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栽培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栽培 技术

徐泉

陕西省榆林市 清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718399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的调整及高产,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支柱粮饲作物玉米的种植面积却在大幅度的减少,因而通过增加科技投入,采用科学合理的密植增产玉米栽培技术,通过增密度提单产的已经成为成为当前玉米种植的密切需要。

一、目标产量

玉米目标产量:700-800公斤。

二、选地

玉米的种植地选择坝地、川地、台地、河条地等肥力中等且排水良好地块种植。

三、精细整地

早春用拖拉机或旋耕机翻地,耕深30厘米,结合深耕施入有机肥,清除田间残茬,耙耱保墒。深耕时用75%辛硫磷乳油150毫升拌麦麸或炒香的谷子5公斤撒于地表防治地下害虫。

四、品种

玉米种子品种选用耐密、抗旱、抗病(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病毒病等主要病害)、抗倒伏的玉米杂交种。
五、平衡施肥

结合播前深耕,施入有机肥2000公斤,每亩施20公斤尿素,25公斤二铵,硫酸钾10公斤,硫酸锌1.2公斤,硼砂0.4公斤做底肥。每亩20公斤尿素做追肥。

六、适墒播种

玉米的种植选择在四月中下旬等雨适墒播种。播前用福克拌种,防止鸟雀啄食种子,药种比1:40-50。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70公分,窄行40公分。密度4300株/亩。人工播种可用木材或金属制作T型划行器划行,划行器顶端横杆长1.1米,两头钉木撅,中间40公分钉一木撅。长杆方便手拉划行。使用播种机播种,播深5厘米。
七、田间管理

种植及时间定苗:幼苗3-4叶期间苗,5-6叶期按留苗密度定苗。除去弱苗、小苗、病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发现缺株时,可在相邻穴中留双株来补缺。追施攻穗肥、攻粒肥: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结合降雨追施10公斤尿素的攻穗肥。雌穗吐丝末期施入10公斤尿素的攻粒肥。如底墒足时13叶前不宜追肥灌水,以利延长蹲苗期,防止苗期徒长。

中耕除草:苗期中耕一次,玉米封垄前中耕1-2次。

八、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

结合深耕时防治大、小斑病。玉米的大、小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会侵染叶梢和苞叶,危害叶片后,会让病斑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形成水浸状不规则病斑,后期变为褐色枯死斑,并出现黑色霉状物,最终导致玉米死亡,降低玉米产量。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并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少传播病源,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能力,发病后,使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防治,隔7天喷药一次,能够有效的防治该病且防治效果非常不错。

防治黑穗病。该病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很大程度上可以造成玉米产地的颗粒无收,进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具体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品种进行轮作,一般为3年轮作一次,轮作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然后深耕深翻种植地,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土壤中的菌源,有效的减轻玉米的病虫害,当发现有发生病害的玉米株体时,应该及时对病株拔除或对病株进行烧毁,防治病害进一步扩散,影响到玉米地的产量。

防治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会导致整株叶片干枯褪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后逐渐变为淡褐色,而且会出现倒伏现象。防治方法:积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能有效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然后注意排水,用金雷多米尔、康正雷或盖克1 000倍液浇灌玉米根部。都能起到很好的青枯病防治效果。

防治玉米粘虫,玉米生长进入进入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玉米粘虫多发。针对发生玉米粘虫的种植区,重发生区要全面防控,全力破灭;中等发生区要统防统治,联防联控;轻发区要组织发动广大群众,发现达标虫情及时进行有效防治。防治方法和药剂用量。(1)具体防治药剂。及时开展田间虫量调查,紧抓3龄前防控关键时期,优选复配农药开展防治。可用:5%甲维·高氯氟氰菊酯水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30毫升/亩,或 12%甲氧虫酰肼·虫螨腈悬乳剂10-20毫升/亩,5.5%甲维盐氟铃脲乳油30毫升/亩等药剂,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进行防治。注意交替、轮换、安全使用,注意喷施玉米心叶和田边杂草。一般防治一次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2)防控器械。零星发生区要组织群众用小型喷雾器防治,中等和重度发区要积极采取大型机械或植保无人机,高效开展防治作业,尽快扑灭虫情,减低损失、稳定玉米产量。其中,无人机用药量与普通喷雾防治相同,可少量增加用量,并添加飞防助剂,提高防效。(3)物理诱杀。用黑光灯或高空测报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4)毒饵诱杀。每亩用90%的敌百虫100克对适量水,拌3斤炒香的麦麸制成毒饵,撒施在玉米行间。或每亩用40%辛硫磷75-100克加适量水,拌沙土40-50公斤撒施于玉米心叶内。

防治玉米蚜虫:化学防治,可用吡虫啉,啶虫脒,抗蚜威,氯氰菊酯等均可防治,使用时注意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性。另外洗衣粉尿素溶液,风油精都能有效降低蚜虫危害。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 1、10%吡虫啉1500倍液,或5% 啶虫咪800倍液。 2、10%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 3、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当有蚜株率达30%-40%,出现“起油株”(指蜜露)时,应进行全田防治。

九、玉米收获

实时收获:在玉米收获的季节,当种植地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时及时进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