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3
/ 2

浅谈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措施

米腾飞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国家早已对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百姓生活也对良好的环境更加依赖,因此应及时治理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本文分析了治理中小河流域水环境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水环境的问题以及治理措施,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措施


引言:环保是我国的重点问题,各种地区的环境都需要改善与治理,特别是河流流域水资源,更是应严格治理,因为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很多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善,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对水环境加以治理,促进我国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 进行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的必要性

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早已提高了对环境的要求,而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被污染,很多流域旁都会开设畜牧产业,牲畜或禽畜的粪便排放、沼气池里的沼气等都会让一些中小河流与流水沟渠呈现脏、臭、乱等现象。

再加上生活中,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随意排放污染物,早已让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很多地方也缺少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与管理制度,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各地区由于缺乏先进设备,无法对水环境进行全方位监控,执法力度相对薄弱,既威胁了饮水安全,又破坏了生态环境,急需治理。

  1. 当前中小河流域水环境的问题

  1. 中小河流域应急预警速度慢

我国中小河流域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很多地方处在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不光要应对生活垃圾问题,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化肥也会加大河流污染程度,特别是一些重工业重污染企业,都会直接向河流中注入污水。

大江大河的流域按理来说要比中小河流更容易被污染,但中小河流周边的应急预警速度缓慢,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而且对水资源的监测设施还不充分,相关设施没有覆盖,也缺乏信息收集与管理能力,无法应对水环境问题的各项挑战。落后的环境还造成了相关治理措施的延后性,很多地方政府与执法部门都是依靠当地居民举报才会有所行动,而等到了时早已不见了元凶,于是便也不了了之,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薄弱。

  1. 执法力度薄弱

很多中小河流域由于地处偏远,执法力度偏弱,造成了很多企业为了方便排放,不管法律法规,胡乱排放污染物,对水源环境造成了极大程度的破坏。而相关执法部门对此也没有重视,不愿意干涉,而且也缺乏相应的监管设备,面对企业的大肆排放污染而不采取有力的执法制度,在多个地区都宣传环境保护的今天,依旧不加以制止,归根结底就是缺乏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而且管理部门对制度极其轻视,对执法不重视。

  1. 中小河流域居民缺乏环保意识

目前我国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令人担忧,除了周边企业与执法部门外,由于地区偏远,相关流域的居民文化素质较低,没有足够的环保意识,没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无节制排放生活垃圾,没有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对于相关企业正在进行污染环境的行为时,本就消息闭塞的同时,也不愿意去制止或上报,最终造成自己家乡周围的水环境日复一日地变差[1]

  1. 中小河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实践策略

  1. 实时监测中小河流域水环境

要想治理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水质量检测体系,引进专业设备,全方位实时对水环境进行监控,并着重提高重点地区或断面水流的监控力度,建立专门的监测网络。

相关部门也应推动自动监控装置,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控与治理,利用现代化设备做到对信息的实时收集,第一时间掌握水环境的各项情况,及时对企业排放垃圾、居民排放垃圾、水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收集,并完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水环境进行动态控制管理,对于各企业的排污口及污水处理设施等不断优化,提高水环境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监控系统装置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多参数水质量分析仪

1套

2

浮标

1套

3

充电电池

1个

4

太阳能直流供电

1套

5

电控单元

1套

6

CDMA模块

1套

7

雷达信号器

1套

8

信号灯

1个

9

锚泊系统

1套


  1. 减少企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在中小河流域周边,相关部门应制止畜牧业的开展,及时清理并整治外来养殖场,从根源上减少水环境的污染情况。而对于企业,也应加大整治力度,严厉打击各个企业不规范排放污染垃圾的行为,加强对企业周边河流流域的监管力度,对于重点的化工、皮革企业等都应积极督促各项排污设施的稳定运行。

相关部门也应严格限制企业新建、扩建工厂行为,并对于重工业污染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分析其排污能力与历史污染,对于污染情况较重的企业应及时叫停,或搬迁至远离水源的地方,从根源保障水源质量。

  1. 提升水环境的监管力度

中小河流域的各部门应积极完善对于水环境管理的法制法规,积极召开会议进行工作的部署,监督各个企业与地区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调整水环境质量,并依据各地区性质不断优化法规方案。

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于水环境的监管力度,成立专项小组走访各地,对流域的水环境情况进行检验,并督促各地区完成整治任务的质量,建立完善的监管评测体系,听取各地上报情况与群众反映,也可以派出暗访小组,暗访各个化工厂企业,及时报告情况,有关部门再依靠真实信息合理安排整治措施,确保治理任务的全面有效,保证对水环境的保护有法可依,从而让各个流域形成监管常态化。

  1. 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各流域的水环境污染的源头还是居民的日常生活,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偏远地区的居民教育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普遍较低,所以应加强宣传对村民的教育,让居民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首先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宣传,开展各项教育,运用广播、报纸与电视等途径向居民宣传保护环境资源的方针策略,普及环境知识,基层工作人员也应创办展览厅、宣传画、开设文艺节目等手段引导各地区流域居民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同时也可以在学校中开展环保教育,让环保走进课堂,进入生活,从小培养孩子保护水环境的习惯。也可以在生活中由组织成立教育小组,通过走访等形式进行宣传,加深居民的环保印象[2]

结语:综上所述,中小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亟待改善,相关部门应完善制度建设,对各个流域进行全方位实时监管,依靠合法手段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并积极提升河流居民的环保思想建设,将水环境治理变成常态化,不能流于形式,促进水环境与河流流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淑仪,周玉玺,蔡威熙.农村生活污水与小流域水环境协同治理的规则型构——基于临沂“兰山模式”的实践样本[J].中国环境管理,2021,13(01):80-87.

[2]宋沛毅.东莞市石马河流域凤岗段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节能与环保,2020(06):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