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4
/ 2

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研究

经萌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7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颈部解剖结构针刺法病灶治疗颈源性痛疼的应用疗效研究。方法:行随机分组原则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天麻素片及芬必得的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基于解剖结构行针刺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自评分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分析。结果:两组经相应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自评VSA(2.1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0.71)分,具有统计学意义(t=3.160,P=0.003)。结论:于颈部解剖结构基础之上行针刺病灶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疼疗效较为理想,缓解患者疼痛效果良好,可广泛推广于颈源性头痛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 颈部解剖;针刺;颈源性头痛;应用效果

颈源性头痛是一类继发性头痛,是指因颈部骨骼、肌肉及软组织等结构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疾病。该病患者典型症状多为慢性单侧头痛,颈部僵硬,并可由颈部牵涉放射至额、顶、颞、头枕及眶等部位,导致伴有耳鸣、眼胀、上颈部位活动受限等症状。该病发生率偏高,治疗亦较困难,目前临床干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微创神经阻滞注射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现代医学治疗疗效虽佳,但普遍存在副作用[1]。而现今针刺法医疗效果取得较大肯定,应用于该病缓解疼痛效果尚可,疗效亦佳。本研究基于颈部解剖特点进行病灶部位取穴,应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疗效较佳,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循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23~61岁,均龄(36.43±6.67)岁,病程6个月~4年,均程(2.19±0.38)年;观察组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22~60岁,均龄(34.81±6.23)岁,病程8个月~4年,均程(2.32±0.36)年。两组患者一般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可行。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源性头痛症状单侧头痛、颈部活动受限等;②近期1月未接受药物、针刺等治疗;③依从性高,沟通意识良好;④自愿参与并签订相关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对治疗使用药物过敏;②紧张性头疼等其他类型头痛;③头、颈等部位患病史;④合并严重心、肝等脏器疾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天麻素片(生产单位:北京长城制药有限单位;国药准字:H11021984;规格:50mg/片)口服,3次/d,4片/次,4周为一疗程。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单位: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单位;国药准字:H20093691;规格:0.3g/胶囊剂),2次/d,1剂/次,2周为一疗程。

观察组:施以针刺法治疗,依据颈部解剖行病灶针刺。取穴:足少阳经穴取风池、率谷、完骨等,手少阳经穴取天牖、角孙、翳风等,足太阳经穴取天柱、玉枕等,手太阳经穴取养老等,督脉穴位取百会及肝俞、肾俞、脾俞与腧穴相应华佗夹脊穴,均为双侧针刺。太阳、百会等穴直刺,风池、完骨、天柱等穴刺向喉结,针感皆以中心朝四周扩散为度;直刺肝俞、肾俞、脾俞得气后转向脊柱斜刺,华佗夹脊穴直刺,其中肾俞及其相应华佗夹脊穴针刺针感以向下肢传导及腹内扩散为度,其余针感皆以中心向腹内扩散为度。刺法:取患者正坐位,充分暴露病灶部位,医者双手及局部穴位皮肤行常规消毒,取华佗牌一次性0.30×50mm 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医者拇指及食指持针由上及下、从后至前取穴行刺,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行针,刺入皮下20~40mm为宜,每穴均行针1 min,留针20~30min。1次/d,5次视为一疗程,间歇2d后行下疗程,行两个疗程,如患者未痊愈则加行疗程。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自评结果,疼痛程度为0~10分,随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自评分数比较

经治疗,观察组VAS自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VAS自评分数比较(x±s,分)

组别

VAS

t组内

P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28)

6.24±1.52

2.72±0.71

11.102

0.000

观察组(n=28)

6.38±1.47

2.18±0.56

11.863

0.000

t组间

0.350

3.160

-

-

P

0.727

0.003

-

-

3讨论

颈源性头痛病因从颈部解剖结构分析是由于该病累及颈部各组织结构引起头痛等。诸如椎骨、颈部肌肉、颈神经根及窦椎神经等颈部结构,因颈部椎骨与其连接周围均有神经末梢满分布,当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便会引发头、颈部疼痛并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颈后部肌肉、肌腱、韧带、纤维筋膜等间分布有颈神经后支走行以维持颈椎关节稳定,当颈椎关节长期受到慢性刺激时,颈部肌肉便会处于紧绷状态,导致疼痛;颈神经中分布特点导致颈神经根及其分支受到卡压后极易引起头颈部出现病变,累及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引起头颈部疼痛等等[3]

针刺可对病灶神经所处组织进行刺激,使黏连、挛缩、紧张的组织松懈下来,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有效化解或缓解疼痛[4]。手足少阳经脉、手足太阳经脉以及督脉是颈源性头痛病灶经过或处于的经脉,手足三阳经中十二经脉亦均与头部有所连系。故行针刺疗法时对以上部位进行刺激可有效缓解头颈部疼痛,如针刺手足少阳经穴位可疏通胆经、三焦经等经气,有行气畅血、祛风止痛之效;针刺手足太阳经舒筋通络、行气活血使得气血可至头部,具通络止痛,祛邪扶正之效;针刺百会(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及督脉腧穴及其华佗夹脊穴,亦具备祛邪正阳、开窍止痛的功效;而针刺手足三阳经可消散炎性水肿、缓解血管挛缩、松懈组织黏连从而消缓神经压迫化解疼痛[5]

而现代医学对该病研究经验亦为丰富,治疗方法繁多,包括口服西药、手术、麻醉阻滞封闭疗法、皮质类固醇激素硬膜外注射等,诸法疗效虽佳但不免出现不良反应[6]。而近年来,针刺法诊治该病疗效亦取得不错成绩,从笔者研究中亦可见,以针刺法对比单纯西药口服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更优。

故笔者认为,基于颈部解剖结构行针刺法对病灶进行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缓解患者头颈部疼痛,应用疗效较为理想,且该法操作性良好,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广泛应用于该病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等. 气街干预合脊柱调衡治疗颈源性头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9):2173-2175.

[2]李国锐.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出台[J]. 标准化信息,1995, (2):5.

[3]何亮亮,倪家骧. 颈源性头痛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2):1392-1395.

[4] 姚旭,林咸明. 基于颈源性头痛病因“项四穴”进针点解剖位置微调[J]. 针刺研究,2016,41(4):351-355.

[5]唐旭,任路影,李亦梅. 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更新的系统评价[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1):830-836.

[6]褚慧玲,胡丙成. 齐刺颈夹脊为主治疗颈源性头痛: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针灸,2016,36(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