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观察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姚馨

漳浦县医院 福建省漳州市 3632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班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班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实施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优于对照组(51.11±4.82)、(47.08±4.22)、(50.08±4.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班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程序化交接班制度;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室在医院的各个部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部门拥有密集资源,承担着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主要责任,必须采取优质的护理服务来保证手术室内的工作质量[1]。但临床上以往采取的常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医疗环境的需求,而且护理人员由于自身原因以及制度原因等因素也会影响工作的水平。此外,医院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也会影响到医疗服务的质量[2]。在此之中,交接班制度是关系到临床护理工作水平的一大因素。规范化、高效化的交接班制度直接影响着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本研究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应用程序化交接班制度,以此分析该制度对于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和效果,详细情况参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班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班制度;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中男性占2人,女性占8人,年龄分布在26-42岁,平均(34.34±1.35);观察组的护理人员中男性占1人,女性占9人,年龄分布在25-42岁,平均(34.23±1.44)。两组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护理人员按照常规的制度开展交接班工作。

观察组护理人员按照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开展相关工作,具体内容如下:建立起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干预小组,由护士长、接班护士、交班护士与干预小组组长共同进行交接工作;为确保临床护理工作开展的持续性与完整性,已经分配好具体工作的护理人员只需要对本区域内的交接班工作进行负责,为前来接班的护理人员提供充足的时间对患者的详细资料与病情变化进行了解和掌握。接班护士必须在交接班工作开始前10分钟到岗就位,与上一任护士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查看并掌握所负责患者的病历资料、用药情况、手术情况以及其他详细信息等;同时,要与上一任护士、护士长及小组长联合评估患者病情,将交接过程中发现的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护士长及干预小组在交接班的过程中需要对接班工作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指导,以免出现纰漏。在交接过程中,接班护士如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告知护士长和上一任护士,责任由上一班护士承担,而交接后出现的问题则由交接护士承担。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各自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器械去向不明、相关信息错误、对接项目遗漏等均于属于不良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代表该组交接班制度的水平越差,反之则越好。

对比两组实施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指标包括: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

1.4统计学方法

Excel2021表格是本次实验的数据集,所有指标均采用SPSS23.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为不良事件发生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判断。计数数据为护士病情观察能力,组内指标T检验、统计学判断。统计判断依据为〈0.05。


结果

2.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n

医疗器械去向不明

相关信息错误

对接项目遗漏

发生率

观察组

10

0(0.00)

0(0.00)

0(0.00)

0(0.00)

对照组

10

1(10.00)

2(20.00)

1(10.00)

4(40.00)

X2

-

-

-

-

5.0000

P

-

-

-

-

0.0253

2.2 对比两组实施前后护士病情观察能力

实施前,观察组专业能力(52.09±4.07)、思维能力(46.21±4.93)、专业素质(51.34±3.21)与对照组对比(53.11±4.10)、(48.11±4.18)、(50.08±3.99)未见差异,P>0.05;实施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与对照组对比(51.11±4.82)、(47.08±4.22)、(50.08±4.33),观察组更优,P<0.05。


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的诸多规章制度中,交接班制度属于其中的核心制度之一,其对于护理质量控制等环节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与护理服务质量、护理工作安全性等有着直接的关系[3]。其中,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交接班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手术室本身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和意义。以往临床上采用的常规手术室护理交接班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高强度工作。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不严格遵照制度进行交接班工作是引起临床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之一[4]。因此,必须采取对现有的交接班制度进行程序化的管理。程序化交接班制度是以护理工作中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基础,从而制定出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秩序[5]。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该制度中的科学程序能够大幅度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的失误。

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将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在妇科体检护理中,以此分析该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P<0.05;实施前,观察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专业素质与对照组对比未见差异,P>0.05;实施后,观察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专业素质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更优,P<0.05。分析原因:在手术室的交接班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为手术室工作交接过程中对患者病理情况的记录不精确、手术过程信息记录缺失亦或是交接班流程不完整,从而使得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沟通不全面,导致在出现交接班错误、遗漏方面的责任无法精确到人,责任追究不明。在手术室交接班过程中还会出现上一班护理人员之间的交接未能全部完成导致交接班时间延误,亦或是下一班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到岗,导致出现交班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交接。手术室程序化交接班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降低手术室工作交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平诊手术、急诊手术、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实际工作情况为根据,制定科学、简明的程序化交接流程,通过培训,保证护理人员能够遵守程序化的交接班流程,避免口头交接带来的手术进展不明确、医疗器械缺失、去向不明等失误。程序化交接班流程培训提升了手术室护理人管之间的交接班效率与交接班工作的全面性,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室工作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纵观上述,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班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提升护士交接班质量,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付丽,冯甫,朱亚丽,李苗苗.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在改善耳鼻喉科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3):270-272.

[2]徐艳,木培千.程序化交接班制度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9):63-65.

[3]田维勇,邱庆明,孙大鹏.加强薄弱环节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1(24):682-683.

[4]陈红,时琳. 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A]. 中华护理学会.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中华护理学会:中华护理学会,2019:3.

[5]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A]. 河南省护理学会.精神科护理新进展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河南省护理学会,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