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下县域地区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机制的完善调研及推广——以雄安新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后疫情时代下县域地区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机制的完善调研及推广——以雄安新区为例

高甫宁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

摘要:在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各地区及时提出了临时性的医保支持政策和公共卫生预防机制,有效解决了病人就医和医疗单位医保考核的压力问题,保障医患双方不会受多项因素影响产生费用矛盾,避免异地人口流动加重疫情蔓延的趋势。根据后疫情时代下县域地区在建设推广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预防机制所累积的经验显示,在后续发展中为了更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加强有关内容的调查研究,注重结合实践经验持续优化相关预防机制。因此,本文以雄安新区为研究案例,对相关问题和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机制的建设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县域地区;公共卫生体系;预防机制

0引言:根据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发展分析,党中央在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的同时,将重大传染病防控看作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并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卫生体系所涌现出的问题,促使雄安新区逐渐认识到完善调研和推广预防机制的重要性。现如今,雄安新区在了解自身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的建设力度,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机制,让群众在获取健康的同时感受到了安全。

1.目前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的理性生活中,不管是智能技术还是现代化理论,都凸显了县域地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现代化特征,此时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卫生服务及预防机制已经很难满足实践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从雄安新区的建设方向和发展水平入手,进行全面探讨。实际公共卫生服务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协同联动的能力不强,整体监测预警机制需要完善。不管是疾病监测还是诊疗救助等方面的工作,医疗机构与疫控机构之间的配合度都不够紧密,部分医院在诊治疾病时没有在第一时间向疾病的监测预警提供有效数据,而疾控中心也没有收集核查第一手资料,导致实际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速度都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基层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治疗团队急需强化。县域地区所拥有的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不符合相关规定,大型消杀器材也存在短缺现象,这直接阻碍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各基层单位所招聘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整体专业水平逐渐下降,全面化的演练活动较少,致使医护人员的防疫意识和能力没有得到持续提升。

2.在后疫情时代下做好县域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预防机制推广

2.1明确底线意识,形成公共卫生理念

在实践发展中,调查研究雄安新区的医疗卫生事件时,要将相关事业的发展规划放在较高的战略地位,坚持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思维和法治思维,构建以大卫生、大健康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推广以预防为主导,有效结合诊断治疗的发展原则,提出符合后疫情时代要求的医防融合体系[1]。与此同时,要继续创造良好的防控氛围,积极推广爱国卫生运动,使社会群众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健康意识的同时,明确认识到健康强国的重要性。

2.2做好科研探究,优化监测预警机制

设立智慧化的预警多点触发机制,不仅要在企业、社区、学校、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型区域形成哨点,还要在雄安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街道卫生院等构建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结合所在地区的医药服务信息真正实现病例和症状实时监测汇总,由此构成系统化的分析预警机制。同时,要在实践运行中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控力度,比如说实验室的检测分析、整体形势判断、监测预警报告等,保障各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流程衔接有序。这样不仅能形成具有现代化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还可以在各部门合作沟通中,有效改进突发事件的监测机制。

2.3改善资源设计,全面优化基础布局

要想持续优化雄安新区的医疗救治基础水平,保障实践运行储备适宜的医疗设备,必须要充分展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独特作用,持续强化基本公共卫生医疗资源的分配制度,保障街道卫生院在标准化建设中差异化发展[2]。同时,要注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特征对卫生室的体制机制进行优化处理,以此强化雄安新区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解决整体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2.4加快体制改革,配备优秀人才团队

在对后疫情时代下的县域地区公共卫生体系进行改革分析时,必须要提出完善的人才聘用、培养、引进等管理机制,为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职称晋升提供优质渠道,由此形成稳定的人才发展团队。同时,要根据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要求针对医疗人员和疫控人员设定柔性流通机制,提出符合基层实际发展的用人机制与激励政策,以此增强基层岗位的吸引力。另外,要注重完善内部人才的培训制度,增加与传染病、流行病学等有关的救治知识和专业技能,设计多样化的应急突发事件,组织各部门进行实战演练,以此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意识和能力。

2.5强化卫生要素,构建长效保障机制

针对后疫情时代下县域地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的要求分析,提出长效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不断优化履行职能的补偿机制和考核机制,增强资金运用的监督管理力度,是当前雄安新区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体系及相关预防机制的重要举措[3]。一方面,要对公共卫生进行数字化的顶层设计,确保各部门在运行期间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另一方面,要持续优化应急物资保障力度,着重提升各市级层面的保障水平,明确不同区域储备资源和具体需求,避免在建设运行期间产生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作为雄安新区在后疫情时代下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想解决传统医疗体制建设在新时代下所涌现出的问题,必须要根据实践累积经验对相关体系和预防机制进行完善调查研究,并从实际建设入手继续推广完善且有效的预防机制。同时,要针对各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积极培育高素质和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运行机制和体系建设,以此在改善自身基础布局的同时,对公共卫生体系运行进行全面监管预测。

参考文献

[1] 刘兵, 彭明强. 后疫情时代对我国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思考[J]. 中国公共卫生 2020年36卷12期, 1697-1699页, ISTIC PKU CSCD CA, 2021.

[2] 刘家明, 胡建华. 多边平台创建与平台型治理:地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优化的对策[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2(2):13.

[3] 曹红梅, 韩光曙, 顾海,等.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构建[J]. 2021(202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