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肾同源论纤维肌痛综合征

/ 2

从肝肾同源论纤维肌痛综合征

王婷 1 杨丹 2

  1.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 550002 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 550001

纤维肌痛综合征(fifi 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疼痛性疾病。以全身肌肉骨骼广泛、弥漫性疼痛及发僵为主要临床表现,在特殊部位有敏感的压痛点,常伴有疲劳、睡眠障碍、焦虑抑郁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1]。流行病学显示,本病好发于成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25~45岁,欧美国家患病率为2%~8%[2]。目前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有研究显示其患病率仅次于骨关节炎1]。西医目前认为中枢敏化、多基因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对FMS的发生有影响。在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关于FMS的具体记载,但后世医家把其归属于“肌痹”、“周痹”、“郁证”等范畴,并言其病机不外乎“外邪侵袭、脏腑失调”及“肝郁气滞血瘀”。笔者通过梳理祖国医学对FMS的认识后,认为可从“肝肾同源”论FMS。

  1. 中医对FMS的认识

纤维肌痛综合征为现代医学病名,中医主要按照其临床发病原因及症状而定义,如依据其表现全身多处疼痛这一特征,将本病归纳为中医学的“痹证”之“周痹”、“肌痹”或“行痹”、“痛”等范畴,以反映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医疾病本质;另外,本病也伴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血瘀、痹阻经络的情况,与情志失调息息相关,因此也有人将之归纳为“郁证”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伤痛,形伤肿”,由于本病还未发现有特异性的器质性病理变化,因此暂时被归纳为功能性疾病,即中医理论中的“气病”、“气痹”范畴。另外,《灵枢·周痹》也提及“三气以为周痹,循脉而行,至分肉之间,气聚排迫分肉,肉裂而为痛也”、“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之论断,从临床表现上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比,既有全身范围的疼痛,又有固定不移、“不能左右”的压痛点,当属中医学“周痹”范畴。另外,纤维肌痛症也属中医“痹症”范畴,证属风寒湿痹。如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的《卷一·风湿痹》指出“风湿痹病之状,或皮肤顽厚,或肌肉酸痛。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1. 肝肾同源理论

“肝肾同源”理论属于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内容之一,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行、五脏的配属关联。中医学认为肾具有藏精、主水、做强等功能, 肝具有藏血、疏泄、生发等功能。因此,中医学“肝、肾”是指多个系统功能的集合,几乎涵盖了人体的 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以及精神情志等多方面的功能。肝肾经络相交,隶属于奇经 肝肾两脏通过正经直接贯通,奇经八脉如网穿行于肝肾两脏及两经之间,经气归于肾则生精,归于肝则化血,精与血通过经脉输布全身,滋养脏腑组织。随着中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 “肝肾同源”的实质,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联系起来,肾藏精,主生殖;肝藏血,调冲任,肝肾的这一重要功能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似。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FMS的发病机制之一就包含有垂体肾上腺轴内分泌调节失常[3]

  1. 肝肾同源与FMS的关系

    1. 肾虚是FMS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

正气不足是痹病的内在因素和病变的基础。体虚腠理空疏,营卫不固,为本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故《诸病源候论,风病·风湿痹候》说:“由血气虚,则受风湿”。《济生方·痹》也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济生方·痹》也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势缠绵。《难经·三十六难》: “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有一也”如明代李中梓《内经知要》:“精气,即正气,乃谷气所化之精微”。肾精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精充则生命力强,卫外固密,适应力强,邪不易侵。反之,精亏则生命力弱,卫外不固,适应力弱,邪侵而病。故有“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往往久病必耗伤正气而虚实夹杂,伴见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的证候。肝主疏泄,情志刺激或已有肝病,则疏泄失职,肝气郁滞,血行受阻,进而横逆乘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土壅木郁,肝郁脾虚;肝脾病久,肝体受损,藏血失司,肝血虚少无以滋养肾精,后天之本亏虚亦无力培育先天之本,终累及肾,或瘀阻肾络。

3.2肝郁是导致FMS形成的重要原因

肝主筋,司运动,肝血充则筋强健。《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作为罢极之本是人体力量强大并能耐受疲劳的根本[4]。木曰曲直,类比为人体关节屈伸活动。肝藏血,血之运行有赖于肝脏,当全身关节筋脉运动时,肝血在肝气的疏泄下濡润滋养筋脉。《素问·五脏生成篇》曰: “人卧则血归于肝”,王冰注曰: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 归于肝脏。何者? 肝主血海故也”; 肝主藏血,肝血充足,贮调相宜,则心有所主,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周身,需要肝气的条达疏泄; 若肝气郁结,气机失畅,则血行为之瘀阻

[5]。《血证论》也阐释了肝藏血和主疏泄二者的关系,论述肝受养于血,则其条达之性得柔,曰: “肝藏血焉。至其所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肝藏血与主疏泄的功能相互作用,若阴血亏,则肝气郁结,肝气结致血行不畅,最终形成气滞血瘀。故以肝郁血虚[6]是为致痹的重要病因。

3.3疏肝补肾是治疗FMS的关键

盖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亦主骨,肝主藏血,亦主筋,痹证之病变部位在筋骨关节,筋骨有赖于肝肾中精血之充养,又赖肾中阳气之温煦,肾虚则先天之本不固,百病滋生。肾阳为诸阳之本,FMS多表现为疼痛、疲劳、睡眠障碍等一派虚象,得阳气之振奋始能化解。肾阴为诸阴之本,痹病多化热伤阴,得阴精滋润、濡养始能缓解。独活寄生汤中以熟地、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药,益以当归、白芍、川芎和营养血,共成补益肝肾,扶正祛邪之剂。因此在治疗FMS时,对症加入补肝肾之品,或可收到意想不到之效。 肝气郁结,枢机不利是本病的一大病机,名方逍遥散[6]具有疏肝养血之功效,方中柴胡宣畅气血,可转枢机,疏肝解郁;白芍柔肝敛阴;当归养血;甘草、白术和中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养肝血、疏肝郁之效,是为治疗FMS的不二良方。

  1. 小结

目前FM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诊断困难,有关报道指出本病患者平均需经历五年时间方能做出正确诊断。在治疗上由于FMS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倾向,止痛药物及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加重了患者的思想负担。中医学认为本病归属于筋痹范畴,素体虚弱,受风寒湿等外邪侵袭肌肉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是本病发病的一大病因;同时也有医家认为本病为“郁痹”[7],是由肝气郁结而成,故笔者主张在治疗FMS时可从肝肾角度出发,以补益肝肾,疏解肝郁为突破点,重视对肝肾的调护。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 8) : 559-561.

  2. CHINN S, CALDWELL W, GRITSENKO K. Fibromyalgia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 update[J]. Current Pain&Headache Reports,2016,20(4):1-10.

  3. 谢晓燕,张娟,赵莉.疼痛和抑郁共患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22(1):50-54.

  4. 杨孝兵,孙颖慧,蒋峰,等.加减逍遥散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2):902-903.

  5. 李芳,范婷婷,胡俊桥,等.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研究近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0):196-198.

  6. 陈东亮.加味丹桅逍遥散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7例[J].江苏中医药,2007,3(3):9.

  7. 陈远芳.针灸疏肝调神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