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9
/ 2

关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探讨

王清华

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河南省南阳 473000

摘要: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应的提升了农业经济,各个领域中开始广泛使用多种农业技术,以此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自身优势,确保顺利展开后续工作。尤其是在种植小麦期间,由于受到害虫和病菌的影响,所以无法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想要防止病虫害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就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基于此,笔者以河南为例,针对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引言:作为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产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于农业中,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展开,从而优化各项工作,提升防控病虫害技术的水平。为此,在种植小麦期间,想要防止种植小麦受多种因素的不良影响,有效抑制产生病虫害,就要立足于绿色防控要求,在各个环节中,科学合理的渗透绿色防控技术,从而稳定小麦收益。本文将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践两大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

  1.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

病虫害是种植小麦期间主要影响其质量和产量的要素。造成小麦产生病虫害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包括:环境条件、地质条件、麦苗间距、播种时间等。在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影响其品质和产量的因素也各不相同,为此,在种植小麦期间,要高度重视使用防控技术,以此大幅度的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小麦整个生长阶段,常见的病虫害有纹枯病、麦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会减缓小麦生长的速度,还会降低小麦的成活率和存活率。化学药剂是目前预防这些病虫害的主要方法,即使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病虫,但是不利于小麦后续的健康生长。而使用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还能为小麦生长维持良好健康的环境[1]

近几年,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相应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在绿色无污染食品方面,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及时摒弃传统灭杀方法和防治技术,使用绿色防控技术,尤为重要。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农作物中的化学残留物,还能防止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从而推动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2]

二、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践

在防控小麦病虫害期间,使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避免过于依赖于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多种综合防控方法,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实现生产无污染绿色小麦的效果,与绿色健康食品的标准要求相符合。不仅如此,伴随着人们物质环境的改变,使得人们对于小麦的数量和质量需求越来越高,为此,在生产小麦期间,要高度重视使用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从而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小麦的目的,进而对绿色产品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进行充分满足。

针对于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实践,笔者整理了四点,分别是:合理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做好农业生态条件管理,本章将一一进行论述。

  1. 合理使用物理防治技术

根据长时间的种植经验证明,小麦在生长期间出现的全部害虫均具有趋色趋光的特征,为此,种植小麦的人员可以通过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对害虫进行有效诱杀,例如,在成虫大肆活动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在田间放置悬挂色板或者是杀虫灯,以此获得较好的杀虫成效。若是田间出现的虫害较多,也可以通过使用物理防治技术展开大范围的处理,例如,使用如信息素诱杀剂,就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降低和避免小麦受到病虫害侵害的几率[3]

  1. 合理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就是通过对生物相克原理的使用,以虫治虫,从而达到生物有害种群减少的效果,进而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防治小麦病虫害期间,可以加入适当的生物天敌于田间中,此种防治方法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会使用任何性质的农药便可以对田间害虫展开大量捕杀,有助于小麦的健康成长。比如,可以按照田间病虫害的实际状况,设置害虫和天敌比例为322:1。在防治生物期间,要高度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对其展开解决,避免滥用、盲目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破坏生态的平衡性。

  1. 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

生产小麦期间,使用化学防治技术也能够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化学防治技术指的是科学合理的调制和分配药剂比例,并在田间展开喷洒,以此达到绞杀害虫的效果。例如:在田间大量存在某种病虫害时,可以科学合理的配置某些相关药物与常见药物,并喷洒在病虫害作物中,从而对多种害虫进行有效诱杀。值得说明的是,在应用化学防治技术期间,要明确病虫害的具体类型,而后科学合理的选择相关药剂,防止配置药剂期间出现误差,进而弱化化学防治成效。除此之外,如若小麦存在十分严重的病虫害时,可以适当的对喷洒化学药剂次数进行增加,强化使用药剂效果。

几种多见的虫害防治药物:(1)针对于各种小麦土传病害,包括:根腐病、纹枯病等,可以在播种工作还未展开之前,使用各种悬浮种衣剂处理种子,包括: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等,还可以在发病早期阶段,喷施烯唑醇、三唑酮等药剂,对病虫害发展趋势进行第一时间的控制。(2)针对于小麦赤霉病,可以适当的增加用药次数,要把握住防治的最佳时间,确保用药的及时性,以此强化效果。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阶段,要展开两次的用药工作,在第一次防治工作完成后,需要等待三天至五天,而后展开第二次用药工作。可使用药物有氰烯菌酯、甲基硫菌灵等。(3)针对于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可以使用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戊唑醇等药剂展开喷施工作。(4)针对于小麦粘虫,可以选择的药物有联苯菊酯、哒螨灵等,(5)针对于小麦蚜虫,一般情况下,大规模爆发的时间是在小麦抽穗扬花后,如若防治工作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小麦后续的产量。要在此期间,做好防治蚜虫工作,可以选择的药物有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等

[4]

  1. 做好农业生态条件管理

种植小麦之前,要确保选择的品种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如若选择规模化、集约化种植,就要对多品种的嵌套种植进行充分考虑。第一,小麦种植前需要深翻土地,对土壤环境和条件进行改善,对病虫害基础数量进行有效减少。第二,要确保温度适宜,基于此,合理播种,通过合理科学的播种手段以及适宜的播种深度,使种植小麦符合相关标准。第三,高度重视田间管理,通过对测土配方技术的使用,科学展开施肥工作。如若种植范围中存在杂草,就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展开清理工作,为小麦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为此,种植小麦期间,通过使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合理的耕作方法,能够为小麦成长营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避免和降低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几率[5]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农业是其重要支撑产业,与此同时,在农业中,小麦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种植小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会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在种植小麦的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基于对本地实际状况的结合,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病虫害防控技术、物理病虫害防控技术、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从而加强防控小麦病虫害成效,进而有效提高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建. 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3):48.

  2. 张琛. 关于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讨[J]. 农家科技(下旬刊),2020(8):62.

  3. 楚生国,何丽. 关于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新农业,2020(9):6-7.

  4. 程晶.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河北农机,2020(6):14.

  5. 曹江伟. 小麦高产栽培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