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主动性推动执政党建设的现代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8
/ 5

以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主动性推动执政党建设的现代性

王素萍

中共江苏省射阳县委党校 江苏射阳 224300

【摘要】:党的自我革命是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保持我们党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本文拟从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主动性与执政党建设的现代性之间的内在逻辑入手,从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阐述了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每深入一步,执政党的建设的现代性就提升一步,阐述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并着重从把准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内容,掌握自我革命方法,构建自我革命制度,注重自我革命效果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革命,如何打好基层党组织这个“地基”,扎好基层党员这个“钢筋”,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去推进执政党建设的现代化。

【关键词】自我革命 执政党 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工作和全部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的重要载体,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的“神经末梢”和“显示终端”。基础不牢,地动山揺;基础坚固,民强国富。抓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革命,对于提高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保持基层党员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党的新的建设工程伟大目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与执政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逻辑

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命既是贯彻执政党指令的具体行动,也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实践探索,两者在相互作用中推动了执政党现代性的螺旋式上升。

(一)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先进阶级和民族先锋队,始终把自我革命作为政党的重要功能。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队伍,强调“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1]。列宁把加强党员队伍的“共产主义教育”作为党的“头等重要的任务”来抓。[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性和革命性,要求其所属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领导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解决代表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党的能力建设和功能设置问题,这为基层党组织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动力和方向。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政治行动的主体,政党的现代性不是被变化着的环境所被动规定和界定,而是主动规定、追求和获取自身的现代性。例如:党的十八大以后,党通过大规模的反腐运动,去除政党的商业性,通过确立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来重新界定党的现代性,通过不断更新和规定其现代性,执政党要求基层党组织按照新的党建目标和国家治理目标,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激发内在禀赋,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四力”,时刻保持基层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另一方面,通过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命,以坚强党性统合人民性,保持开放性和实践性,提升政治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推进执政党的现代化和现代性。[3]从而保证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朝气蓬勃,把党建设成为具有先进性、人民性、纯洁性、战斗性和鲜活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历史逻辑。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并成为它的一个支部,成了共产国际的一个基层组织。为彻底纠正共产国际的盲目指挥,作为新生的共产国际基层组织的中国共产党,通过遵义会议、延安整风等彻底纠正了博古、王明的错误路线,这既是共产国际基层支部的一次自我革命,也是中国共产党现代性的一次重塑和新生。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党内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延安整风使全党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高度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改编,首次提出“支部建在连上”,在部队建起了严整的“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党组织体系,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开创了党指挥枪的历史性探索,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8年至1930年开展的“工农武装割据”,在全国建立起了赣南、闽西等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一个个“星火”般的探索,是一次典型的自我革命,既为中国革命积蓄了重要力量,又最终成“燎原”之势,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本要件,党成立之初,很多新党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性、纪律性较差,为此陈独秀在党的三大上强调“党员教育和训练的重要性”。[4]土地革命时期,农民党员数量剧增,他们原有的小农思想、宗派主义等在党内蔓延,党中央意识到“党员教育是党真确的发展和增长之最好之办法”[5]。红军初创时期,红四军党内普遍存在着各种错误思想,作为红四军的党代表,毛泽东同志同这些错误思想,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这应该算是毛泽东同志开展“党的自我革命”的初步尝试。在敌强我弱、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毛泽东同志组织制定并颁布了多个严明党的纪律,并毫不手软地“割”下了黄克功、肖玉壁等几个贪腐分子的“脑袋”,有效保证了党和军队肌体的健康。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相继发动和领导了“三反”、“五反”、“四清”等运动,对清除党内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不良倾向,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员永不变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实践逻辑。

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着力点,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1983年的整党运动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内一次彻底的自我革命,通过整党,全党共有452500多名党员受到开除党籍、不予党员登记、缓登记和党纪处分,体现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坚定性、斗争性和彻底性,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状况大为改观。1990年8月,中央召开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时称“莱西会议”),会议重新确立了党支部在村级组织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形成了村级组织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格局,即“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同时搞好村民委员会、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的配套建设[6]。”这一时期,从对党员主动整顿,到对党组织核心作用的界定,特别是对“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的配套组织建设”的强调,为后来我们党抓党员管理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在改革浪潮中,“党员难集中,党费难收缴,党的活动难开展”等问题摆在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面前。为此,党中央先后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工作条例》等文件,初步构建了基层组织制度的框架。这些文件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内涵和地位;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6项职责和作用;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调整办法;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五个好”“三个有”目标;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的建立,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探寻了制度建党的规律。

进入新世纪,为适应粮食农机直补,取消农业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新情况,基层党组织全方位进行了自我革命。在思想建设上,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组织建设上,以县、镇、村“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持续10年开展“五个好”争先创优活动。在作风建设上,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强迫命令向发扬民主转变,从脱离群众向广泛联系群众转变。在纪律建设上,强调要“认真解决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7]。在制度建设上,构建了“一定三有”长效机制。“一定”就是给基层干部定权责,立规范;“三有”就是基层干部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这一时期,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命体现了创新精神,如党员的设岗定责,依岗践诺;对基层党组织“三大员”以工龄进行退岗补助;加大从优秀基层干部中选任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为推进执政党的现代化建设和革命性、现代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呈现出配套改革,全面改革,整体性、协同性、务实性明显增强的新特点。一是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到“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的新高度。强调“加强农民合作社党建工作,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探索功能定位”[8]。二是强化对村“领头雁”和村“两委”队伍建设全面领导。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对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坚决把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恶等问题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清理出去。2019年,中央提出“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9]。通过管、派、清、兼等措施加强了党对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三是党员管理全面从严。先后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5年提出要“严肃农村党内政治生活”,《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则明确提出:“用5年时间,把全体党员普遍轮训一遍”。四是基层反腐精细精准。从“集中查办和预防涉农惠农领域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专项行动”,到重点查处土地征收入、涉农资金、扶贫开发、“三资”管理等领域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侵犯农民群众权益的问题,再到创造性地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中央指导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越来越精细精准。五是加大基层组织运转的保障力度。提出要“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保障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其他必要支出。”。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开拓性的新观点、新要求,这既是党中央对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面临形势的科学判断,也是对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实践新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长期执政规律的最新探索。

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理论逻辑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发挥作用,并不断得到发展;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又统一于实践逻辑,它们是实践逻辑的科学反映。

二、以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主动性推进执政党建设的现代性

基层党组织推进自我革命应在主动性上下功夫,以自我革命的主动性去推动执政党建设的现代性。

(一)主动把准自我革命内容

1.加强政治锻造。党的基层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锻造,就是要突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就是要突出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的纪律规矩看齐的意识;就是要突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最基层得到全面贯彻,党的领导在最基层得到全面加强的意识;就是要落实重大事项向上级党委报告制度。

2.加强组织设置。当前,新领域、新阶层、新群体不断产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出新挑战。基层党组织必须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同频,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振,做到社会变革到哪里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就伴随到哪里,真正做到哪里的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在优化组织设置时,既要实现规模联大,更要实现功能联强,切实发挥“1+ 1>2”的效果。把信息网络技术融入党建业务,做到线上与线下、“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将基层党建从现实世界扩展到网络空间。

3.加强队伍建设。要通过基层党组织这个“显示终端”,守牢基层党员队伍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强化理论武装,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做到学思悟结合,知信行统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红色家书、红色基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等“五红”教育,进一步坚定基层党员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强化党史教育,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注重在学习党史中纯洁其思想,保持其先进。通过“微积分”实现对党员的精细化管理,通过“评定升”实现对党员管理的逆淘汰,通过“分层次”实现对党员管理的全覆盖。

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指导基层党员干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清是非,澄清认识,廓清迷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旗帜鲜明保护想干事、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严肃问责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我批评要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深挖根源,真正触及思想的暗角、党性的缺口、为官做人的软肋;相互批评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通过诚心诚意沟通思想、推心置腹交换意见、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让被批评者“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真正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认真执行“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末位必言”、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报告等制度,坚决防止制度成为“稻草人”。

5.全面从严治党。要在权为民所用上进行革命,通过巡察找出侵害群众利益的“蛀虫”,拔掉侵蚀清正风气的“烂树”,打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要在公平、公开、公正上进行改革,搬走腐败的温床,关闭腐败的闸门,打开阳光的窗户,让基层干部时刻在“聚光灯”下,“广角镜”里接受监督。要在履行“小微权力清单”上着力,认真抓好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

(二)主动掌握自我革命方法。

1.把好方向盘。习总书记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一文中指出:党的自我革命要做到“四个统一”,即坚持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坚持组织推动和个人主动相统一,“四个统一”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自我革命指明了工作方向。

2.用好指南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四自”是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自我革命的指南针。自我净化祛病灶,就是要练就“绝世武功”,滤杂质、清毒素、割毒瘤,彻底清除侵蚀我们健康肌体的“政治微生物”。自我完善强肌体,就是要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修复肌体、健全机制、丰富功能,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完善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自我革新求突破,就是要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自我超越,敢于啃信访、拆迁、搬迁、脱贫等硬骨头,勇于破优亲厚友、小占小靠、小贪小腐等利益固化的藩篱,善于除集体经济发展慢、集体资产增值少等体制机制弊端。自我提高长本领,就是要面对新责任、新使命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政治历练、思想淬练,通过学习和实践锻炼,把基层党组织的软肩膀练就成敢担当的铁肩膀,把基层党员干部的软身段练就成富有斗争精神的硬身板。

3.走稳螺旋梯。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命的根本方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当前,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方法就是在把好“方向盘”,用好“指南针”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解决好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的问题,解决党员平常时候看不出,关键时刻豁不出的问题。

(三)主动构建自我革命机制。

1.构建问题发现机制。

基层党组织主动自我革命首先要有发现问题的本领。坚持用党的行动指南这个“指路灯”去照,全方位发现基层党组织肌体存在的尘埃和病毒。坚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去挑,通过上级点、同事帮、自已找、群众提等方法,去挑开隐藏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身上的疮包和毒瘤。坚持用“广角镜”去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民主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纪监监督的作用,立体式地排查基层党组织肌体存在的“政治微生物”。

2.构建问题铲除机制。铲除“政治微生物”要突出一个“快”字,做到雷霆万钧,疾风骤雨,防止其做大成势,将其消弥于萌芽。要突出一个“严”字,不管其部位长在何处,不管其直径大小,不管其恶性程度高低,只要是“政治微生物”都要严字当头,坚决铲除。要突出一个“狠”字,做到不留任何情面,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痛打落水狗。

3.构建余毒清洗机制。清洗余毒要细心,余毒一般很小,要揪住每一个余毒不放,把所有余毒清洗出党的肌体。清洗余毒要耐心,余毒一般比较善于隐藏,盘根错节,清洗时要舍得起力气,花得起时间。清洗余毒要尽心,做到“抓大不放小”,大小一网兜。

4.构建经验集成机制。“经验是永不停歇的播种机”。探寻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意义和态度、内容和方法、成本和效益;探寻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主动性与上级党委部署革命的强制性之间的关系;探寻基层党组织每一次自我革命的深入性与执政党现代性螺旋式上升之间的关系。

(四)主动检验自我革命成效。

1.把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的成效放在“五力”中去考核。 看是否以提升政治力为统领。主要看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对基层其他领域的社会组织全面进行政治领导,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职责,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抓好党务政务公开,建立“小微权力清单”等情况。看是否以提升组织覆盖力为前提。主要看农村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流通行业组织,社区各类新行业、新协会、各类志愿组织,私营企业独建或联合建立党组织等情况。看是否以提升为民服务力为基础。主要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立场;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第一追求;创新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类别、增加服务项目,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看是否以提升党组织凝聚力为重点。主要看是否选出了一个好支书、建强了一个好班子、带出了一支好队伍,看基层党组织号召和动员群众的能力。看是否以提升工作执行力为保证。主要看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折扣、变通走样情况;看基层党组织构建权责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保障落实的精细化管理体系;看基层党组织在推动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的领导作用。

2. 把基层党员自我革命的成效放在“评定升”中去对照。看基层党员的党性观念强不强。主要看党员平时言行能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看基层党员信仰观念牢不牢。主要看党员能否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愿意为其奋斗终身。看基层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好不好。对有岗位的党员重点看其是否在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考评其先锋带动力;对无职党员,主要看党支部分配的工作是否按时完成,是否在群众面前带好头,引好路。看基层党员自我剖析深不深。主要看党员在组织生活会中是否愿意“出汗”、“排毒”,是否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与建议,是否将缺点和错误彻底改正。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10]。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为执政党的现代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执政党不断主动更新和规定自身的现代性,又指导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不断追求和获取自身的先进性,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迈步走向现代化。

作者简介:王素萍,女,中共射阳县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讲师,擅长党史党建工作研究,联系电话:15962045488。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06页

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291页

3蔡志强,《革命逻辑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2019第9期

4建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45页

5建党以来重要文件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207页

6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44页

7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836页

8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6页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人民出版社,2019,22-23页

10习近平,《强化反腐改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人民日报2014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王素萍(1983.03-),女,籍贯:江苏盐城,硕士研究生,中共射阳县委党校办公室副主任、讲师,擅长党史党建工作研究。

快递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射阳理想家园15号楼1501室

邮编:224300

收件人:王素萍

电话:1596204548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