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6
/ 2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

王先慧

贵定县中医院, 贵州贵定 551300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接受的3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规范化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分析。结果:规范用药后的不合理用药几率和医院感染几率分别是6.3%和9.4%,相对比规范用药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和对比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分别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其他类型,比例分别是50%、37.5%、6.25%、6.25%。结论:在临床的呼吸内科,合理的采取抗生素有重要的作用,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优化选择,能促进患者尽快恢复。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选择;合理应用


呼吸内科疾病的类型比较多,会出现气管、支气管以及肺部等炎症,主要是和病原菌感染相关。抗生素药物有明显的抗菌和消炎的作用,加上种类比较多,直接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中。但是在整体治疗中,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广泛的应用抗生素药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导致药物的效果减弱,甚至完全失去效果。随着耐药菌的快速增殖,部分的抗生素已经无法应用到呼吸系统的治疗中,抗生素的临床选择比较少,因此会增加疾病的治疗难度和风险。为了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接受的3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规范化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分析,数据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8月我院接受的32例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规范化管理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中男女分别是20例和12例,年龄是在20-75岁,平均年龄是45.26±0.36岁,所有患者符合临床研究的要求,本次研究具备可行性。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结合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具体应用情况,采取规范化用药管理的方式。规范化的管理内容如下:

(1)规范给药

既往发生的不良事件情况,积极的了解不合理用药情况,从当前的抗生素应用中寻找问题[1]。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全面的掌握各种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和性质,尤其是要明确繁殖期抗生素、静止期抗生素的具体应用情况,积极的了解各项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等。在临床上可依据患者的临床需求合理的进行药物选择,保证科学和合理的给药。在实际用药中,注意的是进行药物剂量和频率的控制,积极了解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结合相关参数进行合理的调节。

(2)分类管理

在临床上根据各种抗生素的临床实际应用情况,对疗效以及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在实施中结合耐药性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效果显著和安全性高的药物,在细菌耐药性方面影响小,临床应用不进行限制。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比较大的药物,由于药效和安全性存在局限,因此可以限制应用[2]

(3)耐药监测

患者在抗生素的药物治疗的时候,选择尿液、血液以及痰液等进行临床微生物标本和细菌耐药的检测,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耐药预警。实施中将细菌耐药的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等作为抗生素临床选择的参考依据,对于细菌耐药率包的药物,在应用的时候及时的进行跟踪检测。

1.3指标分析

(1)分析和对比规范用药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分析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619363b3b36e6_html_55253a2f92428726.gif ±s)表正态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意义。

2结果

2.1分析和对比规范用药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规范用药后的不合理用药几率和医院感染几率分别是6.3%和9.4%,相对对规范用药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如表1。

表1:分析和对比规范用药前后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n(%)]

时间

例数(n)

不合理用药

医院感染

规范用药前

32

12(37.5)

15(46.8)

规范用药后

32

2(6.3)

3(9.4)

P值

-

0.00

0.00

X2

-

7.65

6.14

2.2分析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

分析和对比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分别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其他类型,比例分别是50%、37.5%、6.25%、6.25%,详细数据分析如表2。

表2: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

抗生素药物种类

例数(n)

比例(%)

青霉素类

16

50.0

头孢菌素

12

37.5

大环内酯

2

6.25

其他

2

6.25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类型比较多,多是由于病原菌感染导致的,针对疾病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的是抗生素干预治疗,能最大程度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性[3]。在后续治疗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为了能抑制耐药性以及耐药基因的传播,要杜绝抗生素滥用的现象,在实施中进一步加强管理[4]。此外也要注意的是实现呼吸内科临床抗生素的管理,科学的进行药物选择,控制药物的剂量、频次以及时间等。在实际用药的时候避免同一时间给药,也要规避集中用药和联合用药。在临床治疗的时候一般采取的是分类管理方式,强化对特殊药物和限制用药患者进行耐药监测,临床的工作人员通过综合性的用药指导之后,能让患者正确和规范化的应用药物,避免了药物滥用的现象[5]

实际用药阶段积极的掌握各项基本原则,各个单位要对抗菌药物的应用严格管理,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各项规定,定期的进行调查和分析,也要纳入到医院整体管理中。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直接应用到细菌、真菌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感染性疾病中,非上述感染原则不采用抗菌药物。此外也要实现皮肤的控制,粘膜局部等合理采取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在实际研究中将临床标本送检,进行病原体鉴定和药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治疗,要求药敏试验试验检测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病情恶化[6]

规范用药后的不合理用药几率和医院感染几率分别是6.3%和9.4%,相对比规范用药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和对比呼吸内科患者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情况,分别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和其他类型,比例分别是50%、37.5%、6.25%、6.25%。说明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实际给药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抗生素的选择,获得良好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用药风险。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给药之后,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了用药风险,确保患者自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况承娇,王康.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2):5-6.

[2]刘瑞丽.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人人健康,2020(08):243.

[3]杜昌满.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名医,2020(03):221.

[4]徐翠英.临床药师干预在呼吸内科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01):121-122.

[5]徐俊伟.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J].智慧健康,2019,5(25):92-93.

[6]户冬梅.抗生素在小儿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探讨[J].系统医学,2019,4(17):67-69.

作者简介:王先慧(1973.07-),女,汉族,贵州贵定人,大专学历,主管技师,研究方向: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