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4
/ 2

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对策探析 周群风

江西客家博物院 江西省 赣州市 341100

摘要:预防性保护是以文物保存环境控制为基础,囊括博物馆选址、博物馆建筑设计、博物馆建筑材料选择与展厅布置、库存缓冲间设置等内容的保护理念,可以减缓文物蜕变劣化速度。因此,文章以江西客家博物院为例,结合当前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情况,介绍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策略,希望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

前言:2010年9月27日,经江西省文化厅、省文物局批准,江西客家博物院正式设立,其是一座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有机集成的客家主题博览园,为全方位展示客家文化与客家民俗风情提供了载体。博物馆内典藏文物众多,对预防性保护需求较为迫切。因此,探究分析预防性保护理念在江西客家博物院馆藏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对策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意义。

  1. 江西客家博物院馆藏文物现状

江西客家博物院包括客家民俗文化陈列馆一个基本陈列以及客家人一生陈列馆、赣南科举文化陈列、赣南籍将军陈列、赣南非遗展示展演几个辅助陈列。博物馆藏文物藏品共收藏文物12087件,其中:珍贵文物276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269件);博物院藏品以客家民俗类藏品为主。

  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对策

  1. 选址

在我国文化事业持续繁荣进程中,不同级别的博物馆陆续开始建设。在预防性保护理念引导下,绝大多数博物馆选择了非工业区文化单位相对密集、远离污染源、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地区,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借鉴[1]。比如,江西客家博物院就选择江西省赣州市赣县杨仙大道作为建设地,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太阳辐射较弱,对博物馆馆藏文物负面影响较小。

  1.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博物馆建设主要用材料,多数建筑材料逸出气体对文物具有破坏作用。比如,室内以脲醛树脂为粘结剂的人造板、油漆、壁纸等建筑材料逸出的有机化合物VVOC(气态有机化合物,甲醛等)、SVOC(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OM(聚氧化聚甲醛)、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多以微量、痕量程度出现,加速文物的蜕变劣化。因此,在博物馆建筑建设期间,应把控建筑材料关卡[2]。从室外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多个方面,全面监控,优选绿色材料。比如,在江西客家博物院“客家摇篮”非遗展示项目建设期间就优先选择了绿色节能产品,降低了建筑材料对博物馆内文物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文物库房,不仅需要依据一级风险标准建设,保证建筑材料易除尘、易保洁、坚固密封,而且需要在库区配备远程控制呼叫器、红外线电子对射远程监控设备、消防呼吸器、共振防爆监控设备、应急专用灯具、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设备等。并在库房内安装通风管道,开设通风口,保证通风设备正常运转。对于库房内文物架,需要采用金属材质固定架、金属密集架,并在密集架层板上密实包裹亚麻布,降低文物从密集架层板上滑落风险。同时将抽屉式拉柜应用到库房金属密集架上,在拉柜内底部铺设樟木板,并根据尺寸差异进行多规格设置,满足文物防虫、防霉变要求。

  1. 环境监控

环境监控是预防性保护理念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中实践的基本内容,特指对文物展览厅、文物库房的环境指标进行检测、控制,如温度、湿度等。除了传统干湿球温湿度计、打印式温湿度仪以及传感器式温湿度计外,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器自组网温湿度监测系统,配合针对建筑内空气污染气体的传感器装备,可以有效监测、记录博物馆馆藏文物所处环境,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支持。

除温湿度外,光线中的紫外线对文物也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厅需要从照度控制视角入手,引入紫外线滤除薄膜,将外界紫外线过滤,配合无紫外线的冷光源。或者采用观看者走近时提高亮度、观看者离开时降低亮度的现代科技,降低紫外线辐射对馆藏文物寿命的不利影响;而在馆藏文物保管库房内,则采用囊匣包装、密闭柜具。

  1. 微环境管控

微环境控制是在博物馆内人体适宜环境指标监控的前提下,依据文物种类、材料以及特殊需要,进行独立控制。比如,利用活性炭过滤装置、RP除氧材料以及洁净吸附屏、调试剂,营造一个适宜的微环境,避免环境有害因素对出土文物造成干扰等。再如,江西客家博物院借助全面推进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契机,以责任路段商家占道经营为重点,进行了集中整治,将占道经营自行车以及占道经营商铺、乱摆乱放广告牌、垃圾堆等进行了清除,为馆藏大型文物展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微环境。

此外,对于纸质文物微环境控制,需要根据其价值、时代、来源、类型、用途的差异,在专门的书画、文献、民俗、碑帖等库房内保存,部分纸质文物也可以在书画馆、陈列室、历史厅内展出。一般对于文献库房内存放的古籍图书、档案文书等纸质文物,保存条件应为内嵌樟木金属抽屉柜,并由中央空调控制温湿度,封闭、避光保存;而对于在书画库房内存放的绘画、书法等纸质文物,库房保存条件应为内嵌樟木金属抽屉柜,并由恒温恒湿机组控制温湿度。对于装裱成轴的书画,则需要装入布套后放入桐木囊匣,若没有装裱成轴,则利用牛皮纸包装后放入桐木囊匣;对于在碑帖库房内存放的拓本、碑帖等纸质文物,库房保存条件应为内嵌樟木金属抽屉柜,由中央空调控制温湿度;对于纸质、票据、文件宣传品等材质文物,则可以存放在民俗文物库房、社建库房,保存条件为金属抽屉柜,由中央空调控制温湿度

[3]

  1. 观众流量

在观众流量较大时,观众呼出的气体、散发的热量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数值,极易致使博物馆局部区域温度、湿度数值上升,干扰文物所处环境稳定性。特别是在采用橡胶地坪的博物馆,观众流量过大,会加剧对橡胶地板摩擦,橡胶地板中所含的硫元素会以气体的形式逸出,增加空气中硫元素占比,加剧文物的蜕变劣化。因此,在博物馆免费开放的现今时代,博物馆应加强对观众流量控制的关注,将动态显示观众流量的屏幕设置在大厅,实时观测观众人数,博物馆工作者则可以根据显示屏中观众人数进行观众的疏散、引导,控制博物馆内文物展览厅观众总量,推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理念的落实。

总结:

综上所述,博物馆是历史的记录者、文化的保存者,在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过程中,应注重创新与融合发展,将馆藏文物保护融入周围环境与社会大众生活。同时利用高新科技陈列展览方式,让博物馆内的文物“活”起来,激发社会大众对文物的亲近感、自豪感与荣辱感,促使社会大众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文物遗韵、触摸礼仪记忆,进一步擦亮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商鑫龙.关于预防性建设对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03):122-125.

  2. 周素颜.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实践与思考——以文成县博物馆为例[J].收藏与投资,2021(07):78-80.

  3. 汪怡珂,罗昔联,陈思宇,夏寅,马涛,顾兆林.文物的赋存环境及其预防性保护问题[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0(02):95-102.