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郊)铁路背景下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市域(郊)铁路背景下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探讨

沈纪超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8

摘要:随着市域(郊)铁路的蓬勃发展,以市域(郊)铁路为基础的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本文从服务对象、服务品质、服务外延等需求角度出发,将都市型枢纽与以传统铁路站房为基础的区域型枢纽和以地铁为基础的城市型枢纽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集约土地、竖向发展、灵活便捷、方向明确、公交优先、鼓励共享、站城一体、服务日常的都市型枢纽的显著特征,用以指导都市型枢纽的规划设计,为建设高品质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字:市域(郊)铁路 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 发展要求 特征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重点强调构筑多层级、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交通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提高换乘换装水平,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办函〔2020〕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市域(郊)铁路主要布局在都市圈中心城市,为通勤客流提供快速度、大运量、公交化的运输服务,重点满足1小时通勤圈快速通达出行需求,从严控制新建项目工程投资;同时,加强综合衔接配套,推进与其他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完善站点配套服务设施。以市域(郊)铁路为基础的枢纽建设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新的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将以崭新的形式呈现在旅客面前。

1市域(郊)铁路背景下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要求

针对《纲要》、《意见》中提出的若干要求,市域(郊)铁路车站作为面向乘客的第一空间,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门户,为此市域(郊)铁路车站的枢纽属性必将进一步提升至都市圈层级,形成新的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下面将从乘客需求角度,分析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要求。

1.1服务对象进一步细分

区域型枢纽也就是传统铁路站房枢纽,位于国家铁路网长大干线上,例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等,大多作为区域城市的到达或者出发标地点,其服务人群多为长途旅客,兼顾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旅客的中、短途旅行需求。城市型枢纽也就是一般地铁枢纽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换乘节点,城市型枢纽服务对象为通勤客流,实现乘客在不同地铁线路间的转换需求。

在市域(郊)铁路发展背景下,城市间的壁障将进一步被打破,形成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此城市间的联系需进一步加强,城市间的通勤需求被进一步放大。由此可见,市域(郊)铁路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型枢纽服务对象被进一步细分为都市圈内的通勤乘客和中、短途旅行旅客。都市型枢纽是城市型枢纽需求的外延,又是区域型枢纽功能的补充。

1.2服务品质需求进一步提高

区域型枢纽的主体多为传统铁路站房,客流组织采用铁路模式,旅客在站厅候车,列车定点发车,发车间隔较长,期间旅客可以在站厅内休憩、购物等。城市型枢纽的主体多为地铁车站,采用地铁模式组织客流,站台候车,公交化运营,发车间隔短,站内空间多为动态空间,仅站台设置少量座椅,乘客站内停留时间较短。

都市型枢纽的主体将是市域(郊)铁路,其对服务品质的需求相较于区域型枢纽和城市型枢纽进一步提高,既要满足通勤乘客的公交化运营、快速换乘及进出站需求,又要满足非通勤时段的短时间高品质候车需求。

1.3服务外延进一步拓展

市域(郊)铁路和都市型枢纽的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为了服务“双城生活”。相比于传统铁路枢纽交通能兼顾候车餐饮、纪念品购物和地铁枢纽单纯交通功能,都市型枢纽所提供的服务将进一步拓展为交通和生活两种属性。都市型枢纽一方面坚持以换乘功能为核心,打造完备的“换乘链”,兼顾通勤时段一站式便捷换乘和非通勤时段高品质候车的出行体验;另一方面,与物业开发紧密结合,满足乘客上下班日常餐饮、购物需求,实现“餐后上车、下车买菜”的完备通勤体验。

2市域(郊)铁路背景下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的显著特征

为满足新的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要求,在规划设计中,相比于以传统铁路站房、航空港为核心的区域型枢纽和一般以地铁换乘为主的城市型枢纽,都市型枢纽既有其相似处,又有着显著区别。

2.1集约土地、竖向发展

传统铁路枢纽大多位于地面,规模体量大、服务配套完善,但相应的也产生了空间浪费,割裂城市空间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域(郊)铁路发展较快的广州、深圳大湾区,都市型枢纽多选址于城市现状或规划核心区,方便通勤客流,所以多采用地下车站形式,这一点与常规地铁枢纽类似,但整体规模受车辆制式影响,车站埋深较深,整体规模较大。由于核心区土地价值较高,所以都市型枢纽的开发建设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向竖向要空间,高效率利用车站地下自然形成空间,布置停车场、出租车场、公交场站等综合交通空间。

2.2灵活便捷、方向明确

市域(郊)铁路背景下的都市型枢纽兼具地铁枢纽和传统铁路枢纽两种属性,既要实现早晚高峰时刻即停即走的运营模式,又要满足平峰时刻乘客短时间候车的需求。所以都市型枢纽车站站台空间要保证开敞通透,满足早晚高峰时刻快速通行的要求;同时,站厅空间结合客流适当考虑候车空间,满足非早晚高峰时刻短暂候车的需求,设计中快速通行流线不得穿越候车空间,避免彼此干扰。不难看出,都市型枢纽对空间的灵活度要求较高,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近、远期需求,充分考虑各种工况,为安检互认、一票制运营充分预留条件,保证服务便捷。

市域(郊)铁路作为两座城市间的直接联系,站点在整个“换乘链”中位于较高层级,做好与城市级交通的衔接,是都市型枢纽规划设计的重点。都市型枢纽具有换乘需求大、换乘形式多样的特点,换乘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换乘量,选择合理的换乘形式,避免乘客短时间聚集。根据枢纽换乘需求利用“竖向空间分流”、“多进多出”等设计手法,设置多个进出站和换乘厅,实现枢纽内部明确的换乘方向。

2.3公交优先、鼓励共享

都市型枢纽将鼓励公共交通,通过高效率、高品质的换乘体验,引导实现绿色交通(步行、公交等)减少空气污染,地球变暖及废气排放等问题。注重慢行,以枢纽为核心通过地面连廊、地下通道等多种组织方式实现不同交通功能间的换乘及不同功能组团间的通达,提供全天候、风雨无阻的搭乘体验。

同时结合客流需求,枢纽考虑与周边商场、写字楼设置共享停车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一方面有效减小枢纽规模,另一方面使枢纽与周边城市空间的结合更紧密,方便乘客使用。

2.4站城一体、服务日常

都市型枢纽的站城一体将是通过对土地高强度且多功能的利用,保全绿地,增加公园及运动、文化设施等,创造出适合居住、办公、活动等的空间环境,成为开启“双城生活”的第一站。

为此,都市型枢纽的物业开发将更专注于“日常”,提供更加生活化的场景。乘客早起可以在枢纽内解决早餐后乘车前往中心城市工作,下班可在枢纽内买菜购物后回家烧菜做饭。为此,都市型枢纽将摈弃大街区大尺度的规划,营造人性化尺度街区。在原有规划道路骨架基础上,通过核心区支路网的加密,改变原有大地块低路网密度的低效益发展模式。采用人性化尺度的街道空间和小地块街坊式布局,营造高品质空间环境。通过提高街区的硬件设施水平,优化内部停车设置,提高慢行、公交出行比例。

3小结

随着《纲要》和《意见》中,对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和市域(郊)铁路建设相关精神的不断落实,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交通强国发展措施,并上马了多个综合交通枢纽和市域(郊)铁路建设项目,规划设计从业人员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应勇当先锋,继承和发扬传统枢纽设计手法,并不断开拓新一代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立足需求,服务都市”的设计理念,从规划设计开始,为建设高品质都市型综合交通枢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向蕾, 谭月. 国内外市域(郊)铁路发展经验分析及对成都市发展市域铁路的启示[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9, v.22;No.206(11):65-69.

[2] 沈砾子. 北京发展市域(郊)铁路的问题分析与战略构想[J]. 中国铁路, 2017, 000(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