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研究

吴思璇

天津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91

摘要:近几年,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水环境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对水环境安全及卫生进行有效地治理及防治。本文将对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进行探讨分析,希望对水处理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河道水环境;治理困境;探索

引言

水资源至关重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保护水、节约水等观念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水利工程亦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命脉,长江三峡有效防止了洪涝灾害,南水北调有力地解决了北京等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利用水利项目措施对水环境进行治理时,需相关技术人员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不断完善技术手段,着手改革创新,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我国水资源。

1当前阶段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

1.1河道环境治理不彻底

目前,对河道治理都是只针对某一条河道或者某一段水体进行治理,这样碎片化的治理形式无法满足对整个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最终只是造成了人力以及物力上的浪费。同时,这样的治理对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效果不显著,导致人民群众认为实施水环境治理的部门或单位处理效率较低,无法看到河道水环境治理完成后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提升,进而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1.2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旧城区仅有一套排水系统,污水与雨水合流就近排入周边水体,随着生产生活污水量的增多,排入的污染量远远超过水体自净能力,使水资源污染现象持续发生。除群众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外,还包括雨水污染。城市环卫设施设置不够健全,生活垃圾杂物清理不彻底,最终汇集到河道水体中。以该工程为例,雨污水就近排入城市污水散排设施中,导致雨污水混流散排,经合流排水管收集后又汇入三利溪、七枞松排沟、万亩沟、洋头沟、沟尾溪等区内的主要排水干渠,使城市各区域的污水量持续增大,水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城市的雨水散排、淤泥疏通等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1.3河道水环境治理完成后,对后期的维护不够重视

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以及河湖长制制定下,各区对河涌进行了大力整治,然而他们更注重短期的治理,认为在建设期或者是在建设后的一两年内消除黑臭甚至是达到Ⅴ类水就完成了目标,从而忽略了长期有效的运营管理。事物本来就是逐渐向着混乱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只注重建设期河道水环境治理,忽略了后期的运行管理,自然导致河道水环境再次逐渐向着混乱的方向发展,从而出现“治反复,反复治”的局面。

2河道水环境治理的措施

2.1拦截污水,控制污水流入河道

“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关键在排口”这是当今公认的观点。针对河道沿岸直接排入水体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口,通过管道截流、收集污水,经过一体化净水设备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针对未进行管网建设的地区,督促政府尽快完善污水管网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永久性的污水处理厂代替临时性的一体化净水设备等治理措施,削减和控制流入河道的污水。

2.2水利信息资源收集

在水环境治理的措施制定前期,水利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精准的数据支撑,才能制定出科学、高效、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并符合当地的水利水文运行的实际情况。需采集的水利信息主要包括水雨情数据采集、风速气温数据采集、旱情(墒情)数据采集、工程数据采集,让收集到的信息都与水环境治理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并发挥出作用。另外,在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前,一定要仔细勘探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的情况,同时针对勘探的数据进行科学的信息化建模设计,将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并不断优化改进施工工艺。譬如,在加固水库这一环节的工作完成之后,并不会非常明显地影响水库总面积的大小等,但是在真正运营之后,依然要考虑许多变量对工程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如天气的变化、河流的性质等,这些因素的可控性与不可控性,都会造成水位的上升或下降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抗洪涝功能。

2.3落实河道改造工作

在水环境治理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河道改造是水环境治理效果和质量的核心工作。河道改造一定要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方针,结合前期的信息资源数据收集情况,制定符合当地河流及周围居民生产生活的改道方案。河流改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符合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并力求做到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对有关的现场管理及技术人员,要切实做好绿色环保施工的培训。在河道改造中,河流的控污清淤工作对于整个水环境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加强河流上游污染来源的监督,对于工业污水要采取强制措施对责任生产企业停工整改;对于农业污水,因为农业污水中存在富营养化的节能环保现象,需采取科学手段,通过微生物等水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自我净化功能提升。同时对于河流河床底部的淤泥要定期清理,才可使河流水库保持稳定状态的蓄水量,也是保护水土资源的正确措施。

2.4增强各部门协作能力,扩大水环境综合治理范围

为确保水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效果,需各部门积极参与,结合自身工作内容与职责,依据监管制度规范,扩大管理范围,在实施阶段采用精细化管控模式,保证工程项目整体实施达到良好效果。在水环境治理中开展地质勘察、水质监测等工作,借助新技术、新设施,设计完善的工作方案与计划,对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技术水平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保证监测信息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为潮州市枫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重要保障,从而扩大水环境综合治理范围,改善潮州市枫江流域水质条件。

2.5提高原材料质量检测力度

原材料及半成品运至施工现场后,物资管理部门应严格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对材料的数量进行严格核对,检查材料外观,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依据国家规定的取样标准对初检合格的材料进行抽检取样,并送至信誉度良好的机构进行材料质量检测,切不可出现未经检测便将材料用于施工的现象。若存在检测不合格产品,应退还给供应厂家,并在监理人员监督下进行材料退场。

2.6将堤岸建设融入区域发展中

堤岸建设工作随着工程实践的不断创新,堤岸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仅起到传统的隔离、汇流水资源的作用,而且还可将河道改造、堤岸整治建设和生态景观结合起来,形成特色的水域区域旅游模式,真正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有关堤岸的建设与规划,一定要革新发展理念,要以现代化生态目标为导向,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硬性指标作为考核评价的指标,并根据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性的评估,将堤岸建设融入到当地的区域发展中,使其实现更大的价值,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发展动力。

结束语

总之,水利工程措施控制流动的水和水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全面、综合和相互密切关联的工作,因此需要全社会充分认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在“世界水日”和“中国周水”这些活动时充分利用通信媒体获得各级政府的注意,借此提升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关注度。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整治水资源出现问题的河道。当今,只有通过完善人才建设及相关的水利学科培养机制,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施工及管理人才。同时,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引导,当前粗放式的管理逐步变为多方位、全民参与的管理,这样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探究[J]. 刘芳琪.  环境与发展. 2019(07)

[2]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J]. 崔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1)

【作者简介】吴思璇 ,女,( 1986.02.25),汉, 天津市, 硕士研究生 ,工程师,研究方向:水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