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湖泊水生态修复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大型湖泊水生态修复技术

艾姣龙 张磊 周少华 陈刚 苏伟

(中建八局西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成都, 610041)

[摘要] 湖泊水生态修复的立足点是湖泊水域范围内的水体生态治理,常以沉水植物为主、挺水、浮水植物为辅的方法。通过沉水植物对水体、底泥中营养盐的吸收,吸附水体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大型湖泊水生植物生态系统修复时面临降水困难,风大浪急植物栽植难的问题。南太子湖水生态修复工程中通过“不透水软围隔”构建过水通道,将洪水控制在预定的区域内,分区分块组织在大型湖泊中构建沉水植物生态系统,通过“连船法”施工工艺克服沉水植物栽植过程中的风浪问题。形成了从水质改善到湖泊维护全过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关键词]湖泊综合治理 水生态修复 连船法 水体软围隔 风浪冲击

0 引言

大型湖泊水生态修复有着水域宽广,风大浪急,水深变化大,水质调控难度大等一系列特点。同时由于环保水务为新型产业,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因此大型湖泊的水生态修复有较大的总结研究意义。通过南太子湖水生态修复的实施,对大型湖泊生态修复总结出了成套的施工技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1 工程概况

南太子湖水生态修复工程涉及水域面积151.71万平米,主要为湖区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修复。植物生态系统通过沉水植物构建水下森林,以苦草为主,搭配黑藻、金鱼藻、狐尾藻及竹叶眼子菜等;同时沿岸设置五色花海3处、生态湿地5处。

2 大型湖泊水生态修复主要技术方法

沉水植物种植前应先调查底泥的酸性、污染程度,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透明度、水深。当局部区域底泥酸性过强时需要对底泥进行改良,污染严重的水体需要抛洒混凝剂控藻、絮凝,改善水体透明度,保证植物的光合作用。

大型湖泊沉水植物种植时抗风浪措施尤为关键,可以采取水体软围隔对湖泊进行分区,消减风浪;同时对围隔从固定方式、构造上进行改造,使其本身也具有抵抗风浪的特性。沉水植物种植施工采用“连船法”使作业船可以抵抗风浪冲击,提供平稳的作业平台。

2.1 底泥调查及改良

1 底泥调查的重点是底泥厚度、营养盐含量及PH值,水生植物种植要求底泥厚度20cm以上,质地松软、肥力中等以上。底泥中营养盐严重超标时,应先采取清淤等工程措施。

2 底质改良主要对底质 pH等进行改善。经过底质预处理,可中和底泥中的各种有机酸,改变酸性环境,起到除害杀菌、施肥、改善底质的作用。

2.2 水质调查

水质调查的重点是DO、BOD、营养盐含量及水生、透明度、PH值等。水生植物适宜的水体PH值为6~9之间,水体的化学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在15mg/L以下,含盐量1.5‰以下,透明度宜大于水深的二分之一。

2.3 水体改善

沉水植物生长期的大部分时间都没于水下,适宜的水质是沉水植物种植的前提条件,其中光照条件尤为重要。为水体中悬浮物的指标、藻类指标是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素,也是沉水植物种植前水体改善的重要目标。

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剂为无机铁盐系,应用絮凝原理将水华生物絮凝沉淀到水底,同时也可消除水体中的其他悬浮物质,净化水质。大型湖泊中通常采用泵送法投放混凝剂,事先将混凝剂按照实验确定的比率溶解、拌匀,储存于塑料罐,用船运送至湖中后通过潜水泵抽洒至湖泊。

2.4 施工区块划分

大型湖泊沉水植物施工应分区分块组织流水施工。首先根据湖泊的形状特点,设计沉水植物的布置统筹考虑划分成大的施工区域,然后根据沉水植物栽种的效率,水质改善的难易程度划分施工区块。每个区块的大小应便于沉水植物种植前的水质改善,不宜过大。每一区块施工持续时间宜为5~7天,时间过长导致区块内水质复原变差而沉水植物尚未种植完成。南太子湖平均水深1.2~1.6米,单个区域面积15~25万平米,施工过程中进展良好。

2.5 分区围隔布设

利用围隔对湖泊分区不仅是组织管理的需要,同时围隔也能隔鱼防浪,阻止围隔以外区域的鱼类进入作业区,减轻大型湖泊中风浪的冲击破坏。不透水软围隔需要抵抗风浪冲击,因此其自身的抗风浪冲击能力要好。

1 围隔抗风浪构造

1)围隔生产时在围隔底部设置链条配重,顶部设置20*20cm浮体,浮体使围隔随水面变化自动调节。围隔现场布设时以钢丝绳代替传统钢管桩固定,钢管全部打入底泥作为钢丝绳的锚桩,钢丝绳穿过围隔的固定孔与顶部浮体的拉结绳连接。

2 围隔安装

围隔安装时需要按照设计和施工部署的位置进行布置,通过作业船将锚固钢管、钢丝绳、不透水水体软围隔运送至施工区。

2.6 沉水植物种植

1 大型湖泊中风浪较大,作业船在水面随波漂流,难以固定,需要采取适合大型湖泊沉水植物种植的施工方法。利用200*100*20cm的挤塑泡沫板作为沉水植物的堆放平台,将自制作业平台与传统交通船间隔连接形成整体-“连船法”,泡沫板与水接触面积大,风浪冲击时不会左右晃动。两端的传统交通船与作业区前后的缆绳连接,通过拉拽缆绳使“连船作业平台”前后移动,完成整个作业区的沉水植物种植。

2 深水区沉水植物种植

沉水植物种植带水作业一般采用“插杆法”,深水区(水深大于2.5米)采用竹竿作为插杆时受到的浮力较大,难以插入底泥,南太子湖采用PVC中空管作为杆体,减少了杆体插入水中受到的浮力。

3 施工要点

1 湖泊行洪应对措施

为防止城市内涝,南太子湖具有调蓄、行洪的功能,雨季时上游湖泊排入的洪水较大,流速较快,高速水流的冲击对沉水植物生态系统有较大的破坏。为避免行洪影响,在上下游传输口设置过水通道,将洪水限制在预定的区域通过。过水通道采用不透水软围隔建成并与分区围隔结合。

2 大型雨污混合排口汛期排污应对措施

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能力有限,大型雨污混合排口的初期雨水被截留至污水处理厂,后期雨水排放至湖泊中。此类排口排污时高速流动的水体冲刷沉水植物,同时污水中携带大量的漂浮物垃圾随水流飘散至湖泊,造成水质急剧变差。为避免影响在大型排口位置设置拦截网膜减缓水速,同时将漂浮物垃圾拦截在固定的区域内,便于清理。


4 结论

南太子湖水生态修复前整体水质处于劣五类水平,修复后达到五类水质,水体透明度由25cm提升到80cm,极大程度上改善了水体环境。同时通过对城市滨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营造良好的公共滨水空间和滨水生活氛围,展现城市滨湖特色,实现 “一湖一景”,发挥水系景观功能,让居民亲近水体,享受自然。

参考文献

[1]秦伯强, 张运林, 高光, 朱广伟, 龚志军, & 董百丽. (2014). 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2] 徐德兰, 刘正文, 雷泽湘, 曾勇, & 程云环. (2005). 大型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长江大学学报, 2(002), 14-18.

[3] 谢季遥, 陈星, 许钦, 崔广柏, & 朱丽丽. (2019). 城市湖泊生态修复的水质响应研究.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030(001), 53-59.

[4] 刘玉超, 于谨磊, 陈亮, & 刘正文. (2008). 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大型沉水植物群落结构变化以及对水质影响. 生态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