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6
/ 2

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精神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

魏欢

南京市佑安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精神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更快,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目前病因尚未明确,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常规治疗之外,做好康复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临床上可以将精神康复护理引入到精神分裂患者中,通过精神康复护理帮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精神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3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39.48±1.76)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39.55±1.73)岁。两组患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可比性高。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药物指导、基础护理、环境护理等。实验组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精神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科室护理人员组成,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然后对小组成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包括精神康复护理相关理念和护理操作技巧,培养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2)建立患者健康档案。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疾病情况等,然后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以微信或者电话回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监督和指导患者服药,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等进行指导和干预,制定复诊方案,同时在复诊时间内提醒患者定期来复诊。3)精神康复护理管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和患者的情况,制定精神康复护理管理表,然后召集小组成员对康复护理管理表进行讨论,确定护理管理表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精神康复护理方案。4)落实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情况,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康复期等,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大多需要住院治疗,护理人员加强环境护理,为患者做好病情评估,并且加强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度,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恢复期患者,患者已经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对疾病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护理人员需要重点针对患者的饮食、日常生活、服药习惯等进行护理干预。同时统计分析记录护理问题,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针对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针对康复期患者,需要加强心理干预和出院指导,从而患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家属进行监督管理,预防疾病复发。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30.0软件处理,用t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3

10.62±2.88

22.14±5.66

65.88±8.95

81.67±9.57

对照组

43

10.69±2.93

16.43±5.81

66.92±8.99

75.63±9.44

t

-

0.112

4.616

0.538

2.946

P

-

0.911

0.000

0.592

0.004


3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精神分裂症属于其中一种,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因的特殊性,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2]。所以临床上可以将精神康复护理引入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通过精神康复护理,提高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度,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患者恢复效果也会更好。

本次研究选择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精神康复护理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更高,表明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该研究结果与张培红[3]在基于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研究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采取精神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更快,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璐瑶, 徐晔, 孙海玲. 居家式康复模式在改善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中的应用效果[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 019(005):452-456.

[2] 计丽梅, 魏利群, 徐玉琴. 探讨手指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20, 026(014):179-180.

[3] 张培红. 基于精神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与研究[J]. 健康之友, 2020, 034(00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