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教学

陆文豪

蚌埠市行知实验学校 233000

摘要: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的能力,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数理思想,提升算术水平的保证,还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增加学生对计算能力的关注,设计科学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降低学生出现错误的机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虽然存在着不足,但是是可以有效避免的。所以,教师需要重视对小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不足;策略

引言:

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科目学习的基础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但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水平,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创新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主观上不重视计算

充分的分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它的计算要求都比较低,难度比较小,并不需要学生熟练的运用所有的知识点才能进行计算,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模板,就能开展计算,因此,很多学生都不重视小学阶段的计算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不但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还缺少了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关注一些应用解答题,忽视了计算的重要性。另外,学生们在平时的练习阶段,也不重视计算,态度不端正也不认真。

2.计算过程不认真

小学数学的计算学习主要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其中难度比较大的就是多项混合运算,许多学生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不能全部给出正确的答案,其实并不是他们不会运用计算规律和计算方法,而是他们在计算过程中不认真,太过粗心造成的。在计算题中,常常存在点错小数点,数字抄写错误的情况。这样的问题虽然很容易就解决了,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改正这样的观念,学生很难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计算水平,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十分不利。小学生在计算数学题目的时候,常常存在着不认真、马虎、粗心的现象,要改善这个情况,就需要综合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

3.受以往思维方式的影响

阻碍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们受到以往的思维方式的严重影响,学生在开展数学计算的时候,常常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的消极作用,运用的计算方法和实际计算的题目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了学生计算结果的失误。固定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所以教师需要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纠正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计算的正确率。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学生对计算技巧的掌握,忽视了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造成学生不能熟练的运用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实际的问题,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熟练的运用到日常生活实际中,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指导学生采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熟练的解决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融会贯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对知识的运用水平[1]。比如在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计算原理,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小兰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菜,花了24元买了4斤蘑菇,请问一斤蘑菇多少钱呢?运用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实际十分贴近,学生能够产生充足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学习,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地掌握和理解,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锻炼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能够正确的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的学习和研究问题。但是,学生们在实际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难题,造成学生学习效率降低。针对这些现象,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方法,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小组成员之间增加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共同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能够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展开一些计算小测试,哪个小组的学生在规定时间计算正确的题目数量最多,哪个小组就获胜了。这时,学生们会将这些题目分配给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大家分工合作,学生的积极性不仅被调动了起来,计算的效率也提高了,还能够锻炼学生形成集体观念,培养他们互助协作的能力等。

3.创设情境教学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运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的时间,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逐渐对数学科目丧失了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等。这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都十分不利,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会产生充足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究和分析问题,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等[2]。比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就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一天,小河边来了12个钓鱼爱好者来钓鱼,经过一下午的专心钓鱼,他们的收获很大,在他们计算了所有的钓上来的小鱼的数量后,发现每个人平均钓到了13条。请问他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呢?这时学生们就会发挥自己的研究精神,带着问题到教材中进行自主的学习了。

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问题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十分常见的一些问题,这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认知能力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采取各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熟练的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顾银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实施的策略[J].文理导航(下旬),2021(09):31-32.

[2]黄莉虾.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21(23):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