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检验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7
/ 2

公共卫生检验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探析

侯文菊

阳泉市科健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山西阳泉 045000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各行业也需作出与社会发现相同步的改变。近年来,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有所增加,受该类事件影响的人数众多,危害极大,为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就必须做好公共卫生检验,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在公共卫生检验中,微生物检验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可快速解决公共卫生危机,克服鼠疫、霍乱、流感、痢疾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的威胁。本文就将对该类型检验的质量管理展开具体探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公共卫生检验;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


如今,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生活的周边环境和饮食发生了较大改变,而这些改变在某种程度上容易诱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不利于维持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今,预防医学得到了极大地进步,相关技术日益完善,这其中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就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借助该类检测,可有效检查出有害病毒细菌,为卫生监督部门作出相关决定提供科学依据。下文就将具体论述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策略,以期正确应对公共卫生事件,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

1微生物检验的具体内容

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和影响范围广的特点。一旦发生该类事件,相关检验部门一旦收到送检申请后,就必须迅速完成登记工作,并正确标明试验序号,参照检验的规范标准,将待检测样品放入冰箱或者冰盒中作冷藏处理。检验工作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通常情况下,属于阳性的样品,报告发出72小时后才能进行样品的处理。对于进口食品的阳性样品,则需要保存更长的时间,即半年后方可实施处理。至于属于阴性的样品,不会要求放置数天,可以即刻处理完成。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检测人员应利用配套培养基,将微生物实行分离处理,进而完成鉴定,以免试验室存在过多无序培养基,检测人员出现漏检的情况。

2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策略

2.1注重规章制度的规范性

在公共卫生检验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需要系统、完善、严谨的规章制度作为落实基础,这样方能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与高效性。微生物检验室需要参照实际条件,完善检验中需要用到的相关文件,拥有独立检验的自主权,避免外界因素对专业工作的干扰。这里为加强卫生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应让参与工作的每个人都全面掌握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完成个人工作,进而保证工作的严谨性,严格执行制度规定。

2.2提升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

微生物检验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多方面内容,复杂性极强。故而该项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只有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过关,认真履行职责任务,才能高效完成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加强检验工作的规范性。值得注意的是,检验人员应加强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的学习,储备丰富的专业学科知识,与此同时加强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应对试验室检验工作。相关部门需定期组织检验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只有经过技能培训且符合行业标准规范后,方能取得相关资格证明,正式参加工作。部门还可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会的机会,鼓励人员通过自我提升,获得到上级实验室进修的资质,从而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为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工作作出贡献。

2.3完善实验室环境

公共卫生检验中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对于周围的环境要求极高,必须符合国家对于实验室的相关规范要求。另外,微生物检验实验室还要拥有良好的光照,按照标准规范,科学划分污染区和无菌区。一般情况下,实验室的空间面积规定在5m2~10m2范围内,功能房间包括一或两个操作间及缓冲间,且样品传递箱也同样不可或缺,其具有强大的灭菌功能,防止实验室被污染。再者,缓冲间中要配置无菌衣裤、洗手池、拖鞋等物品,杂物和无菌培养箱不允许带进缓冲间。另外,无菌室必须保持绝对清洁,注意定时消毒杀菌,地面和墙壁保持平整洁净。该空间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连接部分需使用弧形设计。该种设计不会产生缝隙和死角,以免细菌的滋生。对于缓冲间和操作间的紫外线辐射情况,相关人员应展开定期检查,一旦发现检测值与规定不符,需及时处理。

2.4完善试验室管理体系

微生物检验工作要想高效准确的进行,实验室就必须拥有覆盖面广泛的管理体制,详细记录实验室设备运行情况、使用时间、温湿度、清洁度、人员。对规范的实验室使用操作标准加以完善,包括实验室使用后的消毒和清洁要求,实验室物品、操作人员进入实验室的要求,净化系统运行时间要求等。为防止实验室遭到污染,管理人员要定期展开消毒杀菌,实验室的洁净度必须符合标准规范。不仅如此,实验室中的各类仪器设施也需接受定期的检查,保证设施的精准度,高效完成检验工作。

2.5落实实验室间的比对与能力检验

为增强微生物实验室的专业性与严谨性,还需要在质量管理中落实实验室间的对比制度,通过多方面的比对分析,综合判断实验室的整体工作能力和检验水平,且客观判断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效果。实验室应积极参与到实验室间比对活动中,进行实验室间能力验证,对实验室的技术地位、技术能力加以了解。在对比中,找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有效解决和完善。为全面发挥出实验室比对的作用,还可通过更高层级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检验活动,提高标准,加强实验室的专业性。

2.6关注培养基和其它试剂的质量管理

培养基的质量管理同样关乎微生物检验成果,而培养基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对此,加强培养基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基采购环节,就要审查供应商的综合资质,注意观察分析培养基的外观、酸碱度、选择性。管理者需要全程记录培养基的配置,采取科学的灭菌措施,并记录整个灭菌过程的效果。配置完成后,应进行无菌实验并记录试验结果。对于不同的卫生微生物检验指标,需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此外,其他试剂的质量管理同样极为关键。如染色体选择检验中常用的革兰氏染色液,若有特殊要求需要自行配置,工作人员应对该过程予以记录。若从外购置染色液,要求人员全面检查染色液的失效期、品牌、批号、存放条件,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标准。且使用前应通过质量检验,只有符合微生物检验规范的染色液方可正常使用。

3结束语

总之,公共卫生检验中的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工作,关乎整个检验结果,影响着公共卫生事件的走向。在质量管理中,需要从实验室环境、检验人员专业素质、微生物检验规章制度及培养基的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力求加强实验检验精准性与高效性,从而预防公共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本云.浅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 [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14)

[2] 袁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意义分析 [J]. 慢性病学杂志. 2013(04)

[3] 孙明,闫海英.卫生检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质量控制研究 [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2)

[4] 李明育.实验室中食品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概述 [J]. 中外医疗. 2012(05)

作者简介:

侯文菊(1984.3—),女,汉族,籍贯:河北邢台人,阳泉市科健质检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硕士学位,专业:蔬菜学,研究方向: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