战略、地区发展目标,鼓励政策、上位规划开始,对具体的地区进行系统化评估。合理选择子项目内容、进行需求分析、必要性、可行性论证、进行财政能力、实质的物有所值论证。

进行评估基于风险与实施能力,调研市场成熟度,统筹权衡各种要素,平衡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供需双方,资金安排与投融资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地区发展目标、功能与产业定位,系统化多要素评估,识别关键影响因素,对具体项目的技术,投资回报,采购程序与合同模式,进行全面策划。

在区域开发的策划、论证和决策过程中,很可能发现某个因素在不同层级的分析中特别突出,影响到全局,比如投融资条件,新技术突破,相关方决策退出,等等,需要返回顶层重新制定发展路径。还有在政府投资责任为,同步策划市场化、招商引资投资人,统筹房地产开发商的诉求等错综复杂的关联情况。可能涉及配套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子项目等。有利于地区发展的、引领城市有序发展,促进产业集聚的重大因素,在策划觉得都值得决策部门考虑。可见,解决传统模式的碎片化问题,需要政府治理创新,决策过程阶段联评联审、统筹协调、形式上和意识上的灵活务实与优化,有利于制定出实质上经过科学论证又契合实际的实施方案,从而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

三、片区开发模式在区域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已沉淀出很多有特色的模式,例如:土地开发,工业园、整体搬迁、投融资规划,棚户区改造,近期的区域开发PPP等,区域开发经验值得总结提炼,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分享借鉴。

此外,国际组织也积极参与中国的区域开发项目,过去10年中,世界银行和亚行开发银行在我国支持的贷款项目中,有很多项目冠以城乡统筹(rural urban integration),城市经济发展区(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的主题(例如重庆城乡统筹、四川城乡统筹、辽宁环渤海经济带等),子项目包通常有:城市公交、市政管网、污水处理、环境工程、就业发展培训中心等。顶层目标PDO和绩效指标与项目物理产出,与社会效益挂钩,如扶贫、城镇化发展、产业发展、就业、教育、医疗卫生收益范围等。对于此类项目的开发,由于其项目体量大、周期长、内容复杂,通常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共同合作,也就是更广义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与常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类PPP项目不同,开发性PPP在定义上更为广泛,通常包括公共和发展合作伙伴为追求符合双方利益的某些共同公共目标而做出的努力。发展合作伙伴也不仅局限于营利型企业,还包括非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其他非公共部门。此类项目一般更关注项目取得的成果,如通过可持续的设施管理和维护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除提供公共服务外,还有多种应用场景。

四、结束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可以说是全世界发展的最快和发展规模最大的。现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让片区开发在我国推行的如火如荼。这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名词—都市圈化。但是在这个环节当中,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问题--中心城市独大但县域的发展相对落后。甚至还容易被中心城市所拖累。这个问题是必须进行解决的。那么,如何才能推动片区开发模式的高质量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对于片区开发模式进行论证,认真评估其风险与实施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论证。然后,采取有效的运用模式。比如,可以采取开发性的PPP模式,开发出更多的发展合作伙伴。尤其是需要注重与广泛的社会资本进行合作,与民营企业进行合作。不断的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蒙.片区开发创新融资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8(21):109-111.

[2]徐琰,陈舒亦. 基于PPP合作模式的规划方法探析——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东片区开发项目为例[D].住宅与房地产,2021,7(2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