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CT诊断的诊断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9
/ 2

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 CT诊断的诊断效果观察

唐勇

广安市广安区花桥中心卫生院放射科 四川 广安 638008

【摘要】目的:观察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做CT检查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研究对象共计60名,参与我院临床的2019.12——2021.03期间的统计实验,均做急性阑尾炎病情诊断检查。按照回顾统计实验背景将对象平均分组后,得出常规组和实验组资料,分别应用超声检查、螺旋CT检查。为对比出两种检查措施的效果差异,而对比两个项目的检查结果和其病理检查的分别比较内容,观察两种检查手段的准确率,进而判断技术诊断价值。结果:常规组中对象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对比发现准确率相对较低,可达到88.3%,计算差值P<0.05;而实验组中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对比发现准确率相对较低,可达到96.7%,计算差值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为尽早确定病情可实施CT诊断,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从而靠近病理检查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CT;诊断;效果


阑尾炎为阑尾出现感染迹象而后病情发展造成炎症反应,属于非常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中将其分成急性、慢性阑尾炎症,其中急性阑尾炎疾病发生后典型表现为腹部右下方剧烈疼痛,同时伴随发热、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手压右下腹存在固定压痛点,轻重不等,皆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一定负性影响。同时,阑尾在体内的隐藏性较高,执行保守治疗中药物渗透性相对不佳,疼痛发生后组织内存有容物进而治疗难度提升,故而临床多年来主张及时分辨急性阑尾炎疾病的典型症状,在影像学检查措施下发现急性阑尾炎避免漏诊、误诊情况出现[1-2]。近些年CT检查措施的应用率较高,主要是因为CT技术能够很清晰的反应病灶局部位置,然后在病灶直径和临近组织结构关系能够得出准确诊断结果。基于此,本文章也围绕CT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详情可见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实验对象为我院2019.12——2021.03期间接收诊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我院接受病理检查后为得出影像学检查准确性结果,将挑选的共计60名对象平均分入两组中,设定纳入出常规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超声检查、螺旋CT检查。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收集后进行对比,最终将其纳入实验中,所有对象参与实验前由自身或家属已经签署好相关知情同意书。诊断阑尾炎初期判断为患者有清晰的意识,能够完成日常沟通并存在急性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且在本次实验中已经将精神障碍者、无法沟通者、中途退出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患有传染性疾病以及患有恶性肿瘤者排除本次实验。

1.2方法

所有被检查者在检查阑尾炎疾病前,均应该提前检查患者是否有急腹症状,综合判断是否为阑尾炎症状后开始分批给予不同检查手段。

常规组:对象应用超声检查。首先将为患者做超声检查的超声频率设定为3.5-5MHZ,然后开始对患者腹部做超声检查,并且要叮嘱患者应做好膀胱排空之后开始检查,在这设定超声显像仪器的相关参数,将其设定为7-12MHZ然后作为高频探头频率,地频探头频率一般设定为3.5-5.0MHZ。在检查过程中找到患者右下腹和盆腔脏器并使用低频探头检查。若病患确实存在肥胖症状或是有肠气影响,则无法显示阑尾情况,开始使用低频探头确定患者的升结肠情况并探查回盲部,再向下探查找到阑尾。

实验组:对象应用螺旋CT检查。仪器选择中国医疗集团提供产品,然后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扫描,提前设定好管电压、管电流、层厚、层距的相关指标即为120KV、150mA、5mm、5mm,然后扫描过程中0.625mm的薄层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曲面重组法CPR处理。

1.3观察指标

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设定出两组,分别对比本次纳入对象的病理检查,然后统计不同手段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

在SPSS23.0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计算,选择(61b1bf0e23978_html_8c46e40ec81455e2.gif )、(n %)和T、X2值校验,结果验证P<0.05项目区别成立。

2.结果

2.1病理检查和常规组检查结果对比

在下表1中统计可见,常规组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可见结果比较有差异性,有意义P<0.05。

1:病理检查和常规组检查结果统计(n%n=60)

组别

单纯阑尾炎

合并坏疽

合并穿孔

合并脓肿

总计(%)

超声

26

4

13

10

53/88.3

病理检查

28

6

15

11

100

X2





7.433

P





<0.05


2.2病理检查和实验组检查结果对比

在表2中统计可见,实验组的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无差异性,对比P>0.05。

2:病理检查和实验组检查结果统计(n%n=60)

组别

单纯阑尾炎

合并坏疽

合并穿孔

合并脓肿

总计(%)

CT

28

6

14

10

96.7

病理检查

28

6

15

11

100

X2





2.033

P





>0.05


3.讨论

阑尾炎属于最为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多以急性阑尾炎为主,起病急病情发展较快体征较为明显,临床选择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法能快速解决患者的症状,但是若要让患者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治疗效果及时确诊患者疾病也至关重要。急性阑尾炎疾病目前的主要患病人群为青中年人,因为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因此需要辅助工具对疾病进行鉴别。有研究显示,CT检查是临床中属于典型的有效检查措施,此种检查技术在筛查急性阑尾炎疾病过程中的使用准确率较高,对患者做好术前评价。CT检查措施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能够清晰的观察脓肿壁,反应自身炎症病变的同时也能反应阑尾炎继发病变,扫查炎性包块、肿瘤,相较于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的检出效果更好[3-4]

结果所见,常规组检查结果(88.3%)和病理检查对比发现准确率相对较低,计算差值P<0.05;而实验组检查结果(96.7%)和病理检查对比发现准确率相对较低,计算差值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给予CT诊断的诊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学军,张亚莉,何刚,蒋鹏. 回盲部恶性肿瘤误诊为阑尾炎临床报告[J]. 临床误诊误治,2021,34(05):18-21.

[2]朱春明,李文欣,刘健华. 阑尾周围脂肪条纹征在急性阑尾炎CT诊断中的意义探讨[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1):101-102.

[3]陈胜利. 肠结核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12(1):93-94.

[4]张雪辉,韩春蕾,王钦习. 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及其准确性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10):163-166.



作者简介:唐勇,19799月,男,四川广安,汉本科放射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